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永春家宴味蕾寻根

- 文 +

【寻味/上】

报道/摄影 | 吴梅珍

2025年4月18日,一个“”籍贯人走入中国透过“食物”寻找两地的牵绊。然后,她发现——人在要找地道的味,又不想惊动当地的“乡亲”,只要入住“鸿丰侨联大酒店”。不费吹灰之地就可以品味到地道的美食。

永春家宴
见到珊妹,她家里刚好在包润饼,她带了两卷给我。馅料居然有:糯米、红萝卜、豆芽、肉碎、鹌鹑蛋。最特别是一般人不懂的“浒苔”。一种海苔生物。

父亲殁后,想到看一看的欲望更强烈了。总觉得,随着家里的老人离去,空气里的味也变得稀薄。在马来西亚各大籍贯派系中,粤菜枝叶开得最茂盛、潮州菜、客家菜其次。

偏偏想要吃菜,纵然是闯进城,人占大多数的巴生,想要找一家主题餐厅,除了贵阳家乡小厨,暂也想不到第二家了。加上近十年,川湘菜“火辣辣”闯入各城镇,小本经营的本土风味籍贯小菜馆更加可说是风吹叶落,日渐式微。

永春家宴
在福建餐桌上,一顿饭三道汤品,实属正常。福建饭桌就是汤汤水水串成的。这是菜汤。

若是再不发起“籍贯菜保卫思维”,本地中餐不仅是饮食地位岌岌可危。中式快餐或预制菜会是未来的趋势吗?

纯粹带着想要知道“籍贯菜”在中国当地的发展,于是踏上了“寻味”美食挖掘之旅。初衷只是想来看一看“阿公”的出生地,也好奇从小吃到大的“菜”会不会在出现。

永春
晚宴上遇见了一杯“米汤”。永春人养生常喝的粥水,浮在粥最顶端的“粥水”被视做最补的汤水,永春人在混养脾散给家里的幼儿使用,病人没胃口也常喂以米汤。是酒店特意安排的永春味。一般餐桌上不会见到。

“娘家”人帮忙指路

上网搜寻酒店发现,很多住客在评论区都建议入住“侨联鸿丰酒店”,早餐可以吃到地道味,一番深思熟虑,终选定下榻该处。有趣的是,后来透过朋友佳凌联系上县侨联主席郭赐福、副主席陈珊妹,文体旅游局长洪晓君、其同事陈春晖等人,美食旅游多了这一群知根知底的专家引路,走得比一般人深入。

大圆和白(米曲)
大圆和白(米曲)
宴会完美的结束就是大圆和白(米曲)汤做了甜蜜的总结。

郭赐福则说:“侨联相等于是海外人的娘家,所以回乡祭祖的海外乡亲都会来我们侨联坐坐聊天。”都说我是不小心接触到“侨联”的,因此,来到下榻的酒店,才惊晓侨联办公室其实就在酒店8楼。

县侨联成立于1949年10月23日,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县级侨联组织,简单来说,就是海外华人想到国家原乡寻根探亲,若是断了线索,可以联系侨联单位,搜索中国当地亲戚的信息或祖宅。总之,海外人对于中国的点点疑惑都可以向侨联寻找协助。

海蛎煎饼
海蛎煎饼。

陈珊妹说:“省著名侨乡,移居海外的侨亲人口约有120多万人,多居住在东南亚各国,其中马来西亚人口就占了80.5万,印尼28.1万,每一天都有海外侨亲回来,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是回乡高峰期,主要就是祭祖扫墓。每年都有移居海外的人带着家人回来祭祖,尤其马来西亚的侨亲最多。”

味藏千家万户

我告诉侨联同仁,我是回寻找——两地美食的相通性。第一次碰到回“乡”不是寻亲,而是探食的奇葩。郭赐福的反应是——来对了。

清蒸光鱼
清蒸光鱼。蒸鱼有什么特别?忙着应酬灌了不少酒的郭赐福掀开鱼身掀底下的白糕,内里乾坤是永春人真的很爱碱水糕,蒸鱼底下都藏了碱水糕配着吃。

就处于亚热带的交界处,物产非常丰富,有非常多的美食。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还有一个特质,就是我们一年到尾都有笋吃。”怪不得如此好笋,原来也是地域环境造就的物源滋养。

陈珊妹则有些点忧愁的说:“招待最高规格就是自己在家里开坎煮饭招待。”言下之意就是,地道的家乡味,都藏在家家户户里,那是回来祭祖群才有的福利。我单身匹马,一个人游历上桌的菜分量都很大,一个人旅行在,点菜困难,她都替我发愁。

青团
很多地方都有青团,永春人爱笋,青团以笋为馅。

侨联餐桌秘密“魁星宴”

