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值得买吗?/翁诗进
在本专栏中,我分析了两年以来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和特殊收购公司(SPAC)资料,并假设我们成功认购这些IPO股票,以及截至上周一(2日)的股价,还包括期间发行的股息、红股、凭单及股份分拆,来计算回酬率。
由于我们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回酬率,所以我会以考量了时间因素的时间加权年化回酬(TWR)来计算回酬率。
过去两年里,大马交易所共迎来了25项首次公开募股(IPO)在大马交易所上市,当中有6家公司的回酬率是负数。
从中可发现,表现最差的是乐天大腾化学(LCTITAN,5284,主板工业产品股),回酬率是负69%。
另外,有19家公司取得回酬率,最高位是前进控股(ADVCON,5281,主板建筑股),该公司于今年7月10日上市,发售价为每股63仙,上周一报价为1.04令吉,即在约84天内,取得回酬率高达为820%。
为什么投资IPO会有风险?原因有三:
一)没长期获利记录
在我看来,如果跟已有业绩记录的蓝筹股比较,新上市的公司虽然符合上市的最低标准,但可能没有足够长期的记录。
而且,这些新上市公司还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未来可能是取得增长,亦或面对亏损,而这样的“不确定”,就是一种风险。
二)募集资金用途
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如果资金的用途是短期的扩张,那么收益增长将会在近期内实现,那么我们可能很快会看到上市后的股价升值。
然而,如果上市募集资金的用于需要多年才完成的项目,那么我们只能在很多年以后才看到收益增长。
以乐天大腾化学为例,所募集资金用于2023年才竣工的综合石油化工设施。如果IPO发行价格是根据未来收益来设定,而这收益需要长时间来实现的话,股价就会在上市之后下跌。
但这也意味着,近期的跌势,可能是更长期投资者进场的机会。
三)短期投资者
尽管新上市公司的未来潜力很大,但对于没有长期持有能力或主张短期投资的股民来说,是不会考虑到长期展望。
马登可能再跌
从我的分析来看,那些上市后跌破发售价的公司,当前价格已经调整到更接近账面价值,目前的价格对账面价值比例接近1倍。
然而,马登的股价可能会存有下跌压力,因为现在的本益比约为144倍。
前进控股本益比合理
比如说,前进控股的价格对账面倍数高达3.5倍,可说是合理的,因为从投资回酬(ROE)对必要回酬率(Required Rate of Return)之间有18%的差额,必要回酬率是由彭博汇编,是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明试金德昌被高估
18%的差额,意味着该股能够产生比投资者预期回酬高约18%的回酬率。此外,16倍的本益比也是合理范围内。
我们也可以从表中发现一些潜在的超估值的公司。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明试控股,价格对账面倍数为3.7倍,但投资回酬对必要回酬率却为负数。 此外,该股目前的本益比也高达48倍。
另一个例子是金德昌集团,投资回酬对必要回酬率也为负数,本益比也高达81倍。
因此在投资IPO前,投资者应考虑当中的价值,即价格对账面倍数和本益比、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即是否近期扩张或得需要多年的业务扩张,以及业绩记录和趋势。
智民解股·翁诗进
宜购市场与华阳餐饮首日潜力/麦传球
这篇文章是关于首次公开募股(IPO)首日交易预测,而不是关于长期展望,类似我在2025年1月22日对华阳上市前的分析。
请阅读我在2025年01月22日写的“华阳餐饮,万杯万杯万万杯”文章。文章的目的是让读者看到这两家公司上市首日交易潜力的区别。
大多数分析师会将宜购市场(ECOSHOP)与Mr.DIY和99 Speed Mart进行比较,因为它们被视为同一行业。它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从基本面上来说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然而,作为一名交易员,我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来预测市场,此比较是基于市场情绪、特别的”基本”面和”技术”面(不是图表中的技术分析)。
2025年马交所多数IPO首日表现不佳,但华阳餐饮(KOPI)却一枝独秀。以下将首先回顾今年以来上市首日普遍下跌的现象及背后原因,接着对比分析宜购市场与华阳的首日交易潜力。

华阳与宜购市场。
许多在马交所上市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在上市首日出现股价下跌。导致这一现象的几个因素如下:
1.投资者情绪和市况
●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市场常常受到更广泛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贸易紧张局势、全球经济放缓或政治不稳定。例如,美中贸易紧张和对芯片短缺的担忧削弱了风险偏好,导致投资者更加谨慎。
●全球市场波动:马来西亚市场受全球市场的影响。当全球指数下跌时,国内投资者也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态度,这可能导致对新上市股票的需求减少。
2.外资持续流出
●资本外流:外资在马来西亚股市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外资的大规模流出可能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截至2024年底,外资是国内股市的净卖家,累计净流出金额为41.6亿令吉。这种资金流出通常会导致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大首日交易中的卖盘压力。
3.估值压力
●高本益比(P/E):许多IPO的定价对应着高市盈率,这对未来的强劲增长预期设定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当这些预期在首日交易中未能兑现,或者市场情绪疲软时,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下跌。
4.IPO密集“疲劳”
●大量IPO供应:2024年,马交所迎来了55宗首次公开募股(IPO),是十九年来的最高数量。2025年的目标是60宗IPO。当多个IPO在短时间内密集发行时,市场的供给往往会超过需求,导致市场疲劳。投资者会变得更加挑剔,可能决定不参与某些IPO或避免在首日购买股票,从而减少了上涨的动力。
5.投资者投机行为
●短期投机: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基于短期投机的目的购买IPO股票,希望快速获利。当股价未能如预期上涨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卖出股票,从而导致股价在首日下跌。
●过度炒作与失望:许多IPO在上市前会被大肆炒作,投资者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如果这些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股票在首日未能表现良好,失望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明星首发股比一比
宜购市场的IPO将是自2024年8月99 Speed Mart的23亿6000万令吉首次公开募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按照首次公开募股价格计算,宜购市场的市值将达到64.50亿令吉。(宜购市场招股价由每股1.21令吉下调至1.13令吉。较低的招股价令上市市值由69.5亿令吉下调至64.9亿令吉)。

股价难爆发
*现有股东配售(Offer for sale)是指现有股东在IPO过程中出售部分持股,而非公司发行新股。
这并不代表对公司缺乏信心,通常出于以下原因:
●流动性:早期投资者可能通过IPO实现部分收益并分散风险。
●监管要求:为了满足公众股东比例要求,大股东可能需要减持。
●资产组合再平衡:长期投资者可能锁定一部分回报,同时仍保留公司控制权。
●退出规划:机构投资者和基石投资者可能有与上市同步的退出窗口。
预计宜购市场首日表现平稳或略微下跌,预计不会出现像华阳那样的爆发性行情。关键因素如下:
1.大量现有股东配售供应
515百万股的现有股票在IPO过程中被售出,对买方需求造成压力。
2.零售认购乏力(0.96倍)
零售部分微幅认购不足,表明散户投资者的热情较低,初期卖盘多于买盘。
3.机构配售“恰好全额认购”
机构投资者刚好认购满额,没有出现超额配售后释放的额外买盘压力。
4.较高的发行价
每股1.13令吉的发行价(由1.21令吉下调)相比同行的低价股,资金门槛较高,限制了短期游资的参与,抑制了股价的快速上涨。
当IPO价格下调时,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投资者情绪?
5.大流通盘(8.62亿股)同行案例
与同类的大流通盘零售股IPO(如MR DIY)相比,首日通常只有温和波动(±5%),之后回归常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