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致敬稻盛和夫传奇一生 反思日本“躬匠”隐忧

日本传奇企业家稻盛和夫逝世,享年90岁。他连续创业,晚年拯救日航起死回生,尤称经典,但日企近年频爆出造假丑闻,工匠精神变“躬匠”,成为日本隐忧。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因衰老近日在家中仙逝,引发东瀛内外无数悼念惋惜。

追思经营之神的神髓,稻盛和夫把企业经营成败兴衰演绎成为人生哲学的“教科书”,同时又把经营之奥妙拆解成为所有员工易懂易学易行的“阿米巴经营”,磨砺人人努力的心性。

稻盛和夫兼而有之的“哲学企业家”与“企业哲学家”的传奇生涯,写下了难以磨灭的经营神话:“敬天爱人、守正创新、勤勉利他。”

追思中反思日本社会最近出现的一些知名企业造假行为,令人忧虑日本是否在失去“经营之神”后又失去了“经营之本”,把大和民族引以为傲的“工匠经营”蜕变成为不断低头鞠躬道歉的“躬匠经营”?

哀悼经营之神逝世

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京瓷集团8月30日发布讣告,深切悼念集团创业者和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因衰老于8月24日在京都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0岁。

其守灵与葬礼以近亲属方式举行,根据稻盛遗嘱强烈愿望,谢绝献花、供香、吊唁电报等。尽管如此,日本经济产业等各界人士仍通过媒体、推特与面簿等,向这位离世的经营大师致敬。

当稻盛和夫去世的消息出现在中国大陆微博上后,不到半天时间流览量就超过了3.8亿次。

中国许多企业家和网民对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的去世深表遗憾与哀悼。

独创“阿米巴管理模式”

稻盛和夫毕业于出身地的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立了如今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京瓷集团,营业额突破1兆日圆(约70亿美元)。

1948年,稻盛和夫主导打破日本电信垄断,联合三菱商事和松下等企业集团,创立又一个如今同样跻身世界500强的KDDI电信集团。

稻盛和夫独创了“阿米巴管理模式”,以小组型员工人人参与管理会计成本之方法,达至每个人都能投入“守土有责”的企业管理。

稻盛创立的经营哲学“敬天爱人”,成为京瓷集团的社训。在阿米巴经营思想渗透下,京瓷集团自创业以来至今63年,合并业绩从未出现过亏损。今年上半年,京瓷集团在冠病疫情下依然创出4900多亿日元营业额,税后盈利500亿日元。

挽救日航传奇一战

更为传奇的是,2010年,国资背景的日本最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JAL)因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时年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在时任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三顾茅庐的力邀下,再度出山挂帅日本航空,主持艰难的破产重建。

稻盛和夫只带了3名自己的亲信助手进驻日航,立下了3年内将日航转亏为盈的“军令状”。

上任后,稻盛首先到机场和营业所等工作一线进行考察,随后与日航集团全部子公司的约100名社长面谈,并将集团所有子公司的预算改为计划每月逐一过堂审查。

稻盛和夫依仗其经营哲学和阿米巴管理模式这2大法宝,将3万2000多名员工的JAL分成3000个阿米巴小组采取独立核算盈亏,结果很快扭转JAL众多铺张浪费的“国企痼疾”和官僚式经营的弊端,奇迹般在2年里令JAL集团实现了V字型复活。

2012年4月,日航实现会计年度的合并经营利润达到2049亿日圆,并在2012年11月重新上市。

救活日航后,稻盛和夫于2013年退出日航实际管理,出任名誉会长并将重点放在稻盛财团、盛和塾等人才培养等社会事业上。

“盛和塾”培养年轻经营家

截至2019年,稻盛和夫创建的以培养年轻经营家为宗旨的经营学堂“盛和塾”,历时35年发展到共有104所学堂。其中日本有56所,海外有48所,学员包括约1万5000名企业家或高级管理人员。

“盛和塾”自2007年7月在中国无锡开设第一家塾堂后,相继在北京、山东、辽宁等34个地方开花结果,吸引了至少7000多名中国民营企业家或高管成为塾生。

许多中国民营企业领袖,如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电信通讯科技领头羊华为集团创始人任正非、大型家电产品制造商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和格力空调制造商女掌舵手董明珠等,都是稻盛和夫经营理念的坚定信仰者。

企业背离敬天爱人理念

据不完全统计,有关稻盛和夫的著作或经营学管理学等作品在中国被编译出版的图书竟然多达135种,总销量高达2000多万册,包括《6项精进》、《坚守底线》、《商道即人道》等,其中最著名的《活法》一书销售超过580多万册,打破了中国翻译出版史上的最高畅销纪录。

日企被爆造假丑闻

但与稻盛和夫一生践行“敬天爱人”、“勤勉利他”和“坚守底线”理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日本一些知名企业近期不断被爆出造假丑闻,有些造假行为甚至历时长达数十年之久,引发舆论哗然。

6月7日,日本制造业巨头川崎重工业(KHI)经营领导层在记者会鞠躬道歉,承认旗下子公司冷热工业生产的大楼中央空调冷冻机存在多项质检造假。

其造假行为包括,在出货前的试运行检查中,凭空杜撰没有实测过的资料,还有在客户到场检查时,对测量仪动手脚来达到检测标准。
这两项造假行为从1984年一直持续到今年,时间跨度长达38年。

