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手术化疗非必然选项
勇敢抗命不放弃

莎莉娜(左)及敦姑慕米娜皆是晚期转移性乳癌患者,一个年级太大,一个正在哺乳期,主治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有更多的考量因素。

闻癌色变的时代,当癌症找上门,总是万念俱灰。想到昂贵医疗费,想到“已经七老八十了,倾家荡产治疗最多只能活几年甚至几个月,何必浪费这种钱?”

有者甚至存有“不治可能活更久,省钱省痛苦”——思来想去,终究困在“以金钱衡量生命价值”的框架里,尤其老年病人的生命价值,鲜少受到真正的重视,包括当事人。 



84岁乳癌末期患者拒绝“老人生病浪费钱”或“老来能死不能病”的观念枷锁,勇敢抗命,斗志高昂地告诉所有人:“再老也有拼命活下去的希望和机会,我既然可以做到,比我年轻的你凭什么放弃?”

我想活下去,好好告别人生

慕米娜84岁,亦即所谓“过了乳癌风险期”的年龄。只是世事没有绝对,癌症亦如是。

2014年10月,医生诊断她患上晚期乳癌,左胸的癌肿瘤已扩散到肺部和脊椎,一度在加护病房长达两个星期,除了主治医生,谁都不敢保有任何希望,就连自己也以为“必死无疑”。 

主治医生决定将她列为优先治疗的紧急案例,并在征询同意后,采用最新的“Palbociclib”抑制剂和来曲唑+安慰剂综合治疗,专门用于治疗乳腺癌或转移性乳癌的抗癌药物。 



启发和鼓励其他病患

由始至终,她没有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或化疗——手术和化疗不是必然的选项,这是大部分人对癌症治疗的错误主观。 

她有3个孩子、9个孙子、9个曾孙,四代同堂,旁人眼中已是没有遗憾,但她不想放弃。确诊最初,她也害怕,知道接下去要经历什么样的痛苦阶段,甚至可能在治疗中丧命的风险(按照她所接收的讯息和观念),尤其她的患病和治疗,也将对家人有些影响。 

“许多女性都面对过这样的情况,这也是我愿意分享亲身经历和感受的原因,希望能启发和鼓励其他病患,生病、癌症,不一定是绝望,要相信还有希望,要努力抗命。我相信我的医生,也相信现在的医疗科技的进步,能够克服过去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难题。” 

“生命诚可贵”似乎永远不包括迟暮老人在内,何况是绝大多数人先入为主判定为“必死无疑”、“死路一条”的晚期或末期病患? 

所以,慕米娜展现出顽强斗志和积极乐观,是让主治医生玛斯都拉由衷敬佩、深刻感动的,而这些特质正是大部分病患所欠缺,甚至是普通人也没有的超级正能量。

“我活到了今天,虽然坐着轮椅,但还能出席会议,还能和家人多相处一些时刻,让我能在未知时日的生命尽头,作好准备,好好告别。” 

认知和醒觉很重要

她强调,公众对转移性乳癌的认知和醒觉非常重要,当人们普遍消极看待癌症的时候,其实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能够分享,提高和改变人们闻癌色变的心态。 

“醒觉很重要,因为直接关系到60%乳癌病患在确诊后是亚型乳癌,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转移性乳癌病例,实际上,马来西亚有18%女性是第四期乳癌患者。所以必须鼓励这类病患尽早检测和增加治疗,无论如何,病人的经验和公众主观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也是我们需要打破的阻碍。” 

肿瘤专科刘胜辉进一步指出,现有的第一线治疗方案已有显著效果,转移性乳癌患者群体在治疗的道路上,最需要不断改良进步的新技术,接受更多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生命诚可贵,老人也有拼命活下去的权力和选择。上苍给我的最大恩赐,就是还能如常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的每一刻。——慕米娜
心有牵挂不能绝望

母爱具有扭转乾坤的力量,面对末期癌症也不敢绝望,只想着努力活下去。 

卫生及安全工程师莎莉娜(Sarina bt Mat Salleh)的最大牵挂,成了她积极治疗的最大动力,更珍惜与孩子和家人的时、刻、分、秒。 

今年42岁的她,有一对11岁和9岁的儿女。 

2010年,刚停止哺乳的她初诊为乳癌零期(0 Stage,即潜伏期癌),短短4年间即迅速发展到第四期(晚期),癌细胞扩散到骨骼,痛到行动困难,间中接受各项乳癌治疗,最后抱着“放手一搏”心态,接受最新的综合治疗,展开长达4个月的治疗。 

“当你得知自己是晚期乳癌,真的是万念俱灰,整个世界仿佛停止了,开始想着你的家人和朋友会怎样。经过这一场病和治疗,还能与所爱的人在一起,是我最珍惜和感恩的,我要确保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一分一秒都不浪费。”

不必承受病痛折磨

现在医疗科技精进,各项癌症疗法也大有进步,强调减低创伤、痛苦、减少副作用和后遗症、提升治愈和延长生存期、改善病患生活素质等。即使无法根治,也不知生命还有多少期限,但莎莉娜却以亲身感受语重心长:“至少能够不必承受病痛折磨,尤其不会为家人造成负担。” 

