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黄杰
中国教育逆袭,背后是中华民族对教育权和考试权的重视,也是全球华人共通理念。而美国把校园视为政治宣传和社会运动的实验场所,沦为政党的选票农场。
每年一度的中国高考,是决定千万莘莘学子前途的人生大事,也是全社会积极配合动员、充满仪式感的国家大事—平日形象硬朗的父亲,会在这天穿上旗袍,冀望孩子在考场“旗开得胜”;交通警察会在最后时刻,为迟到考生开路,只愿他能妙笔生花;民警会把车牌号码为“985”、“211”的汽车,请到考场外供学生祈福,满载对青年不言而喻的祝福。

中华民族高度重视教育
从隋文帝于605年创立科举制度开始,到孙中山“五权分立”中对考试权的重视,再到新中国走出百废待兴时期,以恢复高考作为振奋民族复兴的起点,中华民族对教育的重视,是深入民族基因、跨越朝代政体的共同美好理念,同时也体现了这个文化根基深厚的民族的精神面貌。
更甚的是,很多全球华人之所以远赴异乡,也只是为了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在美国华裔中尤为明显。
在1970年代,美国华人多集中在唐人街经济圈,平均收入与非裔、拉丁裔相当,是经济上的底层。
但是,这些华裔哪怕只是在洗衣店工作、在餐厅后厨刷盘子,对于子女的教育普遍从不吝啬,如著名的“AI教母”李飞飞的家庭,多次支持她放弃金融机构的高薪厚职,助她追寻成为一流科学家的梦想。
美国华裔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在美国社会也是出了名,甚至讲笑话称,华裔小孩要在成绩单上拿到A才算是合格。在美国的各大小城市中,都能找到为华裔孩子设立的补习班。
而当白人小孩在“快乐教育”下游山玩水、但对人生方向迷离倘恍的时候,华裔小孩则通过努力学习,正面面对考试的人生大事。
这让美籍华裔成功扭转了贫穷的命运,到了2020年代,不但跃升为全美最高收入的族群,连在哈佛大学等名校中,华裔的入学成绩门槛也是所有族群中最高的。

中美学生水平差4年
这和美国教育的主流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成为了美国“反觉醒文化”政客经常引用的例子,如在上届大选中以能言善辩著称的共和党印度裔总统候选人拉马斯瓦米,他经常以亚裔在过去半个世纪从经济底层变成最高收入阶层的历史作例,指出民主派应从中学习如何正确地消灭代际贫穷,而非通过支持不平等录取的“矫正歧视措施”(affirmative actions)。
现正于俄亥俄州竞选州长的拉马斯瓦米,近日就中美教育体制的成效作出比较,称美国小孩的水平比中国小孩平均低4个年级,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拉马斯瓦米的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在教育领域中“中升美降”的现象。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在6月7日公布的最新《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高校的排名集体上扬,上榜数量较去年增加22家,共有346家上榜,历史性地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入榜高校最多的国家。
揭美教育体制不济真相
虽然拉马斯瓦米的发言目的是针对中国,但事实上他同时揭露了美国教育体制不济的真相。
去年,美国高中毕业生的科学与数学能力分别在经合组织的37国中排名第12和第28,但美国对教育的开支却高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以上,这种错配反映了美国教育体制的深层困境。
过分保护反成心灵毒药
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在其合著《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直译为“被溺爱的美国心灵”,中译版由麦田出版社出版,书名是《为甚么我们制造出玻璃心世代?》)中指出,美国校园环境长期由民主派的思想主导,尤其在大学中,自由派教授的比例更高达80%至90%,但他们对弱势的保护溺爱之心却滋生出一种有害的“安全文化主义”(safetyism),认为需要为孩子隔绝一切的“冒犯性”言论或动作,以免情绪不安。
