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 女性发病率高男性5倍

各种类型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都会经历和受到疾病活动(Disease Activity)影响,比如神经系统炎症和大脑沙恩静细胞永久性丧失。(取自Elements Envato)
报道|陈绛雪
摄影|谢德煜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这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通常发病于20岁至40岁,正是一个人的大好年龄,也是一个国家的主要生产力群体。其棘手之处在于人们认知不足,对疾病症状不敏感,且诊断过程耗时。在马来西亚,每10万人当中就有6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而且患者以女性居多。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而大脑和脊髓是控制身体所有功能的“中央控制台”。因此,一旦患上多发性硬化症,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情感、运动、感觉和视觉功能等等。
它的病因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大脑和脊髓导致的结果,会损害保护神经的涂层(亦称髓鞘质 Myelin)。一旦髓鞘质损失或收到破坏(脱髓鞘,Demyelination)会导致神经纤维向大脑传递电脉冲(神经信号)的能力受损(扰乱或减慢),并会留下病变和疤痕。
最新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0年,全球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已从230万人增至280万人,到2023年进一步增至290万人,相当于每3000人就有1人是患者。
在北美、欧洲和澳洲部分地区,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率偏高每300人当中就有1名患者;至于亚洲,尽管患病率较低,但所遭受的症状和西方国家患者并无太大差异。
在马来西亚,多发性硬化症属于罕见疾病,估计每10万人当中有6人患上这种疾病。

本地神经内科顾问谢欣怡医生
20至40岁常见患病年龄段
本地神经内科顾问谢欣怡医生(Dr Chey Shin Yee)指出,多发性硬化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较常见于20岁至40岁这个年龄层,而女性和男性的患病比例为3比1。
尽管患病原因尚未完全解谜,但科研发现基因遗传(包括种族基因和家族病史)、环境因素和感染等等,都是增加患病风险的可能因素。
“若直系亲属(父母和兄弟姐妹)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可能有1%至3%的遗传几率;吸烟、肥胖、温带维度(区域位置)、维他命D低下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此外,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EBV,亦称爱博斯坦-巴尔病毒)感染和多发性硬化症也有一定的关联。

本地神经内科顾问刘顺才医生
终生无法治愈
本地神经内科顾问刘顺才医生(Dr Low Soon Chai)坦言,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终生无法治愈的疾病,且难以预测何时复发或会否复发。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循环经历缓解与复发的过程;但对另一些人来说,病情可能随着时间而持续恶化。”
他指出,各种类型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都会经历和受到疾病活动(Disease Activity)影响,比如神经系统炎症和大脑沙恩静细胞永久性丧失,即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甚至病情看起来没有恶化的迹象。
咨询神经专科医生
他进一步解释,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不同症状。不同患者出现相似症状的情况相当罕见,这些症状可能轻微,或让人变得日渐衰弱。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人生巅峰期造成影响,但在诊断、治疗和管理成年患者方面,仍未能满足需求。”
他强调,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咨询神经专科医生,以便准确诊断,同时也必须排除其他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症相似的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重要目标是尽快减少疾病活动,延缓残疾进度。若病情管理不善,患者可能会出现无法逆转的损伤,甚至完全残疾。”


马来西亚多发性硬化症协会(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 Malaysia,MSSM)主席·利扎阿敏
创立多发性硬化症协会
因妻子患上多发性硬化症而认识这个罕见疾病,妻子的症状更是罕见,清醒时间渐段,昏迷时间渐长。
为照顾妻子而辞职成为自雇人士,学习如何面对妻子病情反复发作和缓解的过程,展开长达12年兼顾看护和家庭的日子,深刻体会到“互助力量”的重要,而后创立多发性硬化症协会,为其他患者提供相关资讯和互助支援。
患者症状多不同
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多变,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不同的症状,但两名患者出现相似症状的情况相当罕见。
这些症状可从轻微到严重,可能反复减缓和发作,或是使人日渐衰弱,影响一个或多个部位。
症状多变易致残
谢欣怡指出,多发性硬化症症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每个人的症状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髓鞘质和神经纤维所受到的破坏,发炎、退化和逐渐残疾是此疾病的常见体征或表现形式,可能影响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
比如,若传导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髓鞘质受损,就会导致感觉障碍;若是运动神经纤维髓鞘质受损则会导致运动障碍,以此类推。
多发性硬化症分3类型
·常见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
患者会经历神经系统症状复发时期,然后有一段时间的改善或缓解,而后可能复发,并且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恢复则可能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具体取决于相关症状,一些患者未能完全恢复。
·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SPMS
随着时间发展,一些复发缓解型患者可能转变为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即使没有复发,神经功能也会逐渐恶化,残疾情况日渐累积。这种转变,通常会在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共存多年后发生。
·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PPMS
较为罕见的多发性硬化症。不同于上述两种多发性硬化症,原发进展型的特殊情况是,病症从医开始就持续逐步恶化,没有明显的复发或缓解期。
“一旦病情发展至晚期而导致残疾,患者可能必须依赖行动辅助设备或坐轮椅、丧失工作能力、并在短时间内就进阶到需要护理人员照顾的状况。”

