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亿敏(PIDM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转型长)
“除了大马存款保险机构(PIDM),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存款保险吗?保障范围跟赔偿机制会否不同?”
一位准备在东盟拓展市场、筹备分公司的朋友这么问我。


我跟对方说:你放心。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也就是所谓的“东盟+3“,13个国家全都已经建立专属的存款保险体系。
这些国家的存款保险机构,个个都是金融体系的稳定锚点,主要职责无一例外——保障存款人。然而,所谓的“保障”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则各有章法。
部分国家的职能较为单纯,只在银行破产时,对存款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赔付,而另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则赋予存款保险机构更多权力,包括银行的监管、重组甚至接管职责,从防火、救火到灾后重建一手包办。
保障范围也因国而异。以PIDM为例,不只保障银行存款,连保险公司投保人的权益也纳入职权范围。类似的多功能制度,亦见于新加坡、印尼、韩国等地。
但为何每国的保障上限差异这么大?新加坡是7万5000新元(约24万8000令吉),印尼则高达20亿印尼盾(约51万9000令吉),而越南只保障约2万1000令吉,缅甸更低至仅200至2000令吉之间。
97%国民存款少过25万
其实,这正是IADI(国际存款保险机构协会)所强调的本地化原则。
根据该协会发布的《有效存款保险核心原则》,每个国家的保障限额,应该达到覆盖至少80%存款人的存款。以PIDM目前的25万令吉上限为例,已涵盖大马97%的存款人。也就是说,国内97%的人,银行存款都少过这个数额。

大马金融体系
难置外于全球变局
这张表既是数据,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各国金融政策与市场结构的差异。
如今,大马金融体系已难以置外于全球变局。全球金融市场早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某处剧震,余波荡漾无远弗届。PIDM作为大马金融安全防线的一环,与东盟+3的同侪机构之间,早已形成紧密联系与合作。
PIDM目前时任IADI亚太区委员会(APRC)副主席。这不只是头衔,更是一份承诺,意味着大马不再只是守在国门内,而是积极参与、连结东亚的金融安全网,从信息共享、协调处置和风险管理,并不断完善职能和机制以及强化区域合作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便能更好地保障存款人利益及防止金融恐慌和系统性风险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