此外,川崎重工还承认,在商品介绍中曾把部分未取得日本工业标准认证的商品写成已取得认证,而这一造假行为也持续了20年以上。

闻名全球的特种钢生产集团日本制钢所(JSW)近日再度向社会鞠躬道歉认错,承认其子公司在钢材检测资料上造假,在火力发电厂锅炉使用的钢管制造中也有虚假检测。

长期伪造检验资料

今年5月,日本制钢所被爆出该公司制造的涡轮机相关产品存在资料造假,时间长达24年。

占据日本铁路空调等电气产品半壁江山以上份额的工业巨头三菱电机集团同样被挖出在铁路车辆空调检验中长期伪造检验资料,造假历史超过30年。

到目前为止,三菱电机集团伞下已有6家工厂被查出质检作假等问题,并相继被取消或暂停相关国际认证证书。

由丰田汽车集团控股的日野汽车公司(HINO)最近对外发布公告表示,经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四种装在卡车或客车(巴士)上的汽车发动机引擎存在资料造假,包括尾气排放以及油耗,且持续多年,涉及多达11.5万辆汽车。

日本国土交通省3月底对此作出严厉处分,取消这些涉及造假发动机引擎的车型名称。这意味着有关的车辆型号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实际上已不再可能。

张继学传播稻盛哲学

日本产品蕴含着“工匠精神”的磨砺完美。中国领先的独角兽企业广告巨头新潮创始人张继学就是“稻盛哲学的传道者”,他几乎每天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稻盛和夫的中文译文,题为“稻盛哲学”。

日本在“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仙逝后,如果再飘逝了那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匠经营”,甚至将其蜕变成为企业领袖不断在电视画面中低头鞠躬道歉“躬匠经营”,大和民族又情何以堪? 

 

 
 

 

反应

 

在商言商

幸福方程式/孙策

作者:孙策(商道学院创办人)

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成功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是一个涵盖生活与事业全方位的哲学实践。

他将思维方式置于首要因素,强调一个人的心态和价值观对人生和工作的影响力。许多人只注重热情和能力,却忽略了思维方式的作用,导致了很多企业用错人做错事决定。

稻盛和夫的方程式提醒我们:要实现事业上的成功,不仅要有激情和才华,更需要正面的思维和深刻的使命感,但是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最缺的是使命,不但经营者无法把使命很好地传递,也根本没有树立一个让自己光明正大经营企业的使命。

有使命的经营者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在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心、调整策略,并不断前行。

热情是成就伟业的内驱力,胖东来的老板于东来大哥说:只有爱上自己的工作,才能够有足够的热情,没有足够的热情,我们很难在挫折和压力面前坚持下去。

能力实践梦想支撑

而能力则是我们得以实践梦想的支撑,能力不单是技术,还包括解决问题、沟通、领导力等多方面的素养。然而,这些都需要在明确的使命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从思维上反思,不从能力上精进,不调整热情的方向,那么人生和工作的结果终将平平无奇。

这些时间在与一群企业老板的集体咨询中,除了解决老板们各种各样经营企业的烦恼之外,我也发现了,其实企业经营有很多相同的课题,而最大的一个课题就是缺乏使命,于是我提出了“幸福方程式 = 使命 × 专业”的概念。

这个“幸福方程式”不仅适用于老板,也适用于主管和员工。所谓使命,即为团队和客户创造价值的信念。一个企业若缺乏使命感,只追求短期利益,那它的未来发展必然是有限的。

工作中找到目标

使命感驱动企业成员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和目标,使得日常工作不再是机械的任务执行,而是富有情感和热忱的价值创造。

员工们会因企业使命的引导,成为目标明确、充满动力的个体,这种凝聚力正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而专业是将使命付诸实践的有效方式。企业领导者和员工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包括市场分析、团队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能力。

这种专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的。今天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保持竞争力。

尤其在中小企业中,领导者和团队的专业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在使命上坚定信仰,更要在专业上追求卓越,用知识和技能去实现企业的远大目标。

我们看到,一个真正有使命感和专业精神的企业,能够为员工和社会带来真正的幸福。员工们不仅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在精神上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这样的企业不仅仅是盈利的组织,更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社会价值大易获认可

一个企业的使命感与专业度越强,它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就越大,也更容易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

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将使命和专业度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不断学习提升,感染并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最后,一个有使命感的团队,不会内耗而会围绕着企业的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力求成为行业的专家。每位成员的进步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企业使命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使命感是内在驱动,而专业度是实现这一驱动的实际手段。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企业和员工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获得双重的幸福,成为一个真正的“幸福企业”。

幸福方程式提醒我们,企业的幸福并非只是盈利,还包括员工成长、团队凝聚力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个注重使命和专业的企业,不仅能创造财富,更能在社会中传递积极的影响力,使每一位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

Jeff Sun 孙策

《企业文化》10 大培训师

新加坡人力部授证讲师

新加坡盛和塾顾问讲师

马来西亚人力部授证讲师

马来西亚商道学院CEO

马来西亚阿米巴商学院首席顾问

DBA 企业管理博士

电邮或官方网址/专页链接:
sunce@sycoach.com
https://www.facebook.com/shangdaoedu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