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的民族自卑感/黄金祥

再过两年,敦马哈迪医生就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即使是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他已是个“过去式”,但老人家制造话题的能力,可远胜其他同样过去式的政坛老人。

近年来,马哈迪完全不再掩饰,把他的种族主义本性,赤裸裸展露在大家面前。华社是他老人家的最爱,举凡国家的衰败、马来人的贫穷与分裂等等糟心事,他都可以归咎华社。

对他长不出象牙的嘴里吐出来的话语,华社基本上麻木无感了。兴许如此,他近日把目标转向他的祖辈同宗——印度人。

日前,马哈迪在接受印度某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大马印裔社群仍然不完全忠于我国,因为他们仍与原籍国联系在一起,包括保留淡米尔语为母语,以及延续印度传统文化和习俗。

“100%的马来人”

当被询及身上的“印度血统”时,马哈迪否认自己与印度有任何联系。他坚称自己是“100%的马来人”,顶多身上只有“几个茶匙”的印度血统。

在马哈迪掌权的全盛时期,他的印度血统是本地舆论的重大禁忌,虽然明眼人只要从他的长相,即可轻易判断他就是个印度后裔。

马哈迪如此嫌弃他的印度血统,除了因为政治现实和其他混入巫统的印裔回教徒一样,他必须以马来人身分来立足;另一方面,或是因为他内心的民族自卑感太重。在华人的民族观里,认祖归宗、慎终追远,是头等大事。对祖辈不敬,或者对民族作出背弃信义之举,会被视为宗族的不肖子孙,甚至是民族的叛徒。

马哈迪对自己的印裔血脉如此讳莫如深,在华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唯一的解释,令人怀疑他心底瞧不起自己的祖辈,甚至觉得父亲传给他那“几个茶匙”的印度血,是挥之不去但难以启齿的事情。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华印裔至今坚持学习母语,致力维护传统民族文化与习俗,觉得不解与愤怒。他能够为了政治利益,不认自己的民族、与自己的血脉根源彻底切割,为什么华人和印度人不能?

他选择认同的马来族群,却又经常被他批评为懒惰、不求上进的阿斗。一方面痛斥马来子弟烂泥扶不上壁,一方面又滥发拐杖鼓励他们继续摆烂。

于是,马哈迪变得里外不是人;而华印裔忠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他眼里居然变成种族主义,并且是对“原籍国”的一种“忠诚”表现,也就等于对马来西亚不忠,更是对他那样的“马来人”不敬。尤其是华裔对追溯民族根源的执着,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信念,让马哈迪这类“失根”的人很不是滋味。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马哈迪为了练就政治葵花宝典,不惜自切民族之根,成了叱咤大马政坛数十年的东方不败。

然而,作为“无根之徒”,他潜藏多年的心理不平衡,只能发泄在他人身上;就如古时候皇宫里的公公,对正常男人总是有一种莫名的羡慕妒忌恨。这么说起来,马哈迪还真是个可怜复可悲的有印裔血统的老人。

反应

 

要闻

敦马:西方排除男女差异 “欧洲留学要谨慎”

(八打灵再也7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提醒,任何想要送孩子去欧洲求学的父母都应更加谨慎,因为西方社会为实现平等,抹除了男女之间的差异,当中包括没为男女学生提供注明性别的厕所。

他说,自法国大革命时期以来,西方社会致力在各领域追求平等,甚至到了质疑为何男女之间有区别的地步。

马哈迪昨日在脸书发文说,为了实现平等,西方社会现在已抹除男女之间的差异。

“没必要区分性别。因此,不需要在身分证注明性别。

“学生上学时无需说明性别,所以肯定不再区分男女班。”

他声称,目前,在英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校方已不需为学生提供单独的厕所,而学生也被教导接受抹除性别差异的完全平等。

“这也是学生们被教导和提倡的,即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男性或女性。

“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地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LGBT)的发展。亚洲国家也接受同性婚姻和家庭。婚姻及家庭观念不再被认可和尊崇。”

马哈迪表示,西方社会现在已失去了理智,以自由平等的名义,抹除了旧有的人生价值观。

他说,这种发展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新文化”,而是已成为常态,所以要送孩子去欧洲求学时应谨慎。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