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规划财富
在这个充满猜疑和互相算计的时代,前路布满陷阱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还是选择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待人之道,但父亲叮咛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听老人言,吃亏就在眼前了,中招了!如果事情能够重新再来,我就会好好利用“声东击西”计谋里的“灵活调整”来化解事件。
但是世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那么,就用这一次教训来与读者分享,“如果”声东击西可以提早使用,这一次的危机会否能化解呢?
小故事
最近陈先生为了升职的事烦恼不已。陈先生虽然没有抱着必然成功的决心,但是升级需要管理组的那一小撮人来批准。
本来他以为可以顺利上位,但是却空降别人,让他觉得真是打了一场窝囊仗。这样的结果是只有输赢,未能为将来带来什么实际的成果和学习。
他倒没有什么遗憾,只是认为每一件事情的始末,应该是要有始有终,而不该落地“沉默以对”。
心灵对话:
A : 会议的结果有了吗?
B:两岸猿声啼不住
A:还能达成双赢吗?
B:轻舟已过万重山

转播资讯方有效果
人各有志,许多时候我们做起事来是抱着不问收获,但求无过。虽然已设定了心理建设,但是多年的付出,想想还是会隐隐作痛。
我能理解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所以最后决定为事情的原委来用“声东击西”计谋分析来做分享。
现在要在讯息时代发达把“声东击西”计谋达成,真的很难完全把资讯百分百隐蔽来迷惑敌人。这不但要求似真非假“证据”,还有把相关资讯转播开去,方能看到效果。
还有,要把财务资料准确无误备好,以待可以灵活地转用资金,和让敌人毫无防范。
财务谋略:以假乱真
虽然声东击西计谋是要制造假象来误导敌人,但是要让敌人误信而入圈套也非易事。
如果能做到让自己也相信这事是真的不假,那么才能到达目标。
我们唯有通过反复验证和模拟情景才能达到目标。或许可以借用财务六部曲来练习了。
步骤解析
1.目标评估
既然是打算误导敌人,那么可以逆向运行,把目标评估从尾思考。做个比喻,我们想要别人认为我们财务稳定,那么现金流报表就要表现出来,当中可以包含多项“特大”开销。事实上,我们是隐藏资金以随时应变。
2.数据收集
多方打听资料是必须的,我们也的提防对方也散播虚假资料。最好的做法是不从一个管道来收取资讯,而是把接受资料方面不断地扩大。同时也可以通过“购买”资料,不过这可要达到合理与合法的管道。
3.资料评估
资料大量搜集也代表需要谨慎筛选,而且资料评估是绝对胜负的关键,尤其是出现大环境转变的趋势。况且现今社会,谁的手上有关键资料,就可以稳操胜券而无望而不利。
简单来说,资料本身需要辅助创造现金流,从而可以增加资产。相对就是可以减低开销和减少负债。毕竟如果出现有利的投资机会,让我们可以有大量资金流入,那么结果肯定是收获满满。
4.计划建立
万事俱备后就可以建立计划来实现目标,设下门槛或是期望的回馈。声东击西的要诀,就是要慢慢地实行机会,不能心急。所以计划需要多准备几个,以防遇到突变状况还可以立马就转换。
5.计划执行
来到了关键一步,尤其需要谨慎行事,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能继续不断模拟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就会过滤许多不必要的人与事。无论如何世上好事坏事层出不穷,我们抱着平常心来看待每一天每一件发生的事。
无论事成与否,我们都可以累积经验,在将来转换成让我们学习的“好事”。
6.计划回顾
有时候,机会陆续不断出现,也有可能有“假象”出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重复确定目标和讯息的真伪。当然我们不是圣人,凡是计划都有可能出错,所以才需要不时地反省和改变。
尤其是当察觉目标人物,因为一些做法而偏离了我们的想法,千万别气馁他。我们可以从新检讨计划和调正策略来重新出发。
大道理
我们当然理解升级机会难得的道理,但是也不要被名利冲昏了头而失去理智。所以,我们要时常要求身边的人多多提示,毕竟许多人没有义务向你提出忠告。
我们当然也希望对方可以用适当的方式,但是不好听的话,无论怎么说也不会好听。所以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来接受一切。
当我们有了一套完美无瑕的计划,就公诸于世让他人为我们感到骄傲之余,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财经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总结
