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的十面“埋伏”/麦传球
许多期货市场的新手,可能不知道市场上至少有10种类型的参与者,将促进期货合约的整个交易流程和运作,甚至影响价格走势。
身为散户的你,如果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的参与者,你将无法提前知道为什么价格会不时以某种方式波动,因为这是超出了技术和基本面分析的范围。
除了散户的你,以下是充满活力的期货市场十组最重要的参与者。
他们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对市场活动的贡献,如下:
1.衍生品交易所
衍生品交易所是有组织的市场,期货合约在这里进行标准化、交易和清算。他们制定合同规范,促进订单匹配,并监督交易的清算和结算。交易所为交易者提供了一个集中且受监管的平台。
2.衍生品经纪商
衍生品经纪商是促进市场参与者之间期货交易的中介机构。他们连接买家和卖家、执行订单并提供市场准入和相关服务。他们还可以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
经纪商在促进交易和确保市场流动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见解,有些甚至可以通过对冲策略,帮助客户管理风险敞口。
3.做市商
做市商是为特定期货合约提供持续买价和卖价的专业交易者或实体。他们随时准备以报价买卖合约,有助于维持流动性并缩小买卖价差。
做市商通过确保市场上始终有买家和卖家,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效率。它们在稳定价格和促进其他参与者的交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马股市交易所大厅。
4.商品生产者
对于商品期货市场来说,商品生产商是参与生产或提取期货合约基础实物商品的个人或公司。他们也可能利用期货市场来对冲商品价格波动。
生产商利用期货合约来管理价格风险并稳定收入。他们的参与有助于确保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保持紧密联系。
5.商品消费者
商品消费者是依赖特定商品进行运营的企业。他们可能会使用期货合约,来对冲这些商品的潜在价格上涨。消费者利用期货市场以可预测的价格,确保必需商品的稳定供应,从而降低可能影响其盈利能力的成本波动风险。
在马来西亚期货市场,棕油种植园和炼油厂,是两大商品消费者群体。
6.自营衍生品交易公司
自营交易公司为自己的账户从事期货合约交易,旨在从价格变动中获利。他们可能会使用各种定量和算法交易策略。这些公司为市场流动性做出贡献,因为他们经常参与高频交易,这可以提高价格发现的速度和效率。
7.票据清算所
清算所是负责清算和结算期货合约的金融机构。他们充当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中介,保证合同的履行。清算所通过降低交易对手风险来确保期货市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它们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监管机构
监管机构,例如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和管理期货市场。他们制定规则和条例,以确保公平和透明的交易行为。监管机构促进市场诚信、保护市场参与者并执行维持公平竞争环境的规则,为期货市场的整体信任和信誉做出贡献。
散户受益于确保公平透明交易环境的监管监督。监管机构帮助保护散户免受欺诈行为的侵害,并确保市场参与者遵守既定的规则和法规。
9.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以多种身分参与期货市场。他们可以充当中介机构,为客户提供清算和结算服务。他们还可能从事自营交易。商业银行通过促进交易和为客户提供进入期货市场的机会,为市场流动性做出贡献。
他们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帮助客户对冲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10.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在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活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独特的战略和能力,他们是这些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冲基金通常充当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提供者。他们作为买家和卖家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提供持续的交易活动。
这种流动性对于确保市场上始终有愿意的交易对手、降低流动性不足的风险至关重要。对冲基金通过积极参与期货交易为价格发现过程做出贡献。
他们的交易决策通常基于广泛的研究和分析,并带来不同的市场观点和策略。这有助于更准确、更高效的价格发现,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受益。
创造动态环境
这些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具有不同的角色和动机,共同为期货市场的运作和活力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动态的环境,可以有效地进行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流动性供应。
当然,其他一些参与者和贡献者,包括期货交易培训师、技术平台提供商、社交媒体和《南洋商报》这样的传统媒体,以及像我这样的专栏作家(一笑)。
那么市场和价格操纵者呢?嗯,当然。
视频推荐 :
【独家】证监会布局家办政策 大马追赶港新还需20年