幸好,人在的第一晚,遇到郭赐福主席在侨联酒店设宴请带家人回来祭祖、修缮宗祠的前柔佛州行政议员拿督郑修强博士。我被安排赴宴,凑了人在,吃得最有“家”味的一顿饭。

中国近年都致力于打造“世界美食之都”的雅号,泉州市为了创建“世界美食之都”,官方要求各市各县配合地方民情文化推出“一县一桌菜”行动。县属省泉州市。在这活动下,石狮市针对世遗海丝特色推出的“宋元海丝宴”、安溪县发掘整理李光地家宴推出的“相府家宴”、德化县针对美瓷美器推出的“瓷都盛宴”、泉港区以“中国长寿之乡”为标志打造的“长寿宴”、南安市依托郑成功故里推出的“成功宴”等就是优秀代表。而注重读书文化敬拜魁星(被認為是主宰文运之神)和养生文化的县则综合这两项文化气息推出了——魁星宴。

内脏
牵肠挂肚汤,永春人惜物,内脏这些厨余都不浪费,这汤是猪肠和猪肚排骨煮成一道汤。

邀请郑修强的晚宴,多道菜出自魁星宴:花团锦簇(醋酿千禧/笋尖/荞头)、鹏程万理(石豉白鸭汤)、白(米曲)汤大圆就出自魁星宴。其它的牵肠挂肚汤、芋头煲、清蒸光鱼、闽南小吃拼盘、海参焖猪脚、糖醋小排、青团、蛋黄焗南瓜……则是混合其它区域的菜。

一碗鸭汤两地情

出游前,做过美食笔记,千叮万嘱在必吃美食之一——石豉白鸭汤,排在第一名。会上遇到了,盛了一碗,入口,我即惊呼:“十全。”隔了一个位子的郑修强一听我嚷嚷也探过头来说:“就是十全大补汤啦!”

海参焖猪脚
海参焖猪脚,永春高规格的宴会上一定会见到的一道菜,祭祖、喜庆也都必有。听闻不少大马人到永春会到当地海味店采购海参。

石豉白鸭汤是以当地农民饲养的“红面番鸭”入肴。番鸭,番,就是番邦,舶来品。番鸭最早发现在古印加时代的南美洲,是从一种飞翔的野鸟品种驯化而来。红面番鸭的特征就是白色鸭毛,眼睛周围有红色肉瘤,吃过番鸭的人会惊艳于它的皮看似肥腴,却不油腻,瘦肉也是嫩而滑口,目前喝过最好的煲汤鸭种,没有一种可以胜过“红面番鸭”。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白鸭肉最良,药食最佳,有补虚祛寒、利水通尿之功效。

人从古至今都是“永续经营”的典范,爱物惜物的他们几乎不浪费一分一毫的食材,因此,内脏几乎是他们餐桌上无所不在的存在。就举“石豉白鸭汤”做证,一整碗汤只见鸭血载浮载沉。鸭血滑嫩,据家里的老人家的说法,鸭血要滑嫩,盛血的碗里要放少许盐和薯粉,凝结成的鸭血才不会多坑坑洞洞且粗涩。石豉白鸭汤表面是一层鸭油,底下是浅褐汤色,深沉汤色源自于当地名产:熟地。

红面番鸭
永春人是养生高手,家家户户从小都喝十全大补汤。在中国当地他们称为“石豉白鸭汤”。褐色是熟地入汤的色泽。用的是石豉当地农家人的“红面番鸭”

2020年12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县岵山镇“中国特膳食品(九制熟地)之乡·岵山”称号。侨联本来安排我去离酒店十分钟车程的岵山镇采访熟地制作,天不作美,碰上雨天,无缘一见熟地九蒸九晒的工艺。不过,早有耳闻在巴生,有大马人传承了九蒸九晒熟地的工艺。

千年非遗在永春
《千年非遗在永春》以近百万字记载下永春出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食数量多

在地图上看起来就是“长条带”造型,属于省内陆山区省,由22个乡镇合成。分别是:下洋、坑仔口、玉斗、桂洋、锦斗、苏坑、蓬壶、达埔、吾峰、石鼓、五里街、桃城、东平、东关、岵山、仙夹、湖洋、横口、呈祥、介福、外山、一都。

魁星宴前菜
魁星宴前菜:花团锦簇。是以永春七醋浸泡小蕃茄、笋尖和荞头。

2004年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指导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立档,2009年初,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万9530条,详细调查2411个项目,才编辑出版《千年非遗在》,其中美食占十多项:闽南水仙、石豉白鸭汤、岵山榜舍龟、猪脚醋、一都红酒、达埔麻栳、白(米曲)、香饼、橘红糕、蓬壶肉羹汤、金桔糖、芋面线、面线、仙夹芥菜干、湖洋“尿肉”、熟地、养脾散、灵应茶饼、达埔狮峰岩佛手茶史话……

郑修强
郑修强(中)回联侨拜访,郭赐福(左)和文旅局局长洪晓君(右)赠送永春迷你漆篮和永春香给他。永春达埔也是中国香都。

下期预告:

寻找老醋和养脾散的故事。

相关新闻

永春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