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宗教监管政策:本末倒置/黄詝瀚

美国禁酒令,又称禁酒时期,是历史非常有色彩的时间段。从1920到1933年,美国宪法第18修正案禁止酒精饮料的生产、进口、运输和销售。此法案得到当时立法者的压倒性支持,并以 68% 的绝对多数通过众议院(相当于我们的下议院)和76% 的绝对多数通过参议院(相等于我们的上议院)。此外,美国48个州属里有46个州批准沃尔斯特德法案(Volstead Act)。

当时的事态发展,似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反对酒精饮料。虔诚的新基督教徒激进分子借用杜绝社会问题如酗酒、家暴等发起反对运动,带动社会共鸣来压下政治力量。推动禁酒令的势力以道德健康之名,获得全国基层人民的回响。

禁酒激活走私黑帮

可惜,随着禁酒令的全面执行,非但没有减少酒精消费,更大大活跃了私酒市场,私酿猖獗、假酒泛滥,甚至间接导致饮酒的人民失明或死亡。此外,政府也大大失去税收,转换成犯罪集团的收入来源。

正是这个时代,传奇黑帮人物如阿尔·卡彭(绰号疤面)和乔治·莫兰(绰号疯子)崛起,并在历史上留下狂野事迹。阿尔·卡彭经营的犯罪集团因称霸走私酒供应链和控制非法酒的市场,获得丰厚收入。他利用这个时期壮大扩展业务,成为芝加哥犯罪集团的创始人和老大,后人普遍称之为“禁酒时期的黑帮”。鉴于弊大于利,在1933年12月5日,禁酒令最终通过第21条修正案被废除,正式为这个禁酒时代画上句点。

近来,我国随“Timah”威士忌换名风波后,又来了一个餐馆咖啡店被迫申请酒牌执照的续集。虽然酒牌规定在1976年国产税法有注明,但从国家独立以来,餐饮业者卖酒从来不需要申请酒牌。在90年代初,也有政客鼓吹政府执行这项措施,但最后在多名政党领袖的协助下,成功让关税局发出延后落实的通函。

如果这项措施真的落实,全国1万5000间餐厅和2万间咖啡店都会受影响。最后,不但业者收入遭受打折,政府的税收也一样减少。

目前,我国烟酒领域的进口关税和消费税在世界排行“名列前茅”。多年以来,我国的烟酒不但没有因高税额而减少消费,反而在走私市场占了龙头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国人把钱都花在贵酒贵烟,减少消费其他物品的能力,经济也受影响。

这逻辑和国产车宝腾的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人民需要花费大量积蓄或贷款举债买贵车,而不是用于其他消费刺激经济,极度相似。

宗教不该凌驾国策

另外,大马的宪法确保国家本质上属于世俗国家,非宗教国。可是,烟酒遭政治化的事件不断闹得满城风雨。无论是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的政府,还是现任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宗教主义政策无疑成了常态。其实,以上历史已经证明,宗教主导的监管政策,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100年前如此,100年后亦如是。

个人信仰,在拟定国家政策时——特别是像我国多元种族的构成——是不该纳入考量的。同时,在国家经济急需复苏的节骨眼,这些无谓和无聊的规定或新法令毫无帮助。如果一味让政客的个人企图推动政策,最终会把国家推向不归路。监管的反效果,或许最终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既然有了前车之鉴,为何视而不见?

反应

 

言论

苏丹为民解除迷惑/南洋社论

马来西亚关乎宗教与种族禁忌的课题,一直以来都被一些投机政客利用来吸引支持者和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

甚至常会被别有居心者利用来挑起种族情绪,加深彼此之间的隔阂与鸿沟,形成多元种族关系的不和谐,这些也是目前与未来团结政府必须高度关注与改善的神圣任务。

日前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通过英文媒体专访时,特意提出一个困惑民间多年的问题并给予明确的解答,即回教徒进入其他宗教的教堂或庙宇是不是属于违法行为?

参观教堂庙宇不违法

殿下的回复是肯定的:参观教堂与庙宇不违法,不过严禁回教徒参加非回教的所有宗教仪式和宣导宗教的活动。

殿下语重心长,这些年来国内政治局势混乱,一些政党与激进政客为了争取更多回教徒的支持,可说无所不用其极地通过各种自诩为宗教忠诚和种族大业使者的超然地位,见缝插针地向相对中庸的政党与政纲问责甚至抨击,也多番干涉其他宗教与种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活动,谓之会造成回教徒的不快。

期间一些宗教师、有政党背景回教非政府组织、伊斯兰党和他们在各行各业的支持者,最喜在民生课题上把宗教与种族的禁忌,特意混淆和放大。结果造成许多人对这方面的困惑与误解,而他们则捞取了政治利益与民族守护者的光环。

以往的日本盆舞节与啤酒节事件、售酒令、博彩投注站和特别开彩次数,以及近期的演唱会事件和政府部门衣着规定等等,无论是关乎宗教禁忌、生活道德或是社会风气,本来就有它即成的规定、规律与底线,但是仍为别有居心者混淆视听,掀起种族情绪与不安。

对此柔州苏丹陛下和雪州苏丹殿下常会在适当时候出面解除民众迷惑,及时消除了无谓的宗教禁忌争议。

统治者与各州的宗教理事会是州内的宗教权威,他们的指示等于是回教徒也是非回教徒的明灯,州内宗教严律的诠释,以他们为准。

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特意提出参观非回教徒教堂和庙宇的课题,其实也是民间多年来的迷思。

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族亲朋好友之间,往往为了这些模糊的禁忌,而错过了与亲友之间的人生告别和新婚之喜,现在殿下很清楚的说明这些无关宗教禁忌,大家放心赴会吧。

殿下也引用已故祖父苏丹阿南莎于1953年在伦敦出席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礼一事为例。

当时刚从麦加回来的苏丹阿南莎在咨询州宗教司后,被告知出席在教堂举行的加冕礼没有问题,只要不参加祈祷等任何宗教仪式。州宗教司也说可以在制服上佩戴勋章和徽章,包括类似十字架的非宗教物品。

以前有回教组织投诉一些民宅的田字窗户像十字架,令到回教徒深感不安的课题,曾经引起一些争议。现在想回起,确实是很无谓的噪音。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