【大马家族理财室追赶港新·下篇】
独家报道:李玟江
“若要追上新港,马来西亚至少还需要20年。”
柔佛行政议员李廷汉的一句话,道出这场“赶超战”的现实。但他话锋一转也说:“但我们开始了。”
这份迟来的起跑,虽然慢了半圈,却也终于离开了起点。目前已有2家家族理财室落户,另有近20家正提交申请。当资本不再只往新加坡单向流动,大马虽非第一选择,但正在成为认真考虑的“第二基地”。
马来西亚的挑战不仅在于吸引设点,更在于建立信任制度。相比拥有百年法律传统与全球金融评级的新加坡与香港,大马仍在“制度搭建期”,尚未形成稳定的外汇框架与跨境税务模型。
但凭借区域枢纽优势、相对友善的设立门槛与成本结构,已足以吸引部分无法进入新港市场的中产与新贵。
从监管者到开发商,从银行到地方政府,“家办”在大马不再是纸上谈兵。虽然仍有很长的制度路要走,但这片土地已开始接纳“新型资产治理”概念,并试图让家族理财室从这里扎根、延伸、传承。
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接受《南洋商报》独家访问时指出,将把单一家族理财室(SFO)计划视为吸引高质量资本、推动可持续投资、并深化本地资本市场的重要契机。
随着亚洲家族财富迅速累积,证监会认为大马若能精准定位,有望承接区域中型家族对成本效益与制度保障兼具的落脚点需求。
证监会在SFO计划中扮演核心协调者,统筹税务、签证、外汇等政策接口,并设立一站式申请通道,为境内外家族提供流程清晰、标准明确的设立机制。
该计划主打“0%税率、20年稳定期、免印花税与资本利得税”等优惠,辅以10+10年的居留签证方案,意图建立长期居住、教育、慈善与代际传承的完整生态。

森林城市推首个家办计划
证监会指出,全球家族理财室已进入结构重塑阶段,亚洲的高净值人口增长尤其迅速。为了承接这一波趋势,大马选择以“先集中、再扩散”的策略,于森林城市特别金融区(FCSFZ)推行首个单一家族理财室计划。
该机制提供0%税率(包括海外收入与资本利得)、3000万令吉起的资产门槛,以及可延长至20年的税务激励窗口,并同步推出针对主事人与高管的10+10年长期居留签证(Resident Pass Talent, RPT)方案。
更重要的是,证监会明确扮演跨机构协调角色,不仅统筹税务与外汇政策,还协助对接内政部、移民局、银行、专业服务业者,力求从“设点申请”一路支撑到“跨境合规与人才配置”,做到流程可视、制度可测。
在构建可信任制度方面,证监会坦言仍有空间改善。
目前2家家办已取得有条件批准,另有11份意向书进入正式评估阶段。
虽然关键的税务法令尚待宪报公布,但财政部已允许采取“个案审批”方式,优先处理合格申请者,包括先享有资本利得税与印花税豁免的承诺,以回应市场急切性。
财富东南亚化试验场
证监会特别强调,大马的竞争优势不在于追求规模,而在于为特定族群,如中型家族、回流华人、回教财富结构持有者、区域创业者,借此提供一个更具弹性、成本结构友善的替代选择。
FCSFZ之所以选址在柔佛森林城市,就是为创造与新加坡“既接轨又差异”的微妙平衡,使大马成为“财富东南亚化”的试验场。
标准框架料明年出炉
展望未来,证监会正在联合产业生态链上的关键机构,如信托公司、私人银行、税务与法律事务所、区域财富顾问进行联合宣导、人才培训与法规模拟测试,并预告将在2026年前推动出台更多细化指引与标准操作框架。
证监会强调,这不是短期招商项目,而是长达数十年的制度构建过程,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可以“让家族留下、扎根、再投资”的马来西亚新叙事。
虽然目前仅2家家族理财室获得有条件批准,但已有11宗正式意向书提交,反映市场对马来西亚的逐步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5月22日SFO峰会上,证监会董事经理拿汀阿查丽娜指出,亚太地区的SFO数量预计将增长40%,从 2024年的2290家,在2030年将增至3200家,增长速度超过大多数地区,而大马正处在财富转移风口浪尖上。

证监会截至2025年5月16日最新指南
设立单一家族理财室条件
根据大马证监会最新发布的指南,设立家族理财室须符合以下最低资产管理规模(AUM)门槛:
—首10年: 最低需管理3000万令吉资产;
—随后10年: 最低需管理5000万令吉资产。
此外,部分资产必须投资于本地市场,具体规定如下:
—首10年: 至少投资1000万令吉或AUM的10%,以较低者为准(上限为1000万令吉);
—随后10年: 至少投资1000万令吉或AUM的10%,以较高者为准(下限为1000万令吉)。
除资本投入外,该计划也着重实质性的经济溢出效应。每个家族理财室必须满足以下营运要求:
—设有最少450平方尺的实体办公室;
—聘请至少两名全职员工,且为马来西亚税务居民,每人月薪不得低于1万令吉;其中人员组成为:
a) 一名拥有相关学士学位或全球认可资格及经验的投资专业人士;
b) 一名董事或其他雇员;
—每年在马来西亚境内的最低营运开支为50万令吉,包括薪资、办公室租金、以及聘用本地专业服务(如审计、税务顾问、律师等)。
在第二个10年阶段,上述要求将提升至至少4名全职员工,以及每年65万令吉的本地营运开销。

