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碳排放挑战/陈万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钢铁产业的碳排放成为关注的热点。
亚洲作为全球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生产了全球钢铁的七成,也无疑需要在低碳转型方面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但是,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欧盟就是第一个提出对全球钢铁行业进行碳排放监管,2019年,欧盟宣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作为对高碳排放的外国制造商征收边境税的手段。
CBAM是一种倾向于推动低碳转型的经济手段,也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欧洲内部市场的贸易壁垒。
这个机制不仅影响亚洲钢铁产业,而且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连锁效应。
欧盟通过CBAM试图推动全球钢铁行业降低碳足迹,但这也意味着亚洲的钢铁生产商需要更加注重减排工作,以避免高额的CBAM成本。
然而,根据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的数据,韩国为了维持其对欧盟的钢铁出口,必须购买价值大约2亿美元的“CBAM证书”。这一数额相当于韩国年度钢铁近十分之一出口价值。
造成巨大财政负担
这些数字明确表明,如果亚洲的钢铁产业不迅速采取大规模减排措施,CBAM(碳边境调整措施)将对其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
目前,欧洲一些钢铁生产商开始在低碳钢铁生产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政府资助和可再生能源获取途径的改善。而在亚洲,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过渡成为关键。
但是,缺乏电网基础设施和复杂的许可程序等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妨碍了必要的可再生能源迅速扩张。
虽然亚洲各大钢铁生产商已有一定的减碳承诺,但相比之下,政策制定者的支持似乎不足。例如,韩国和日本在为钢铁产业设定排放目标和能源转型方面都面临批评。政府的投资在氢气基础钢铁生产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尤为重要。
近期,日本增加了氢气基础钢铁生产的补贴,但相对于全球范围内,这些努力仍然不够。
须与政府携手合作
亚洲钢铁产业的未来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地应对CBAM和类似的全球机制,以及能否实现低碳转型。这不仅是一场经济战,也是对全球气候责任的考验。
因此,马来西亚钢铁产业和政府需要携手合作,扩大低碳钢铁的产量,并将气候承诺付诸实践。
这不仅关乎经济竞争力,也是一种对全球气候责任的体现,也才能让马来西亚的产品在国外市场更有竞争力。
2协会:产能过剩成本上升 5建议吁政府干预钢铁业

(吉隆坡5日讯)大马钢铁工业联合会(MISIF)及大马钢铁协会(MSA)提出5大建议,呼吁政府迅速采取干预行动,优先处理产能过剩、进口产品倾销及生产成本增加问题,以维护本地钢铁业竞争力。
这5大建议包括:制定长期解决方案,克服产能过剩问题;主动调查相关投诉,打击倾销行为;推出特别工业电价机制,以降低能源成本;减轻额外合规负担,以及落实采购国货政策。
双方今日在联合文告中表示,研究与讨论阶段已结束,当前迫切需要政府果断行动。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成立的独立钢铁委员会(ISC)已完成审查并提交包含政策建议的综合报告。尽管投贸部已与我们多次展开接洽,但政府迄今尚未对研究结果采取实质行动。”
危及竞争力
文告说,目前钢铁业仍面临严重且持续的挑战,包括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国内需求疲软,以及不公平贸易行为带来的威胁。
“这些阻力严重危及整个钢铁价值链的生存能力、竞争力和永续性。”
鉴于多重压力不断加剧,他们呼吁政府立即采取果断行动,迅速协调干预,避免对行业造成长期损害,保障国家制造能力。
两大协会承诺,将继续与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及相关利益方紧密合作,落实解决方案,保护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在日益不确定的全球格局中,保障大马工业未来。
文告指出,大马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钢铁业提供28万3174个就业岗位,去年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284.2亿令吉。
如今这些生计和经济贡献正受到激增的进口、不公平贸易行为及营运成本日益增长的威胁。
钢铁业5大建议
1. 产能过剩问题:制定长期解决方案,重建供需平衡,推动行业合理化,避免陷困上市钢铁企业面临股市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2. 打击倾销行为:投贸部需加强贸易行为部门的职能,更积极主动地调查和处理相关贸易投诉,提供有效贸易救济措施。
3. 降低能源成本:推出特别工业电价机制(Special Industrial Tariff),减轻钢铁制造商负担。
4. 减轻额外合规负担:推迟或重新考虑外劳缴公积金及今年6月调高销售与服务税措施。
5. 落实采购国货政策:政府及官联机构优先购买及使用大马生产的钢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