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吴梅珍
摄影|张文庆
家里的籍贯味道随着家里长者的陆续离开,慢慢消失了。也许有一天,连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
家里的杂货都是爸爸一手办理,爸爸离开第四年了,每一个过年都会出现的永春“金桔糖”也缺席了4年。直到最近邻居到中国福建永春寻根,带回来一罐,又激起我那浓浓的永春籍贯情结。
“金桔糖”一般只在新年期间出现,是福建饮食中很多寓意美好的谐音字。金桔糖中的“桔”和“吉”谐音,福建人祭拜天公求一年吉祥平安时,一定要献上一碟祈求赐福。
据说,入冬后的永春开始热闹,其中一个活动就是制作金桔糖。

特产之一
永春金桔是永春的特产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永春州志》记载,“金桔,永地有大小两种。小者仅如弹丸,稍大者如雀卵,名大桔。以糖煮数次,谓之蜜桔,出西边远村者尤佳,有贵客挚友至,酬之以下茶。”
州志所记弹丸者,即山金豆,即制作金桔糖的原料。它在柑橘族分类里,与金柑、金枣、罗浮同归于金柑属,为常绿小乔木,多野生于山间,年年开花结果。它的皮相看着和我们吃的金桔接近,不过颗粒更小,只有手指甲大小,不过皮薄汁少,味道酸苦,香气浓郁,直接吃是没办法接受的,但制作成蜜饯,啜出滋味。

从新鲜的金桔到制作成金桔糖要经过去籽、泡盐水、漂洗、蒸煮、晾干、糖润、筛糖、包装等多道工序。整个制作过程需要10天左右。金桔糖的制作不仅程序繁多,且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大部分都只能用手工完成。
每年的12月至明年1月,新鲜的金桔收购回来后,都是制作金桔糖人家最繁忙的时候。被雇请的老人们坐在装金桔的竹匾旁,用手指将已经用机器压裂的金桔轻轻一捏,金桔籽就被挤出来了。不要看它小小一个,籽相当多,一个个挤,手工活,快不来。

季节食品
去籽后的金桔会被倒入装有盐水的大缸中浸泡两天,待其软化后并去除涩味后,再捞出浸泡在清水中漂洗1天。随后,金桔被倒入大锅煮1个半小时,期间要不时添加白糖,让糖与金桔完美融合。
经过煮制,金桔变的晶莹剔透,黄中透红。煮制完成,工人们将金桔捞出沥干,接着马上倒进装满细白糖的竹匾搅拌均匀,进行糖润。红白两色互相映衬,很是喜庆。
金桔糖一口咬下去,白砂糖在唇齿间沙沙作响,接着山金豆特有的柑橘香便弥满整个口腔。这种并不发腻的清甜,尤其适合和茶水相配,无怪乎它一直是当地人最喜爱的茶点。
金桔糖虽好吃却不常有。山金豆每年只在1月份左右成熟,加上野果子数量有限,因此金桔糖也成了季节性的食品,属于“限量供应”,比较难得。每年它面市销售时,基本上都赶上了春节,因此想要买到这种色香味俱全又寓意吉祥的小茶点,
除了当做佐茶的小点心外,金桔糖在闽南地区使用的场合还有不少。每年冬至煮丸子,金桔糖也会被富有创意的厨子加入汤水中,为白丸子增加点睛的橘红色。
至于蒸糖包,佐以金桔糖做馅料,一掰开面皮,柑橘特有的甘香直扑口鼻,分分钟勾起你藏在舌底的馋虫。也许下次煮红豆水也可以下一些仿效陈皮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