从本地信任到区域链接
打造大马家办首选银行
作为大马首家协助完成家族理财室设立并实际落户的金融机构,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不仅扮演“制度先行者”的角色,更在实际操作中展示出其本地化深度与跨境服务能力。
马银行区域产品主管、集团财富管理拉梅什马尼梅卡拉南丹对《南洋商报》指出,SFO是马银行私人财富管理战略的重要延伸,即不只是产品提供者,更是家族财富演进过程中的长期陪伴者。
马银行目前提供包括本地与外币流动性管理、投资产品、融资工具、保险保护、遗产规划与家族治理在内的完整财富组合,并已在新加坡服务多家SFO客户。
因此,此次与蔡傌友创立的CMY资本旗下家族理财室One KL 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合作,成功促成大马第一家获得批准的家族理财室,这不仅是服务范围的自然扩展,更是大马私人银行生态的一次制度创新。
拉梅什强调,在这一过程里,马银行的角色远不止于账户开设,而是涵盖从结构设计、资产托管、合规流程、跨境资金调动,到家族治理顾问等“全链路协助”。
马银行亦看好森林城市的区域节点角色,不仅因为其邻近新加坡,还因其在税务、外汇与移民制度方面,拥有“制度特区”的突破窗口。
马银行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于Forest City设立专属分行,强化其在柔新经济带上的布局,并直接服务日益增长的家办客户群。
马银行亦积极参与政策协调与生态建设,包括为相关监管单位提供制度建议,协助客户理解新政策下的税收安排、资金结构与风险控制框架。
虽然目前整体市场仍处于教育期,但马银行已看到越来越多大马本地家族,主动咨询SFO设立流程,反映出财富管理心态的结构性转变。
过去很多人把设家办视为“超高净值群体”才需要的东西,现在反而看到越来越多家族也开始思考是否该把财富组织化,而从协助第一家家办落地开始,马银行正朝向成为“马来西亚家办首选银行”迈进,不仅服务本地客户,也希望吸引区域家庭视大马为第二基地。
对于这个正在萌芽的市场,马银行的布局,不只是商业选择,更是系统信任的试炼场。

李廷汉
从承认差距到奋起直追
“如果要问什么时候能追上新加坡和香港,大马可能还需要20年。”
柔佛州行政议员李廷汉接受《南洋商报》询问时的坦率回应,道出马来西亚发展家族理财室生态的现实落差。但他也指出,“我们至少开始了,而不是裹足不前。”
森林城市已成功引入2家家办(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背景),另有近20家来自台湾、印尼、新加坡的潜在申请正在审核中。
他指出,虽然大马在反洗黑钱、外汇自由度、法治建设等方面仍在逐步改进,但已通过财政部机制,为申请者提供“先走一步”的过渡路径,包括在相关法令正式公布前,提供条件性批准,回应市场急迫性。
他坦言,许多选择大马设立的家族,主要出于两类考量:一是达不到新加坡设立门槛,二是不希望将所有资金集中在单一法域,而大马的“包容性门槛”与“替代性地位”正好填补这一空白。
同时,森林城市已具备基本配套并对接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机制,正逐步取得区域市场认同。
李廷汉也不讳言,大马仍无成熟经验,短期内需“边走边学”,借鉴香港与新加坡法规架构,并根据本地条件调适。
长远来看,大马的方向是明确的,不仅建构具成本效益的长期选项,还为中型家族提供稳定、安全、灵活的运营平台。

森林城市3招建完整生态
碧桂园马来西亚事业部财务总监黎耕对《南洋商报》指出,森林城市要成为区域家族理财室枢纽,必须跳出“产业项目”思维,转向“完整生态系统”建设。
他提出三大战略定位,一是区域性财富枢纽、二是国际化营运与生活基地、三是高端服务业集群催化平台。
相较于新加坡与香港,森林城市最大优势是地理与成本双重位阶。黎耕强调,用新加坡三分之一的成本,可获得70%的金融服务,加上毗邻新加坡,使其具备低成本卫星金融区的设立潜力。
他也提到,为提升落地效率,森林城市已设立投资大马促进中心(IMFC-J),整合中央与州政府等关键机构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法治配套与软基础设施也在补强中,包括与新加坡北海亚洲国际仲裁中心合作设立争议解决平台、完善国际学校、高尔夫球场与滨海商业区等居住环境,意在吸引家族理财室不仅“设立”,更能“留下”。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金融特区的金融生态基础,联昌国际(CIMB,1023,主板金融股)已率先入驻,而马银行近期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即将成为第二家落户的主流商业银行。
“此外我们和其他银行也在积极接洽中,银行业有望进一步扩容。除了银行入驻,目前已有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入驻。我们和一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正就FCSFZ洽谈着未来的多方位合作。”
在基础设施方面,截至目前,森林城市总建筑面积已达约400万平方公尺,累计建设商业约7万平方公尺,已通车里程约36公里,永久污水站5座,及其他水电配套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