莎莉娜的主治医生刘胜辉指出,全球医学界仍在努力寻找和研究攻克转移性乳癌的方法,在目标达成前,提高病患生存率和生活素质,是很重要的。在马来西亚,Palbociclib抑制剂与来曲唑联合使用,是目前第一及唯一获准用于治疗ER+/HER2转移性乳癌的方案,第三阶段的临床试验也证实,新疗法能延长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长达2年甚至更久,意味着转移性乳癌病患多了一项治疗方案和希望。 

乳癌新疗法第二代Paloma “Palbociclib”抑制剂

去年8月,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区域首个引进及获准使用Palbociclib抑制剂的国家,也是亚洲区域采用最新和主动式靶向治疗晚期乳癌的国家之一。此次引进第二代Paloma第三期研究所证实的最新进展——“Palbociclib”抑制剂和来曲唑(letrozole)+安慰剂(placebo)综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或转移性乳癌的口服抗癌药物。 

Palbociclib是一种实验性、口服、靶向像的抑制剂,能够选择性抑制细胞,恢复细胞周期控制,阻断肿瘤细胞增殖。 

针对攻击性乳癌研发

这项新疗法是针对这类攻击性乳癌而研发,临床实验证明有显著疗效,尤其是绝经后(更年期)的晚期乳癌患者,包括雌激素受体阳性(ER+)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抑制剂是有显著疗效的第一线治疗,比单独采用来曲唑(letrozole)更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至少10个月,而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的患者存活率则可延长18至24个月。 

敦姑慕米娜和莎莉娜所接受的治疗,就是这个,这也是年长的慕米娜没有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或化疗的原因。 

乳癌,请你不要来

乳癌是全球女性的头号杀手。在低收入和中收入国家,有50%至80%的确诊病例是晚期,先进国家则有30%女性确诊为初期乳癌后发展至移动性乳癌,卫生组织估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关数据可能会更高。 

癌肿瘤的大小和扩散速度,决定了发展病期和相应的诊治方案。 

当癌细胞扩散到乳房附近的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包括骨、肝、肺或脑,即为转移性乳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大部分的转移性乳癌为第四期乳癌(anvanced breast cancar,晚期乳癌)。 

移动性乳癌的癌细胞,会从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包括淋巴结和淋巴管。淋巴包含组织液和免疫系统细胞,乳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系统,并在淋巴结生长,继而扩散到其他部位,所以淋巴系统是检测和阻止乳癌扩散的第一关。 

影响治疗选项的因素

治疗乳癌的方案选项,有几项因素影响,包括癌细胞扩散、病患的整体健康状况、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及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癌),肿瘤专科将依据这些因素而决定采用荷尔蒙疗法、化疗、物理靶向疗法、肿瘤切除手术或靶向治疗。每一种治疗方案可收缩癌细胞或阻缓其增长,但仅能抑制一段时期,阻缓癌细胞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期。 

移动性乳癌至今仍是无法根治的癌症,现有的先关药物和治疗方案,皆以延缓癌细胞扩散为主,医学界仍在努力研究根治之法,坚信靶向药物、个性化治疗的不断发展,为乳腺癌在传统手术、放疗、化疗的基础上增加更多更好的选项,终有一天能够攻克乳腺癌。 

超过30%确诊患上初期乳癌的女性,尽管接受正确治疗和预防措施,仍然会发展到晚期阶段的风险。 

★乳癌风险因素(包括移动性乳癌)

●年龄(55岁或以上) 

●曾经罹患乳癌 

●家有乳癌病史 

●基因突变(比如BRCA1及BRCA2乳腺癌基因)

 

 
 

 

反应

 

大千

全球首例 美成功进行全膀胱移植手术

(洛杉矶20日讯)美国加州洛杉矶一家医院,日前成功地执行了全球首例人类膀胱移植手术。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UCLA Health)18日发布新闻稿说,分校附属里根医学中心本月4日执行的这场手术,对严重膀胱疾病的患者而言是一项带来希望的发展。

根据新闻稿,接受这项创新手术的患者是41岁男子拉拉因萨尔(Oscar Larrainzar),他的膀胱在几年前因为癌症而被切除了大部份,后来两侧肾脏也因癌症和末期肾脏病而被切除,并接受血液透析长达7年。

拉拉因萨尔接受了一名器官捐赠者的膀胱和一颗肾脏,并在本月4日这场长达8个小时的手术中成功接受移植。主治医生团队先后移植了肾脏和膀胱,再使用他们过去首创的技术连结这两颗器官。

参与这项全球首例移植手术的外科医生纳西里说:“手术几乎立刻就出现正面结果。这颗肾脏立即产生大量尿液,病患的肾脏功能立即获得改善,在手术之后不需要接受任何血液透析,尿液可以正常的排入新的膀胱。”

纳西里和另一名外科医生吉尔表示,过去从未执行过全膀胱移植,因为骨盆复杂的血管结构,使得这类手术在技术相当困难,并指“这项首次的膀胱移植尝试已经酝酿了4年的时间”。

在过去,需要膀胱重建的病人可以利用部份肠子做为人工膀胱,或是使用造口袋来收集尿液。惟纳西里表示:”这些技术有着短、长期的风险,医生希望全膀胱移植能够避开这些风险。“

新闻来源:中央广播电台(Rti)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