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丁果
特朗普取消哈佛大学接收国际学生及研究者的资格,威胁校方自行重组,根除校园各种多元化举措,不但把哈佛弄得人心惶惶,更自毁了美国最重要的软实力品牌。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哈佛大选痛下“杀手”,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理由再简单不过,哈佛不单是美国第一学府,也是世界第一学府,这可由长时间的世界大学排名榜来证实。而更重要的是,哈佛的品牌、哈佛软实力的含金量、哈佛的学位,对全球政商学界精英来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5月22日,特朗普的忠实拥趸、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Kristi Noem)在X平台上宣布,华府已撤销对哈佛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计划(SEVP)”认证,形同威胁要将6800多名哈佛国际生及逾千名外国研究员递解出境,理由是校方“未能遵守法律”。这一禁令将从2025-2026学年开始生效,是美国政府首次对单一大学采取如此严厉的签证制裁。

“你死我活”斗争
曾自爆无情射杀自家宠物引发争议、喜欢在媒体镜头前展现“铁娘子”风范的诺姆,毫不掩饰地在社媒上说:“这将作为对全国各大学与学术机构的警告。”可见,特朗普政府已将白宫与哈佛延续一段时间的角力,上升到政治上或者政策上“你死我活”的程度,令人心寒,也为美国的未来捏一把汗。不过,对白宫来讲,他们的思维逻辑可能很简单,如果美国政府连自己管辖权力内的一个大学都搞不定,那又如何搞定关税战涉及的上百个国家?为了让哈佛屈服,诺姆表示要追究校方“在校园里助长暴力、反犹太主义并与中国共产党协调合作”的责任。
舆论战、司法战是耗时的博弈,但对哈佛学生来讲,这样的政策宣示无疑是十级台风,因为他们耗不起时间。而更担心的是,本来入读哈佛,仿佛开启了人生赢家的起点,如今成为“哈佛难民”,未来前途蒙上巨大阴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政府公布的翌日进入哈佛校园采访,称华府取消哈佛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招收国际学生的决定让数千名学生陷入恐慌,他们或将不得不面对签证被吊销、研究中断、被迫转学、暑假过后无法返美等难题。
比利时王储受牵连
其中,比利时王储伊丽莎白公主因为正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被卷入政府禁令而意外成为焦点。
其实,王储的命运不必担忧,最多就是引发一点外交风波。但在哈佛读书进修的发展中国家潜在领袖们因荒唐的政策遭遇意外挫折,对世界的影响更大,对美国的损害也更重。
从学术含量和学生规模来看,如果没有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哈佛就不是“今天的哈佛”。
从2024-2025学年来看,国际学生比例已经占据哈佛学生总数的27.2%,其中中国学生有四分之一,成为学校收入和人才来源的重要部分。
可以这样说,已经在校的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除非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煎熬迅速转校,绝大部分人尚可等待校方和政府的司法角力、以及舆论压力逼迫政府修正政策的可能,只要不轻易离校出国,问题不大。
受影响最大的是8月要入学的新生和访问学者,他们可能就拿不到签证或者被取消已拿到的签证,整个人生规划遭遇重挫,他们对美国的观感也将发生重要改变。
培养世界领袖学府
哈佛大学面对重击,仍然表达出抵抗的姿态。毕竟,哈佛的历史长过美国建国的历史,哈佛的地位也不是一任、两任美国总统可以定义的。
说穿了,哈佛是产生美国总统的摇篮,如果在特朗普政治压力下低头,成为总统予取予求的“政治玩偶”,哈佛的尊严和地位又如何可以维持?哈佛培养世界领袖的重要特质也将荡然无存,并被至少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超越。
事实上,哈佛与特朗普政府的较量已经持续1个多月。
白宫在4月初要求哈佛校方进行重组,推动政府要求的根除校园反犹主义、废除高校向少数族裔倾斜的多元化举措,涉及大幅度改革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
捍卫大学自主原则
哈佛没有像哥伦比亚大学那样屈服,而是以大学自主的原则拒绝白宫下指导棋。
哈佛大学在诺姆禁令一宣布,即刻发出抵抗声明,称此举“违宪”,并誓言“我们完全致力于维护本校接待国际学生与学者的能力,这些学生和学者来自140多个国家,为本校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无可估量的财富”。
华府随即宣布冻结哈佛总额约20多亿美元(下同,约85亿令吉)的联邦经费;同时要求该校分享留学生、学者的个人信息。哈佛再度拒绝,并发起司法诉讼。之后,美国8家联邦机构将终止向哈佛提供另外4.5亿美元的拨款,并威胁取消学校的免税地位,从而切断外来捐款援助。

