言论

中国防疫长痛不如短痛/霍咏强

中国防疫政策是急转弯吗?无论从措施成效看、从经济环境看,都不是。

中国已经守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该做的,都已经做好了。今天时移世易,应该做的、也应该做好。无论中国再怎样开放、也不能称为躺平!

何况无论出发点为何,效果还是挺好的,某种意义上,中国内地目前遭遇的情况,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发生了,只有更差、未见到更好。如果要追究责任,请找欧美政府,如果不是他们开始时冷眼旁观、然后手忙脚乱,最后只好举手投降。这场“战疫”,人类不会输得这样惨!

就连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有好一段时间不少朋友的长辈无声无息走了,自己也怕得要死,这种感受虽由热变冷,依然从未消失。

开不开放均作文章

对美国盟友来说,无论中国“改变”或“不改变”防疫政策,都会继续以此大作文章?于是,这次肯定是中央政府遭受压力、政治形势严峻,必须迅速改变政策,所以不顾社会出现混乱,甚至以此证明习近平权威受损、地位不稳。

没多久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后,还大言不惭地指在会面期间,曾建议中国修改防疫政策。现在放开了,美国和日本竟然还要因应中国调整防疫措施,反过来要加强管制中国旅客入境;法国驻华领事反倒聪明,即时发微博表示不会对来自中国旅客附加入境防疫限制。

这段时间,中国国内有个常见的说法也值得讨论,指中国这些年来,原来是一个稳打稳扎、小心翼翼,摸着石头过河的政府,就算改革开放多年的风潮、仍然谨守着这种稳重做法,凡事先要搞个试点,成功了才把政策铺开。

然而这次关于疫情管制措施的改变,称得上是一下子就改弦易辙,把政策180度扭转过来。由原来的动态清零、一下子改变成完全放开,实在令人措手不及,这改变了以往官方稳健的习性吗?

如果以年初上海和香港的情况为例,到今年第四季中国其实已经吹风解禁,但一些省市又因为疫情爆发而重新加强管控,结果惹来一些抗争行动。这反映出在中国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管制,又或者选择某些省市作为试点、是不现实的。

早达顶峰早日安心

中国平常就有大量的跨省往来,如果这些人员流动因为不同省市进行试点而出现政策差异,可能引起更大争议。现在统一全国开放,更能避免政策不一可能造成的政治风险。

当然一开放后迅即出现大规模的感染,这并不是中国政府能够预先考虑到的。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情况未尝不好,冠病病毒的传播速度快、迅速推上顶峰,与其耗费两三个月时间形成五至六成的感染比例,不如在短短的三四个星期就达成。

虽然增幅有点令人心惊,难免令医疗系统承受额外风险,但是毕竟“长痛不如短痛”,如果能在春节前就达到顶峰,可能令大家能够过一个更愉快和心安的春节假期。

重新感受繁华热闹

从内地朋友的反应来看,踏入2022年12月开放以来,传播速度的确令人触目惊心,不少感染的也在投诉不如想像中“许多人无症状感染”,身边发病的都是苦不堪言。

然而,身处病中自然特别难受,但都在几天后恢复过来,反而在心理上更觉得安全,加上没有防控措施了,生活也自如得多,还能安排户外活动、甚至计划出国旅游,心理还有点安慰。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疫政策的优化,一些需要亲身上课的书画班、健体课终于可以“重见天日”。

北京开始要求恢复全员上班,营造正常的市面气氛,景点也迎来越来越多游客,饭店餐馆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嚣,作为城市活力最直接的“早晚高峰时段塞车”也重现。以往讨厌的不便也被视为恢复常态生活的一部分,重新感受到繁华热闹的都市回来了,那也是另一种得着!

反应

 

灼见

【灼见】大陆“文攻”应对蔡英文外访/魏开星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卸任前,来了个“毕业之旅”,借访问中美洲小国危地马拉与伯利兹,去程与返程分别过境美国纽约与洛杉矶。

过境纽约时,蔡英文领取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颁发的全球领导力奖;4月5日返程过境洛杉矶时,除了会在里根图书馆发表演说,外界也聚焦她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会面。

蔡英文的这趟行程,除了想在明年1月份的大选前增强选民对民进党的信心外,还想表明民进党已实现了加强台美关系、从而帮助加强台湾安全的承诺。

这显然是“倚美谋独”,是中国大陆所不能容忍的。大陆将如何反制?是否采取类似去年美国参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时分别在6处海域举行实兵演练,对台湾进行围岛,战机飞越海峡中线,军舰抵近台湾的“领海基线”,导弹飞过台湾岛上空的形式?从目前看,此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动武有违和平统一精神

不过,在军事行动之前,大陆已经采取两招应对:一是与洪都拉斯建交,洪国即时与台湾断交,令到台湾的所谓“友邦”只剩13个。蔡英文执政7年多断交国达9个之多。特别是蔡英文要访的正是中美洲两国,而洪都拉斯就是这两国的邻国。你说,蔡英文有多尴尬?

二是蔡英文的政敌、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蔡启程前两天赴大陆访问,名为清明节“祭祖”,属私人性质;实际上,其政治意涵不言自明。

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处理一些境外议题,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惯性思维;而是根据当地的特点,找出适合当地的方法,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其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外界纷纷拍手叫好。

在对台问题上,武力威吓虽必不可少,但也有其反作用;尤其在台湾选举期间,更是成为某些势力的“助选员”;何况,武力威吓与国家和平统一及中国和平崛起的总体精神并不一致,故而能不用就不用。

法制手段稳定香港局势

此次应对蔡英文与美方的挑衅,中国大陆采取“文攻”而不是“武斗”,颇有点类似于以法制手段处理处处讲法律的香港问题一样。

2019年夏天,香港爆发反修例风波。期间,极端分子暴力倾向不断升级,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市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威胁,政府机构与执法部门遭到侮辱践踏;当时,多数香港民众都盼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出来平息暴乱;西方政府与舆论也等着看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在香港重演。

结果让西方国家大跌眼镜,驻港部队在“有心人”的多次挑衅下依旧“岿然不动”;整个运动硬是在香港警方的文明执法下平息。长达近半年的动乱除了8名警察受伤外,并未出现其他更恶劣的情形,堪称奇迹。事后知晓,当时中央高层下了个死命令,即“不妥协、不流血”。

黑暴事件之后,香港面临如何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课题,社会面临疗伤与弥合的挑战,经济民生面临恢复与改善的压力。有什么办法才能令香港社会短时间内稳定下来?北京想到了法律的手段来强化对香港的治理。

由于受到外国势力及内部反对派的长期污名化,《基本法》第23条规定要针对国家安全进行本地立法的宪政责任,特区政府迟迟未能达成。于是,全国人大制订并于2020年6月30日审议通过了《港区国安法》,且于同日在香港落地实施。由此展开了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新里程。

是否动武看蔡英文表现

从以一纸《港区国安法》令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可知,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用“文攻”而摒弃武力;而台湾问题较香港复杂得多,坚持和平统一而不承诺放弃武力,则是“文武兼备”。此次应对蔡英文外访,所采用的洪都拉斯建交与马英九“祭祖”都是“文戏”;至于大陆会否祭出“武力”,就要看蔡英文返程经过洛杉矶时,是否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见面,及见面谈些什么了!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中国可能会以什么方式因蔡英文这次行程惩罚台湾部分取决于此行的细节,比如她会与哪些人见面、她的活动是否公开。从美国国务院高官康达取消围绕蔡英文过境计划召开的简报会看,美方也不想大陆再来一次“围岛演习”吧!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