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势先机】美元走弱成大势 资本流动将重新洗牌/香清发
过去几年,美元在全球市场中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原因很直接:美联储大幅升息,带动美元资产的回报率显著提高,吸引全球资金大量流入。
然而,这一阶段性的美元强势格局,正在面临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美元有望开启一个中长期的走弱周期,而这背后所引发的,将是全球资本流动趋势的深度重构。
基础松动
从2022年开始,美联储为了对抗高通胀,连续多次加息,将利率从近乎为零拉高到超过5%。在这种环境下,美元资产的回报远超其他国家,吸引大量全球资金买入美元债券、股票等,从而推高了美元汇率。
但目前美国通胀已明显回落,经济增长减缓,就业市场也出现降温迹象。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下一步的政策将是“降息”,而非“再升息”。这也意味着支撑美元强势的核心动力正在消退。
美元与美国利率之间的关系向来密切。利率上升时,美元跟着走强;反之,利率下降,则会削弱美元吸引力。当美国开始降息,全球投资者将不再愿意持有低收益的美元资产,美元需求随之减少。
与此同时,那些在过去几年涌入美元市场的资金,也可能开始离场,转向收益更高或风险更分散的其他资产。这种“买入减少、抛售增加”的双重作用,将加快美元进入下行通道的节奏。

资本回流
美元走强时期,许多国家的资金被迫外流,涌向美国资产,导致本地货币走弱、资产价格受压。而当美元开始回落,全球资金的配置逻辑也将随之逆转。
过去流向美国的资金将开始“回家”——换回本国货币,再投资于本地市场。这不仅有助于稳定甚至提升本国货币汇率,也会带动股市、债市、房地产等资产重新获得估值支持。
去美元化
美元贬值不仅是一个汇率现象,更是全球金融秩序调整的信号。未来几年,随着关税战的开启,全球将可能进入一个“去美元化”的阶段,美元不再是唯一的避险与增值工具,其他货币和市场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这种变化,不只是投资者之间的选择行为,更将影响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配置、跨国企业的结算安排,乃至全球贸易结构。
美元走弱是利率政策变化的自然结果,但其影响远超汇率本身。资本流动将重新平衡,过去被美元吸附的资金将回流各自国家,推动本地市场的重估。
这对全球而言,是一个格局重塑的起点,也是资本市场的一次再分配过程。
【股势先机】中国还能撑多久?/谭凯俊

过去数十年来,全球贸易体系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每个国家专注于自己最擅长、最有效率的产业领域,彼此互通有无,从而达到整体效率最大化。
然而,随着美中贸易战的愈演愈烈,这一经济学理论正面临现实世界的剧烈冲击。
绝对优势vs比较优势
要理解当今全球贸易的混乱局势,必须先回到两个基本经济学概念: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拥有的天然优势,比如资源、成本或效率。
而比较优势强调的是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领域都更有效率,它仍然应该专注于最具优势的领域,把其他项目交给别人来做,从而创造互利共赢的贸易格局。
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腾飞,正是依赖于全球化下的比较优势——廉价劳动力、完善的供应链、规模化的制造能力。
但是在今天,中国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在某些领域上,中国更接近的是“绝对优势”。这也意味着,一旦全球贸易关系恶化,中国受到的冲击反而会更大,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和半导体等领域。
出口激增背后隐忧
根据中国4月最新的出口数据,出口同比激增8.1%,超出市场预期。这看似是令人振奋的数据,然而若深入观察便会发现,这更像是“透支增长”——中国出口商在特朗普总统即将全面开打关税战前“抢出口”,以避开未来可能更高的贸易壁垒。
同时,进口则大幅萎缩,使得中国的贸易结构呈现出非常不平衡的状态。这不仅说明国内需求疲弱,也反映出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信任度正在下降——许多国家正在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经贸依赖关系。
中国似乎正在试图跳脱传统的比较优势框架,在贸易信任赤字的情况下,用自身强大的产能和价格优势维持全球出口份额。但这种“逆风增长”是否可持续?我们必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东南亚接棒机会
特朗普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的表现,或许是许多人低估的部分。无论从策略或执行上看,他确实通过贸易战手段,在谈判桌上掌握了主导权。
他打破传统的全球化共识,提出“公平对等”的口号,挑战原本既定的贸易秩序。虽然看似破坏性极强,但对美国内部而言,却有一定程度上的政治红利。
而这一波“去中国化”的趋势,反而为东南亚国家打开了空窗期——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纷纷成为替代方案。大马电子与电气(E&E)领域对美国出口占比超过50%,若能把握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契机,或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东盟的机会与挑战
理论上,东盟早已形成区域性联盟,在面对全球贸易战时应当可以抱团取暖,共同应对挑战。但现实却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各国在地缘政治、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上差异巨大,协作空间有限。
在面对全球大国的拉锯战时,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发声,仍需强大的领导力与战略默契。
换句话说,联盟虽在,心未齐。若东盟各国仍旧各自为政,那将难以形成足够的议价能力与韧性,最终错失全球产业重构的黄金窗口。
投资角度的启示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全球贸易结构的重塑与地缘政治的变动,意味着我们不能再过度集中押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产配置与全球多元化投资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正如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市场策略,投资人也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审慎与弹性。
或许我们无法预测下一场贸易战何时来袭,但我们可以调整投资组合,确保自己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始终保有前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