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隆

孝恩自杀防治演讲 下周起线上直播

(吉隆坡19日讯)孝恩集团携手大马23个单位,8名主播及13名具有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师以及注册心理辅导师,呈献“2021年疫起守护生命”, 从下周起一连启动12场自杀防治专题演讲线上直播,帮忙疫情之下面对心理崩溃的无助人士。

活动将在主播带领下,通过主讲者的专业分享,让更多正在面对困境的民众及其亲友了解如何一起渡过难关。为了更贴近民众内心世界,当中有五场的主讲者及主播将会采用自己熟悉的方言直播。

第一场直播将在7月23日(星期五) 晚上8时进行,最后一场落在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星期五)晚上8时。

所有直播都可在各个合作单位及主播的面簿观赏,欢迎民众在直播当晚提出问题,与主讲者及主播交流。 

合作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1. 《爱 · 生命》自杀防治协会

2. 佛光咨商室(新山)

3. 港湾 Covid-19 支援平台

4. 马佛青心灯心理咨询

5.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总会(吉隆坡)

6.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 (槟城分会)

7.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 (怡保分会)

8.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 (马六甲分会)

9.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 (新山分会)

10.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 (亚庇分会)

11. 马来西亚华社辅导协会

12. 马来西亚生命線协会

13. 马来西亚文桥辅导室

14. 麻坡心灵扶助协会

15. MyMedia Cares

16. 菩提辅导中心

17. 森华堂辅导中心

18. 生命旅程休憩站

19. 檀香爱心福利中心(槟城)

20. 檀香爱心福利中心(雪隆)

21. 问心理 Ask Psychologist

22. 孝恩辅导与咨商部门

23. 新纪元大学学院辅导中心

 

主播: (排名不分先后)

1.邓佩银 

2.黄敏明 

3.赖晓芬 

4.May 子 

5.潘小潘 

6.丘淑霖 

7.王彪民 

8.盈盈。

 

主讲者: (排名不分先后)

1. 陈如湘 

2. 陈素筠 

3. 冯以量 

4. 郭富美 

5. 郭思彬 

6. 李国汉 

7. 李雪妮

8. 李玉任 

9. 梁耀文 

10. 林明申 

11. 彭开贤 

12. 赵祥和 

13. 郑友耀

反应

 

副刊

(上篇)孝恩与家庭矛盾
触摸死亡,学会包容

《新视野》~双亲节特辑 访孝恩集团殡葬人员

大体修复及化妆师:廖丽鄄

廖丽鄄的职业是大体修复及化妆师——就是修复亡者遗体,为逝者化妆的殡葬人员,一般人口中所说“死人化妆师”。



想当然耳,不获家中长辈的认同,甚至有避忌的话语。

整整一、两年的时间,她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曾经淡然的家庭关系。

在接触各种死亡的生命里,廖丽鄄体会到珍惜眼前人,孝顺要及时,也领略到亲情的包容度很宽广,只要用心经营,足以避免及化解许多的歧见和矛盾,甚至冲突。

“入行最初,父亲比较避忌,叫我放工后不要直接回家,先去别的地方,比如嘛嘛档之类的,之后才回家。”——上一代的观念里,殡葬是“死人行业”,尤其接触过尸体的人,更容易带着晦气,在外走一圈,不让“身后的东西”跟着回家。

母亲表面上没激烈反应,也没说太多,还会关心地问“工作如何?”、“遇到怎样的大体?”、“有没有害怕?”等等问题,对于女儿,即使心里不认同,还是赋予最大的包容。



根深蒂固的避忌

然而,包容是一回事,观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廖丽鄄胞姐出嫁时,母亲还是不经意地泄露了内心的介意和根深蒂固的避忌。

“她(妈妈)对我说,尽量不要去碰那些嫁妆,让妹妹去办就可以了……”当下那一刻,说不难受是骗人的,但转念一想,老人家,又是疼爱自己的长辈,就选择尊重,也避免“若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就会赖到身上来”的不必要状况。

庆幸的是,只有两代观念上的不同,没有宗教观的冲突。

直到一、两年后,父母才真正地、完全地接受了她的工作,面对亲朋戚友,能坦然地告诉对方“我女儿是做这一行的”,也不避忌提起死亡和身后事这样的话题。

这个“一、两年”的过程,廖丽鄄今时今日说来轻描淡写,但可以想象经历过少的挣扎、努力、用心、耐心和心情转折,才换来今日的理解与坦然。

“也许是我的热忱和心态,尤其是态度上的改变,让他们渐渐改观。”

华人家庭总是含蓄,尤其难与感情内敛及扮演威严角色的父亲面对面坦诚交流。廖丽鄄选择主动打破界限。

“就告诉家人,为何会踏入这一行,每天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工作,服务大体是怎样的一份专业,并且分享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看到别人的家庭关系和相处等等,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女儿所做的并非不好的事,而是能够帮助亡者好好离开,也让在生者得到安慰……。他们也慢慢地调适、接受和改观。”

本身改变助改观

其实,扭转整个局面的原因,是廖丽鄄本身的改变,让父母和姐弟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

“以前,总是会以工作和忙碌为借口,不怎么陪家人,也没有所谓的家庭责任感,就是爱理不理的态度……。现在一有时间就回家帮忙做家务,休假就待在家里不想出门,只想好好陪伴家人。”

廖妈妈早前动了眼部手术,行动受限,姐姐也即将生产,廖丽鄄更是一下班就回家帮忙,说得夸张些,和以往几乎是“判若两人”。

“现在一回家就找妈妈,跟她分享当天的事,遇过的人,工作怎样,姐姐也觉得这个妹妹变了,跟以前不一样了,家人之间的话题比以前更多了。最重要的是,什么事会尽量摊开来说,不是收在心里,这也是我在工作经验中所得到的启发和体悟,那种压抑、积累太久,而后一次过爆发的清醒是很难想象的严重,对于往后的关系,裂痕也会很深刻。我不想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也没有人愿意让家庭关系陷入这样的胶状。”

