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联合会:毕业即失业
大专课程追不上市场
(吉隆坡13日讯)大专毕业生失业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业界与学术界专才认为,许多大专生“学不致用”,即没有工作所需技能和知识,至于大专学府提供的课程是否符合就业市场需求,也是其中一个争议!
其他原因还包括一些雇主过于挑剔,以致“合格”的大专生失去就业机会,也有些企业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马来西亚雇主联合会(MEF)执行董事拿督山苏丁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根据了解,大专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获准推介新课程,换言之,学生毕业后,所学的课程某程度已不合时,这是间接导致大专生失业,或从事与学术资格不符的工作。
“这是因为大学无法快速更新课程内容。虽然他们知道工作市场的需求不同,但是他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更换或推出新课程。”
大专5年才推新课程
山苏丁说,大专学府一般需长达5年的时间才能获批推介新课程,由于就业市场变化迅速,这意味着新课程推出后可能已不符合就业市场需求。
尽管如此,山苏丁说,他并非指责大专需要为大专生失业问题负起全责。
“如果说大学没有良好执行他们的工作,这并非100%都是大专的错。我们也知道,目前的就业市场相当低迷。”
国家教授理事会主席拿督拉杜安受询时说,除了大专,雇主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机构应该训练大专毕业生工作。
“这是教育理念,我们培养能思考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培养有适应能力的毕业生……他们(毕业生)并非马上有工作技能,这怎么可能?企业也有责任训练毕业生。”
他说,目前企业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因此大专生失业问题不应只归咎于毕业生和大学。
此外,他说,目前大约50%大专毕业生生从事与学术资格不符的工作。
“未按专长雇佣意味着大专生在不需要他们的专才和资格的领域中工作……这有许多。这是大课题。”
大专生失业3大因素:
1)大专生“学不致用”
2)课程不符就业需求
3)雇主挑剔剥夺机会
官员:中国人形机器人不会取代人类 导致大规模失业

技术人员5月17日在第三十四届哈洽会深圳展区,讲解人形机器人。
(北京17日讯)就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之际,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说,人形机器人不会取代人类工人而引发大规模失业。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技枢纽之一。梁靓星期五(5月16日)在开发区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X-Humanoid)总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说,他不认为人形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但认为它们能够提高生产力,并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我们不认为机器人会让人类失业,反而会提升效率,或承担人类不愿意承担的任务——比如探索浩瀚宇宙或人类无法到达的深海,机器可以协助我们进行这些探索。”
梁靓说:“在夜间人类需要休息时,机器可以继续工作,为我们提供更好、更便宜、更好用的产品。因此,我们认为,这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他以北京4月19日举办的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为例,称赛事正是要传达一个理念:人形机器人将支持和协助人类,而不是取代人类。
该比赛设有两条并行赛道,一边是人类马拉松选手,另一边则是由20支人类队伍操控的机器人,两条赛道之间以护栏分隔。
梁靓解释道:“你看,在这场马拉松中,人类在自己的赛道上挑战他们的体能极限,机器人在另一条赛道上挑战它们的极限,但它们不会试图冲入人类的赛道冲线。我们的未来也会是这样。”
在该场赛事中,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派出的“天工Ultra”机器人,最终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
该中心星期五还向外媒记者展示多款原型机器人,展示它们在应对日常任务、适应障碍和环境变化方面的研发进展。
在其中一场演示中,工作人员不断移动地面垃圾的位置,甚至多次从机器人手中抢走垃圾,机器人则持续重新定位并重复执行任务,直至成功完成任务。
该中心认为,这种具备自我纠错的能力,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高效劳动力的关键。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