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梁仕祥
本地先买后付(BNPL)市场如火如荼发展之际,预计年内登场的《消费者信贷法》(CCA)是否会浇上一盆冷水?
而有意借助BNPL拓展业务的商家,会不会被新法和监管束缚而难以如愿以偿?
国家银行旗下的消费者信贷监督委员会专案组(CCOBTF)表示,CCA旨在营造有规可依的环境,使BNPL市场能在负责任的基础上持续扩张。通过明确规则并确保公平实践,监管框架既可保护信贷消费者,也能为信贷服务业者提供稳定发展和创新的环境。
国行助理行长兼CCOBTF主席阿布哈山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CCA预计今年底实施,之后将设立的“消费者信贷委员会”(SKP),会制定监管框架,设立行业专业和合规标准,推动信贷行业公平且负责任地发展。
他说,SKP将会取得平衡,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会鼓励商业创新。
“SKP拟定的框架将设定专业和负责任放贷的标准,希望提升行业行为规范及建立信任。该框架会支持而非扼杀负责任创新,尤其是BNPL平台所引入的数字产品,并促进消费者持续获得融资。”

防范家债快速扩张
CCA规定,所有非银行信贷活动——包括BNPL、保理、租赁,以及债务收购、催收、债务辅导等服务商,都必须注册和获得牌照。这些业者将被要求遵守特定行为准则,包括:
1. 提供信贷前进行适当的信用与偿付能力评估
2. 确保合同条款公平透明
3. 收取合理的费用与利率
4. 进行公平且合规的催收
为确保BNPL市场健康增长,同时又可防范本地家庭债务过度扩张,SKP将对BNPL业者设定哪些合规要求?
阿布哈山表示,SKP将通过监管法规对信贷业者提出明确的负责任实践预期,这些实践须体现在企业文化和运营要求中。尤其在企业文化与治理方面,BNPL业者董事部与高级管理层,需要明确‘公平与专业’的经营目标。
另外,SKP将强制要求BNPL业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参考做法如下:
1. 当授信额度超过指定阈值时,必须对个别消费者进行偿付能力评估。
2. 建立内部流程和系统,评估风险并为消费者设定适当授信额度。
3. 可根据自身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消费者设定更为保守的额度,以减少过度负债风险。
4. 出现逾期风险时,应即时暂停相关账户。

商户不受消费者信贷法监管
至于有意利用BNPL提升销售及扩充客源的商家,又会有何影响?
阿布哈山说,尽管商户本身并无直接纳入CCA监管,但商户与BNPL业者的合作对信贷生态至关重要。
“BNPL业者和商户应共同发展适合不同规模企业的解决方案,尤其该考虑如何帮助小商户推出BNPL服务,以及关注运营的复杂度和成本影响。”
他补充,通过为BNPL业者设立完善的监管环境,SKP希望构建一个生态体系,使商户能够放心在业务中推广BNPL服务。
随着CCA引入牌照和注册制度,SKP又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在保护消费者的前提下,也可以让企业合规成本可负担?
阿布哈山透露,在平衡消费者保护与商业成本效率方面,CCA草案及SKP将发布的法规与标准中已体现相关考量,主要包括:
2. 高效许可流程
●允许一家公司同时申请多项牌照或注册,避免重复管理;
●推行分级收费模式,依据运营规模差异化定价,减轻较小规模业者的负担。
2. 条规不过度僵化
在确保强有力的消费者保护同时,监管会以原则为主,考虑行业对法规的相对陌生程度,以及业者的发展阶段和数字化准备度,避免过度僵硬的规定。
3. 技术支援
为行业提供消费者信贷委员会在线监管系统(CORE System)和投诉与解决系统(CARE System)等数码平台,简化报送与投诉处理,从而帮助监管对象更有效地遵守监管规定。
全面监管运用数据监测
虽然目前有关BNPL欺诈和暴利案例并不多,阿布哈山指出,CCA在规管BNPL和其他信贷业者时,关注的不仅是欺诈与暴利。
“我们关注的还包括负责任的营销与推广、信贷协议条款的公平性、费用、利率与收费的合理性,以及投诉处理与解决是否有效。”
另外,为确保消费者保护与企业利益得到充分兼顾,SKP计划实施以下的监测和数据反馈机制:
1. 监督与监测
要求BNPL业者定期提交运营和业务数据报告,便于SKP监测其合规情况、市场动态及行业风险水平,并评估对信贷消费者的影响。
2. 投诉处理
●规定BNPL业者建立健全的内部投诉处理体系;
● BNPL业者必须整合或采用SKP的投诉与解决系统(CARE System),并将其纳入其投诉处理流程;
● 通过分析该系统的数据,包括投诉的原因、性质和趋势,可以为BNPL业者的行为和新兴的消费者问题提供关键反馈。
3. 市场分析
●SKP将开展广泛的市场监测,包括跟踪市场做法、产品发展与广告宣传
●利用网页抓取和社交媒体舆情监测,主动识别潜在问题或需重点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