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经济】安华:大马放眼10年内 晋全球30大经济体

安华
(吉隆坡27日讯)大马放眼在10年内,成为全球首30名的经济体。
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大马去年是全球第37大经济体,而政府的目标是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跻身全球首30名。
他说,政府将重点关注更大的区域化和竞争力,优先考虑经济复杂性和提升价值链,来达致这个目标。
他今早推介“昌明经济:强化人民”新经济方向框架时说:“重点在于经济重组,以令大马成为东南亚甚至亚洲经济的领导者。
“如果我们仅满足于现状,大马经济将只能继续录得4至5%的增长。
“但如果我们努力工作并落实改革,我们可以实现5.5%(经济增长)。事实上,我相信,实现6%的增长也并非不可能。”
他补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马必须与邻国建立更大的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在世界面临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
相关新闻:
【昌明经济】56级以下300元·退休者200元 130万公仆获特别援金
经济增长须惠及人民/曾志涛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表示,我国2024年经济增长达5.1%,高于预期,证明了昌明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然而,如此亮眼的经济数据却未能换来民间的普遍认同,反而引发了许多民众的反感。
其中,许多人仍抱怨生活压力不减反增,甚至调侃经济增涨了,可是钱包还是那么浅薄。这种对经济增长无感的现象,值得深思。
经济增长的意义,其实不只在于数字的攀升,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民真正受惠,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经济成长只是体现在统计报表上,而民众的收入、购买力、生活成本等核心问题未见改善,那么增长的数据对他们而言,就毫无意义。
首先,大马整体工资增长率远低于房价、食品、教育及医疗成本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我们虽然在统计数据上看到国家经济向好,但在现实生活中,所赚取的收入购买力却持续下降。
即使通货膨胀率相对温和,但由于人民日常开销的负担仍然沉重,他们自然无法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生活成本差异巨大
根据雇员公积金局的《Belanjawanku》报告,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差异巨大。例如,巴生谷地区的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生活开销比吉打州高出近1500令吉。然而,政府在最低工资制定及补贴政策上,并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差距。
这使得在城市中生活的民众生存压力更大,而即使是中产阶级(M40),在面对高房贷、交通成本、子女教育等开销时,也感到入不敷出,甚至有被“降级”到B40的无力感。
T20群体虽然收入较高,但同样面临高昂的生活成本压力,而即将撤销的汽油和医疗补贴则会让他们更吃不消。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往往来自高附加值行业,如科技、制造业、出口导向型企业等,但这些行业创造的财富未必能均衡地流入普通民众的口袋。
相较于大型企业和高收入者,低薪工人、小型商家、自由业者等群体未必能得到同等的经济增长红利。此外,由于外资企业和政府大型项目多集中于城市,乡区人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加剧了城乡贫富差距。
要让经济增长真正惠及全民,政府必须在收入增长、生活成本控制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
首先,政府应推动更有针对性的工资政策,例如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设定更灵活的最低工资标准,而不是一刀切的全国统一标准。
其次,现行的B40、M40、T20收入分类方式较为笼统,难以精准反映家庭真实的财务压力。因此,补贴应结合“家庭负担”(如子女、赡养老人)、地区生活成本,以及职业类别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确保医院学府收费合理
此外,政府应确保私立医院和教育机构的收费维持在合理水平,并严格监管医疗保险的价格调涨,以降低人民的生活负担。
经济增长固然是国家经济向好的指标,但并不能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应当意识到,人民真正关心的并非经济增长的百分比,而是收入能否支撑基本生活需求,享有更好的医疗保障,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感到有安全感。
唯有当经济增长真正转化为民众的幸福感时,这样的增长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