要珍惜身边的人

其实,殡葬业不是廖丽鄄的梦想,只是一场偶遇之后种下的根缘。修读化妆课的她,了解到有这门专业之后,觉得有发挥和贡献的机会,就此选择,而后一路走来,还不想离开。

“最初觉得可以帮助亡者和家属办理身后事,有一种使命感,后来慢慢体会到,人生之中不多不少会有遗憾,若能尽量满足亡者的心愿,让家属不会带着太多的送别亲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每一个大体,每一个家庭,都是她学习、启发和提醒的“老师”和“借镜”。

“真的是很深的体悟,要珍惜眼前的东西,珍惜身边的家人,尽量多些时间陪伴他们,要孝顺长辈就要及时,不要等到不在了才遗憾。”

工作久了,感觉会渐渐麻木,但殡葬是一门需要保持感情温度的行业,遗体修复和化妆更是一门“辅助丧亲家属缓和悲伤”的感性专业,不是“一份工作”。

廖丽鄄坦言,要成为殡葬人员,首先要抱着尊重亡者的心态,更要耐心、细心,并且换位思考。当初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让家人对殡葬行业改观,也改变了她与家人的关系。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父母把他们带来的,所以将心比心,把每一个大体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尊敬和对待,就会细心地照料,不想别人随便对待。”

真实经验也一再让她看到并且体会到,遗体修复前后,家属的情绪有明显的转变,身为修复师及化妆师,内心也得到安慰与成就感。

“看着逝世的亲人完整、美好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家属会很激动,感谢我们的用心,悲恸情绪也明显的缓和。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最好的安慰。”

看见生命的脆弱

廖丽鄄不只感性,而且感情很柔软,自嘲“泪腺发达”,提起时过境迁的个案,还是几度哽咽,泪锁眼眶。

来不及看世界就已逝

“曾经有一位主家,把刚出生一、两天的婴孩抱进来……”顿了一顿,续道:“当时是我亲自从他们手上接过那个幼儿的遗体……”

故事很简单,那是一个夭折的婴孩,廖丽鄄把没有了呼吸的婴孩接到手上时,心底即刻一股难言的难受情绪,无处藏匿,如今回想并亲口叙述,那深刻的感觉历历在目。

往后的4年,间中处理了一些早产、夭折或流产的婴胎遗体。生、老、病、死虽是生命的过程,但并非所有的生命都能理所当然地“走一回”,有些生命来不及“看世界”就已逝。

在简单而低调的仪式里,廖丽鄄看见生命的脆弱。

枯槁的生命——孤老

遗体修复和化妆,并非待在工作室里等待个案上门,还需要出外接送遗体,包括医院和老人院。

对于老人院,廖丽鄄“感觉不是很喜欢、很不自在”,不是因为“还没进去就能闻到特殊的味道”,而是难以理解何以有人忍心将老人家遗弃,任他们在孤寂中离开,尤其一些情况欠佳的老人院,对老人的照护欠佳。

一次又一次面对已逝的枯槁生命,有感慨,有难过,对亲情和生命,有感慨,有费解,有反思,还有更多的诠释。

再不舍也得好好送别

回忆的思绪转换到医院里,想起一个基督家庭……

当殡葬人员将亡者遗体从太平间准备推上殡葬专车之前,死者家属始终抱着遗体悲恸大哭,不舍放手离开。在旁看着的廖丽鄄,想着“他们的关系很好”,带红的眼眶里盛着感动和感触,还有羡慕。

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矛盾、争吵与纷争总是难免,但在生离死别的面前,在即将送别的最后一程,内心深处的真情就如打开闸的水,倾注流泻,挡不住。当下反省平常自己与家人的相处,反思如何经营及维持与家人之间的感情,珍惜还能在一起的时时刻刻。

“当然也有看过关系不好的,兄弟姐妹不和,我们工作人员也很为难。遇到这种情况,就当作一种借镜,别让同样情况发生在自家人身上,一切以亡者安心为依归,让逝着安心离去,好好地送别,好好地怀念。”

生死总在措手不及间

访问前夕,廖丽鄄的胞弟好友车祸去世,年仅23岁。廖丽鄄前往医院慰问时,面对哭得不能自己的亲属,再次忍不住。

在这之前,曾经处理过一位客死异乡的年轻遗体。当事人是来自不丹的留学生,却在这里感染鼠尿症而病逝,殡葬人员从医院把遗体接回修复室处理,让骤然离逝的年轻生命齐齐整整、干干净净地火化,回归故土。

不是所有的生死都遵循自然过程。死亡率年轻化的今天,老死固然居多,但癌症病逝、意外和自杀死亡也日趋普遍。高楼跃下轻生,面目全非的遗体,廖丽鄄见过,也亲手处理过。

4年里,亲手接触过各种死亡,各种面貌的遗体,愈发深刻体会生命的无常与珍贵。虽然同事和上司总会互相劝慰和倾听彼此的感性情绪,但人是感情的动物,面对生死离别场合的当事人,终究要自己调适,将悲伤转换成另一种力量,从每一件个案中反省、反思、学习如何珍惜,更好地对待身边的人事物。

让每个人都好好离开

廖丽鄄此生接触的第一副大体,是自然死亡的老公公。

“没有抗拒或害怕,就跟着同事和上司一起完成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大体化妆。我还记得,他看起来蛮安详的。”

修复人员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功,而是保持着对人对感情的温度,用心、耐心、尽力而为地让亡者以最好的容颜,与生者告别。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