核磁共振成像是首选诊断多发性硬化症的方式,可显示大脑和脊髓斑块或硬化。(取自Elements Envato)
MRI诊断及早诊治
多发性硬化症的挑战在于尚无明确诊断,只有排除性诊断。因此,要准确诊断病情往往很耗时。
降低病情严重性
按照目前的诊断,核磁共振成像是首选的诊断方式,可显示大脑和脊髓斑块或硬化。其他检查包括腰椎穿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等等,也可为诊断提供支持。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取决于疾病阶段和症状,治疗目标是降低复发频率和严重程度、减缓疾病进展、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尽早针对多发性硬化症,开始采用特定疾病辅助疗法,减缓疾病恶化及防止复发,是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不能轻视或怠慢的重要问题。

患上多发性硬化症,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情感、运动、感觉和视觉功能等等。(取自Elements Envato)
新药可延缓残疾进展
过去20年间,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方案有所改善,治疗选项也逐渐增加。
在一些高收入国家,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药物、静脉注射以及注射治疗等等。
不过,在发展中和低收入国家,依然面对药物短缺甚至无法获得治疗药物的问题,对于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也束手无策。
根据罗氏马来西亚资料,马来西亚的多发性硬化症发病率,高达83%是女性患者。
这将影响女性在社会中肩负的角色,也影响社会的未来。
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高效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治疗目标在于阻止病情进展。
减少脑损伤
我国卫生部早前批准使用新药OCREVUSR治疗复发型(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RMS)和原发进展型(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PPMS)多发性硬化症成人患者,为我国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提供治疗新选项。
研究显示,这种每年输注两次的便利给药剂量选项,可助持续延缓疾病进展以及较高治疗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每10名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10年后,病情没有进展(恶化);在OPERA I、OPERA II以及ORATORIO临床试验中也验证可延缓残疾进展以及减少一半的复发率,并可减少脑损伤。
OVREVUSR目前已纳入罗氏患者援助计划(Roche’s Patient Assistance Program,RPAP),欲了解有关援助计划和治疗新药,可联系主治医生。
(新药核准编号:KKLIU 0719;有效期至2024年8月27日)
研究:多发性硬化症 与EBV病毒有关联
(华盛顿16日讯)研究人员发现,EBV病毒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一个主要原因,全世界有280万人受到此疾病影响,这项发现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无法预测的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病的好发年龄介于20至40岁之间,常见症状包括视力、肢体运动能力或平衡感受损,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终身残疾。
截至目前为止,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仍旧不明,也没有根治这种疾病的方法,发病后仅能透过治疗改善症状或防止再次复发,但这样的情况或许能有转机。一项美国研究显示,EBV病毒(Epstein-Barr virus)和多发性硬化症之间有所联系,这项发现可能有助于发展更合适的治疗甚至是预防措施。EBV病毒会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造成淋巴结肿胀和咽喉疼痛。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较容易受到感染,而且一生中通常只会得到一次。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
血液中有EBV抗体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1000多万名美军雇员的血液样本,找出了801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他们随后分析了这些血液样本中是否有EBV病毒抗体。结果显示,801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只有1人最终检测出EBV抗体为阴性,这表示其他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曾经感染过EBV病毒。
检测过程中,其中34人在最初的EBV抗体检测呈阴性,再次测试之后才呈阳性。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人是先感染了EBV病毒后,才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因此,研究人员几乎能确信EBV病毒和多发性硬化症之间存在联系。然而,他们仍然不知道的是EBV病毒究竟是如何导致多发性硬化症以及为什么会引发此病。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