这种观点透过美国大学的教育系训练出来的教员,延伸到美国的中学教育系统,结果荒谬地把作育英才的场所变成社会正义的实验空间,拒绝客观比较学生的表现。
例如,这种安全文化主义的思想鼓吹,在球赛中不能区分胜者和败者,要坚持“所有孩子都是胜利者”,以防孩子的“自我形象”受损,却导致一整个世代的美国小孩越发脆弱、遇事怕事,成为“玻璃心世代”。
这种心灵危机的恶果,远远超于美国本土训练的人才水平下降的问题,而是引发了更深层的“美国文化内战”。
保护小众群体政策违常理
由于这种过度溺爱的想法盛行,在拜登政府掌权的几年间,美国高中的学校董事会为了配合由联邦教育部制定的政策,纷纷在校园空间中加入了一些原意是“保护小众群体”的政策,但却因为执行上太违反常理,引起家长的强烈反弹,并形成冲突。
例如,美国很多的中学以性别平等为由,把大量含有非常夸张、极度露骨的同性恋色情内容的书籍列为图书馆藏书。
在视频平台优管上有很多影片,都是保守派家长(或其孩子)在校董会聚会上公开念读这些书籍的内容,往往会因为实在太不堪入耳而被叫停,但这却更反映了校方立场的荒谬—要是成人都认为不雅,那又怎能以“矫正歧视”之名完全放任学校图书馆本来应有的标准管制?或是,网上也流传大量小学及高中老师的短视频,他们出于个人政治立场,为自己的未成年学生“否定原生生理性别”大肆庆祝,并表示作为老师的责任是要向家长隐瞒孩子变性的决定,背后是极左性别理论把“家庭”视为性别解放运动的对立面的前设,并以此正当化“家长没有知情权”的观点。
当这些哗众取宠的影片在网上被大量传播后,自然引发美国传统社会的强烈反弹,形成在校园中的“文化内战”,并为特朗普去年胜选背后的反智主义带来了民粹的土壤。
特朗普致胜的关键组织
在去年的选战当中,最显著的改变之一是年轻男性对于特朗普的支持率急升。
18至29岁男性群体在2016年、2020年选举中对他的支持率(按不同出口调查)介于36%到41%之间,但到了去年的大选,这个数字却高达49%至56%,上升了10%至20%。
这个改变要归功于一个名为“美国转捩点”(Turning Point USA,TPUSA)的机构,其创办人查理科克强烈反对美国高中及大学校园里的左派思想,并在全国3500家高中或大学设立了TPUSA的分部,组织力及号召力甚为惊人。
去年选举期间,科克可谓充当了特朗普在校园中的前线宣传人员。
本来,共和党思想在教育体制中已长年被边缘化,很难打进大学校园,但科克透过发起题为《你们正被洗脑》和《美国卷土重来》的全美巡回辩论大会,跑遍全国举办极其煽动的公开辩论,相当于向全国的左派教授发出战帖,成功利用优管发起了一起针对觉醒文化的批斗运动,其中大部分影片的浏览数都突破百万,不少更达到数百万。
但是,科克对教育体制的批判甚为激进,他不只是要针对大学中的觉醒文化,而是在积极宣传一种比“文凭无用论”更激进的“大学无用论”。
他本人18岁高中毕业后没有念大学,靠TPUSA的网媒运动致富,并著有《The College Scam》(大学的骗局)一书。
书中直斥,美国大学充斥着极左派教授在洗脑学生,限制思想及言论自由,其高昂学费也导致学生背负巨额债务,与学位带来的回报不成比例,犹如诈骗骗局。
大学入学率降至39%
科克称,约40%的美国大学生未能毕业,但仍需偿还学贷,突显大学教育的财务风险,并积极鼓励年轻人探索大学以外的路径,如创业、进入技工行业(如木工、管道工)或参加短期实习,获得极多年轻男性认同。
实际上,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在过去15年,18至24岁美国年轻人的大学入学率从41%下降至39%,其中的下降主要由男性推动,如西语裔男性的入学率由41%降至33%、白人男性则从49%降至40%。现时,美国男性从4年制大学毕业的比率比女性要低6%。
觉醒文化vs反智主义
这种反智主义的盛行,成为了特朗普“二进宫”的重要民意基础,但却是美国社会的悲哀。
在两党陷入政治内斗之下,各走极端,双方在教育的领域形成了“觉醒文化vs反智主义”的恶斗,最终受害的必然就是美国的人才质素及国家竞争力。
同时,亦由此可见中国(或中华民族)和美国教育理念在实践上的根本差异,一种是对青年含有高度期望的严格培养,另一种则是把学校视为政治宣传的场所,沦为政党的选票农场。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