全美大学与哈佛共鸣
面对一波接着一波的压力,哈佛犹太裔校长贾伯(Alan Garber)仍不屈服,他自认面对时代挑选,没有退路,甚至通过自我减薪25%来减少部分财务影响,引发教授共鸣。事实上,贾伯已经成为美国这波高校反抗特朗普“苛政”的代言人,引发全球关注。哈佛前校长、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签证禁令发布当天,呼吁哈佛校方身先士卒反抗这种“暴政”,他问:“如果连哈佛都做不到,还有谁可以?”
哈佛上星期五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的起诉状即刻获得回应。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官巴勒斯(Allison Burroughs)数小时后就做出裁决,认为国土安全部的禁令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特朗普政府执行撤销哈佛“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认证,并签发临时限制令(TRO),理由是政府指令如果生效,哈佛将受到“直接且不可挽回的伤害”。
始自奥巴马时代,美国的觉醒文化年甚一年,到拜登-贺锦丽时代,已经登峰造极。
对此,特朗普在大选中打出拨乱反正的旗号,本来得到民众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赞许。
谁知,等到特朗普“二进宫”,认为自己是“替天行道”,在权力上放飞自己,问题就走向了反面。哈佛建校近400年,以学术自由和自主治理形塑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框架,即使在战争时期和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时代,大学仍是权力难以干涉的“世外桃源”。
贾伯明确指出,白宫要求超越其法定权限,侵犯了哈佛的宪法权利和自主权。
事实上,包括常春藤大学在内,全美大学系统都与哈佛抵抗共鸣。
一旦哈佛屈服,美国坚持数百年的大学自由传统将消失殆尽,由包括哈佛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内集体铸造的美国智识基础与公共精神也将崩塌大半。
犹太学生被当棋子
其实,谁都知道,由加沙战争触发的支持巴勒斯坦、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学潮在哈佛校内仍属少数,大部分学生学者都珍惜哈佛读书带来的教育和人生机会。
从媒体采访中就可以得知,即使是犹太学生,不少人认为特朗普政府并非真正关心其安全,而是拿他们当棋子,以施压学校与政府保持相同立场,进而控制整个教育界。
没有人怀疑,国际留学生和研究者是哈佛的财富,更是美国吸收外来人才维持国力强大的奥秘之一。
特朗普的“禁招令”对美国软实力的伤害远超对等关税。英法等国闻风而动,拉开了接手哈佛精英的大网,香港的多家大学发声明,表示无条件接受哈佛转学生。德国教育部长呼吁欧洲更加关注学术自由问题,称“我们需要再次成为灯塔”。
过去百年来,两次世界大战加上意识形态对立,国际社会多次动荡,但哈佛等不但作为学术自由的旗手巍然屹立,同时,哈佛等校也成为世界各国知识分子和政治领袖逃避专制压迫的避风港湾,哈佛学者签证多次成为美国接待世界异见者的重要桥梁。如今,特朗普对哈佛持续打压,已经让哈佛这盏自由的明灯变得忽明忽暗。
《纽约时报》称,代表美国吸引力的精英高校这座灯塔已经岌岌可危。更有哈佛的国际学生悲观认为,即使校方抗争成功,特朗普完全收手,要恢复世界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信任,亦需要漫长时间。
哈佛华裔生:国际生非棋子
对于特朗普打压哈佛大学,哈佛中国论坛本届主席、大三学生周欣哲(Frank S. Zhou)表示,哈佛的国际生不是棋子,而特朗普的政策已对很多哈佛生造成实质伤害。

现在,逾6000名大学生前途未卜,而美国大多数转学申请的截止日期已过,让他们成为政治斗争的“难民”。
周欣哲称,美国自诩为机遇之地,应当对国际优才敞开双臂欢迎,而非用非人化的方式对待异己。
据哈佛学生透露,现时校内人心惶惶,学生害怕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在学校周边截查学生身分,他们已私下发起了WhatsApp群组“ICE Watch”,实时报告剑桥市内ICE执法员的行踪,以捍卫哈佛的多元价值。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