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卷土重来” 别等到咳出血才求医!
我们对于屏幕上的这些场景耳熟能详:一个慢性咳嗽的孤独身影、日复一日逐渐消瘦,因年老或工作过度而病态苍白,直到咳嗽变得更严重剧烈并咳出血的那一天,然后情况不再是误解且真相开始浮现,事态真的非常糟糕了。
结核病 (简称TB) 是一种使人日渐衰弱的疾病(过去因其引起的体重减轻症状也被称为“The Consumption”,直译为消耗性疾病),时至今日,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它已经不复存在被遗忘在过去。这种疾病确实由来已久,它在 1880 年代被发现,但真相是今天它仍然存在!
结核病在马来西亚属于地方性流行病,是我们在这个国家生活需要与其共存的一种疾病,如同骨痛热症和近年来爆发的冠病疫情。虽然我们对后面两种疾病(骨痛热症和冠病)的醒觉意识相当高,但我们当中很多人极少会想到社区中结核病的存在和威胁。
BCG疫苗免侵害
我们只需要看看自己的上臂就可以提醒自己,马来西亚人手臂上都会有婴儿和小学时接种的 BCG(即卡介苗)疫苗疤痕。这种疫苗可以保护我们免受结核病的侵害。
接种疫苗可能就是我们拥有安全感的原因,但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等到我们成年时,我们当中许多人都不再拥有这方面的免疫力。

高贵财:结核病患者若患者没有完成疗程或错过药物剂量,细菌可能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基本知识/ 空间拥挤易传播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它可以攻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其中以肺部(称为肺结核,简称PTB)最为常见。肺外结核 (简称EPTB) 是一个术语,用于对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进行分类,其中包括淋巴结、骨骼(通常是脊柱);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影响肠道。这种细菌也可能会攻击免疫抑制患者 (例如: HIV 感染者)的大脑。
老年孩童风险高
最容易感染的人群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例如: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人士(例如:长期接受类固醇治疗),以及与HIV病毒共存的感染者。年幼的孩童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这正是我们为其接种BCG疫苗的理由。
其他风险人群包括那些生活空间过度拥挤的人(例如:外籍劳工和贫困者),这种生活环境会使得细菌更容易传播。
肺结核的4个主要症状:
·慢性咳嗽
·大量盗汗
·体重减轻
·夜间体温反复升高
肺外结核的表现主要为:
·淋巴结肿大
·慢性背痛
·脆弱骨骼
·敏感的肠道
如果感染发生在大脑则会导致癫痫发作、头痛、意识模糊甚至人格方面的改变。

/治疗需知/ 按时服药防病变
结核病治疗方案直接简单但却相当漫长。医生会处方4种抗生素组合的药物,用药时间可能是介于6个月至1年之间的任何期限,主要取决于细菌影响身体的哪个部位。
本地传染病顾问高贵财教授说:“肺结核治疗一般在6个月内,肺外结核则通常需要 9 至 12 个月。”一些较新的药物可能会在3个月内治疗结核病,但马来西亚目前没有这种设施。
他也表示:“目前我们仍在沿用旧治疗方案。”
耐药性难治疗
无论如何,遵照医嘱按时服药至关重要。如果患者没有完成疗程或错过药物剂量,细菌可能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可能会升级为广泛耐药结核病 (简称XDR TB) 和耐多药结核病 (简称MDR TB),也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超级细菌。
“那些患有 MDR/XDR TB 的人可以将细菌传播给他人,遗憾的是,对于患者本身而言,由于细菌已经产生耐药性因此很难治疗。这些病例将需要大量替代药物,包括注射性药物,以及更长时间(可能长达两年)的治疗。治疗会变得非常棘手复杂。”
戴口罩勤洗手
他提醒民众这个事实。为了避免此类失误情况,公共卫生系统制定了登记协议,定期监测接受治疗的人士以确保正确配给和管理药物。
一旦开始治疗,该患者将在 10 到 14 天内不再感染。在医院范围里,患者会被隔离,但没有规定的隔离期。
“最重要的是,人们需戴口罩并勤洗手!”