人生路上到处充满危机,所以每一次的机会也带有一定的危险。虽然目标很多时候未必能达到,而且还会带来许多失落感,但是我们没有需要把失落感无限放大。
我很喜欢一句话,“现在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最好的安排”。上天把你应该遇到什么人,要经历什么事,都已经安排好了。
所以现在的你只管努力向目标奔跑,其他的就留给老天爷决定。毕竟努力的我们,永远是天之骄子,没有任何事需要后悔的。
当理财成了孤独的坚持/莊国辉
得四分刚收到那封电邮时,心里竟没有丝毫波澜。
“恭喜您正式被提名为本年度理财工会院士。”邮件末尾,还附上一个金灿灿的徽章设计图,和一些作为院士的福利和荣誉。
中午的阳光照进教员办公室,得四分手中的咖啡已经凉了,但是他还是没有嫌弃把咖啡喝完。最后,他盯着电脑屏幕,久久没动。
也许20年前的得四分,可能会把这消息贴在社交媒体上,再配上一句“坚持终有回报”。但现在的他,只想关掉页面,静静地坐一会儿。
他突然想起那对在前债管机构里为了债务问题而起争执的夫妻。
那天他应邀担任监督而与债务咨询工作人员一起为低收入家庭做理财咨询服务。轮到下一组因为债务问题的个案,一对四十出头的夫妻坐了下来,妻子一开口就落泪:
“我们已经试过很多方法了,就是还不完债……他还在用信用卡借钱说要‘翻本’,每次我提要节流,他就说‘你不懂生意’。”丈夫低着头,不说话。
得四分看着眼前的两人,突然觉得自己讲再多储蓄比率、负债比率,也只是一串串没有温度的数字。
“我教了20年理财课程,讲了千百遍的预算表、复利公式,最后连身边的人也未必愿意听完。”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不是针对个案,而是对整个时代的疲惫。
这些年,他离开了体制内的高薪岗位,转而投入大学课堂,希望能让年轻人在负债前就掌握财务知识。
他设计案例、邀请真实债务者来演讲、甚至用《论语》、《庄子》来引发学生思考消费的意义。但他知道,有些学生的信用卡申请已经在开学第一个月就送出了。
“你那么努力做这些,是因为你想拯救谁?”太太曾半开玩笑问他。
得四分沉默许久,只回答:“也许是想拯救那个当年被债压得喘不过气的我自己。”
他不是富家子弟。年轻时的他也曾陷入债务,靠每月滚动信用卡最低还款度日。直到有一天,他看见太太偷拿定期存款出来“帮还”,他才彻底醒悟。
那天太太没说话,只是放下存摺,说:“你不要再让我担心。”
得四分至今记得那一刻的羞愧。他也明白,金钱的问题,从来不只是数字,而是关系。
“为什么会债务失控?”
他在课堂上曾这样问学生。
一位女生举手:“因为看不不懂,也不会计算?”
“因为不够节制?”
“因为压力太大,用购物来转移?”
别人的“体面”定义
得四分听完点头,却又摇头:“这些都对,但还有一个更常见的原因:我们活在别人定义的‘体面’里,太久了。”
“人往往不是败在贪,而是败在装得起,让别人看的起。”
当一个人不断向银行借贷,只为维持朋友圈的“水准”,为孩子办一场超出能力的满月酒,为妻子换一辆超出预算的新车——最终都是为了别人的眼光,把未来典当给现在。
柏拉图说:“理想的国家必须由哲人统治。”
得四分则说:“理想的人生,必须由理性掌舵。”
但在现实中,他越来越怀疑理财教育是否真能成为一张拯救之网。
“我努力了20年,却看着家庭一个个因债务裂开。”
“我登上讲台,却拯救不了讲台下那对夫妻的争吵。”
“我拿到荣誉,却无法换来社会对理财教育更深一分的尊重。”
他有点想放弃。甚至一度想把所有讲义封存,回家种花、养鸟,再不碰这些“看似正确但没人要听”的话题。
理财是孤独的教育
但他又想起那天课后,一个安静的男生走上前对他说:
“老师,谢谢你分享你的故事。我爸欠债跑路后,我以为我们这一家人只能这样下去了。你让我看见,我们可以重新规划。”
那一刻,得四分差点落泪。
理财,是孤独的教育。
但教育,从来就不是为了多数人的掌声,而是为少数人点亮灯。
有人说:“荣誉,是社会给的名片;宁静,是自己给的答案。”
得四分坐在傍晚的校园角落,望着天边一抹残阳。他不再纠结自己是不是“改变了世界”,只愿自己还愿意相信这件事值得做。
他轻声念出一句常挂在心头的经文: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
这世界也许不会为他改变,但他可以选择,不被世界改变。
总结:不轻易违背理性
明明就知道不可为而为之。不懂是不是别人眼中所谓的愚蠢。但是,许多“愚蠢”的人就是为了那“初心”和当初对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承诺而坚持到如今。当中的冷暖,就像冬天喝冷水,冷暖自知!
凯恩斯曾说:“金钱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得四分明白:真正的理财教育,不是教你如何有钱,而是教你即使没有人看见,也不轻易违背理性;即使没有掌声,也愿意继续发声。
这,也许就是他坚持下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