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槟城的碑板文字、书法篆刻等中华笔墨艺术,张少宽在其著作《槟榔屿翰墨缘》里提到,走过槟城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前人遗留下来的墨宝,辉映这弹丸小岛,生为槟城人,感到无任的光荣,应该要感谢先贤为我们保留了这份珍贵的文化瑰宝。”
如果对岛上的市招、匾额等的书法有基本认识,崔大地,这个名字应该熟悉吧!
那天岛上举行“崔大地书法展暨《崔大地书法》”推介展览,首次如此近距离观赏书法家的墨宝,也购买了书籍。除了欣赏书法之外,也要了解他的生平纪事,之前翻查他的身世经历,只知道他是战后来自中国的隐姓埋名书法家(“崔大地”相信不是真名),由于缺乏资料,一些书写记录往往语焉不详。
《崔大地书法》一书收录有关崔大地的墨宝、书法评论与纪念文章,翻阅后,大概可以勾勒出他的大致生平,弥补之前的缺憾。
崔大地,1903年出生于中国北京,早年或任教师,1931年在东北居住,一说他是宋哲元29军部属,参与突袭日本机场的特工行动,日军轰炸重庆时,家人全部罹难。亦有说他的抗日行动遭受日军通缉与追捕,家人全被日军追杀。
后来他化名“崔大地”离开中国,前往南方的香港、澳门、河内等地辗转迁徒。二战结束,1945年他来到泰国合艾,隔年到新加坡,1947年至1965年旅居槟城,期间远赴英国4年,1965年前往新加坡,9年后逝世,享年71岁。
颠簸无常生涯
时代是兵荒马乱,人生则是颠沛流离。崔大地的颠簸无常生涯,也是那段年代的典型缩影。

在岛上街道,举头常常看见崔大地的墨宝,如“北京酒店”、“惠安公会”、“同善学校”、“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和“仰生皮料行”等书法作品,相信是先生旅居此地,为社团与商家书写匾额和宝号,从中赚取润笔充当生活费。这些书法作品,经过数十年岁月洗礼,依然保留至今。今人有福,在街道行走时,偶尔停驻,慢慢观赏先生遗留的遒劲、雄浑风采。
当年槟榔屿有众多中国南渡文人在此营生,人文荟萃。崔大地举办书法展,萧遥天撰写序文《韵法意态·四者具绝》,文中提到有次聚餐,管震民见到他与崔大地的座位相对,笑称:“崔大地对萧遥天,你们是一对好对子。”
文士异乡遇到知音,显露曲水流觞,诗酒唱酬之雅事。后来张大千、易君左和凌叔华等人前来槟城,崔大地都与他们同行游玩与聚会,这也是艺文交流的美事一椿。
张少宽也提到,“环顾全马各地,迄今也只有槟榔屿民间保存这批珍贵的资料最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