/结核病检测/X光照肺看找空洞
检测结核病的挑战之一是它不会立即出现症状,高贵财表示:“你可能很久以前就感染了细菌,但细菌会在人体内潜伏或休眠并进入冬眠状态。相关症状可能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出现。”缓慢及不明显发作的症状也导致人们可能会掉以轻心,直到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比如你发现自己咳嗽带血时。
结核病可以通过一些检测诊断。肺结核患者的肺部 X 光片会显示一些 “空洞”影像,这是结核病的明显迹象。另外也可以进行唾液检测和皮肤检测,若是肺外结核的病例,则可能需要对骨骼或肿胀部位进行活检。
咳嗽持续两周
什么时候需要会诊医生? 记住这个重要原则:千万别等到咳血!如果你的咳嗽持续两周,请会诊医生。在评估你的一般健康状况后,医生会知道是否需要对你进行结核病检测。如果你有不明原因的盗汗、体重减轻,以及淋巴结肿大或慢性背痛,请按照上述建议会诊医生。
高贵财补充说明:“如果你知道自己曾接触过结核病患者,比如与你共享工作或生活空间的人,那么你也可能需要会诊医生进行筛查。”
启动接触者追踪
他进一步解释,我国公共卫生部门有一个良好的通知系统。一旦检测到患者患有结核病时,医生必需通知公共卫生官员。相关官员将会启动接触者追踪,以确定可能接触过病毒的人,然后再安排这些人进行检测。

问:结核病会不会传染?
答:好消息是,虽然结核病具有传染性,但它不像我们经历过的冠病般具有强大传染力。它与所有呼吸系统疾病相似,都是通过咳嗽或吐痰产生的水滴传播。然而,有别于冠病病毒,这种细菌体积较重,因此它们需要大量的水滴才能传播:“你必需与患者保持非常密切的接触,而且处于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一般来说,一天接触超过8小时。”高贵财说这类密切接触者的一些例子是直系照顾者、办公室同事,或居住在同一所房屋的人。
患有潜伏性或休眠性结核病的人不具有传染性,那些仅患有肺外结核而且没有感染肺部的人也不具备传染性。
问: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答:我们没有“加强针”来提高人类对结核病的免疫水平。因此阻止它的最好方法是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般情况下,一个身体健康、免疫系统良好的人应该能够自行抵抗结核病。
了解症状也很重要,因为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如果置之不理的时间过长,即使康复后,结核病也会在肺部留下疤痕从而永远抑制一个人的肺活量。高贵财说:“当一个人康复后,应该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身体、以及不要吸烟。你可能会再次感染结核病,这种情况可能非常糟糕!”
问:结核病通常被视为一种“肮脏的疾病”,以及必然会死亡的代名词。是吗?
答:事实绝非如此!这种看法可能会导致患者因为无助感、害怕孤立和被社会排斥而延误治疗。请记住,这种疾病是可以治愈的,而且结核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大马结核病例逾3万宗
虽然马来西亚并不在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名单,但我国仍然被视为发病率高的国家,估计每10万人中就有92个结核病患者。
每年有 2万至2万5000宗结核病记录病例,估计平均导致1500至2000人死亡。(换个角度客观分析:每年有5万至10万宗骨痛热症病例,记录在案的死亡人数约100人)。
数据上升趋势
最近结核病病例的呈报呈现上升趋势。而结核病病例的趋势与冠病管制措施的实施存在关联性。
2018年冠病疫情大流行前,马来西亚共有2万5837 宗结核病病例记录。疫情大流行期间(2020 年和 2021 年),病例分别减少至 2万3644 和 2万1727 宗病例。
戴口罩抑制传播
事实证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并遵守行动管制令,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抑制结核病的传播。
随着这些标准作业程序的放宽,结核病发病率已回升至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2022 年记录了2万5391 宗病例,虽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发病率估计,我国的实际病例大约为3万宗。
世卫:取代冠病 结核病成头号传染病杀手

根据世卫,结核病已取代冠病成为“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图为塔吉克医生检查一名结核病患者的X光照。(取自世卫官网)
(日内瓦30日讯)世界卫生组织29日发布报告,指结核病在2023年取代冠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案例中的首要原因。
世卫发布新闻稿说,这份最新报告显示去年约有820万人被新诊断为结核病(Tuberculosis)患者,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适当治疗,这是自世卫于1995年开始全球结核病监测以来的最高纪录,高于2022年报告的750万人。
报告指出,数据显示,消除结核病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因为对抗结核病的过程中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等持续挑战。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我们拥有预防、检测和治疗结核病工具的情况下,此类疾病仍造成大量死亡和患病,令人相当愤慨。”
虽然结核病病亡人数从2022年的132万人降至2023年的125万人,但确诊总人数在2023年略微上升,达到1080万人。
世卫表示,全球在减少结核病负担方面进展缓慢,尚未达成原先设定的里程碑和目标,而且还需取得显著的进展,才能实现为2027年设定的其他目标。据悉,中等、低等收入国家承担98%的结核病负担,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
2023年,结核病新增病例数估计数量与报告病例数之间的差距缩小至约270万例,低于2020年和2021年冠病疫情期间约400万例的水准。世卫表示,多重抗药性结核病仍是公共卫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