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远逊消费者高期待 仅8%企业采用AI

(吉隆坡7日讯)根据一项调查,大马消费者高度期待能够体验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产品与服务,然而,本地企业对此却远远落后。

Adobe今天发布的报告称,47%的大马消费者期待与AI辅助的品牌接触,远高于39%的全球平均水平;然而,目前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本地企业,使用AI相关技术。 

对此,Antsomi联合创办人孙德俊认为,过去一年民众通过ChatGPT引领的生成式AI工具辅助工作或课业,让大家对于将这类技术衍生到其他方面,有了更高的期待。

但孙德俊同时也点出,在企业方面仍需要考量人工智能的安全、人情味和版权等问题,小心避免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AI技术仅是辅助工具

以客为尊才是致胜利器

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兴起确实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商机,然而Antsomi联合创办人孙德俊认为,企业在设计顾客体验的路程时,仍需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

他在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指出,大马消费者似乎很期待体验AI辅助的品牌,但企业应该要意识到,这仅是用科技辅助来增强顾客体验,而终究本质仍是以人为本。

“不需要说完全采用,而是想顾客需要的,向来是流畅且无缝连接的顾客体验,所以线上线下的结合会更好。”

他举例,如z品牌的咖啡馆,你在购物时能用手机下单,然后直接在商场领取,全程无需等候,也无需接触人。  

根据Adobe的数字客户体验状况报告,77%的大马消费者希望企业能够提供线上线下相同水平的个性化服务,并且可在每次互动中,获得一致且无缝的体验。

然而,满足这一期望仍然是品牌面临的首要挑战,因为大多数企业尚未采用大规模个性化,以及跟上客户偏好所需的数据驱动技术工具和功能。

该报告指,近半的大马消费者期待体验AI辅助的品牌,也期盼能够感受到生成式AI的便利。

然而,大马企业在利用最新人工智能创新方面远落后于全球,仅有8%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增强客户体验,相比全球的18%。

目前,全球有11%的企业正在制定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合作的技能提升计划,而这方面我国企业仅有6%。

未来加速采纳

对此,孙德俊认为,这可能是去年ChatGPT引领的生成式AI大爆发下,许多人都借此工具提高工作或课业的效益,让大家对生成式AI沿用到其他方面有更高的期待。

“试回想之前,和商家沟通最常见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经常问到最后都陷入死胡同,因此,消费者对AI辅助就更有需求。”

同时,他指出大马企业对生成式人工智增强客户体验的利用率偏低,主要是还在学习与观望。

“尤其是大公司都还没广泛应用,因为需要考量人工智能的安全、人情味和版权等问题,小心避免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早前报道,《纽约时报》起诉微软和OpenAI侵犯版权,引发了一场关于生成式AI技术的法律纠纷。

他透露,有趣的是,一些小公司反都是更积极使用在营销和设计,来节约成本与精力。

企业未来可能加速发展

根据Adobe的报告,在未来12个月内致力提高生成式AI能力的提问上,有33%本地品牌表示,这是提升顾客体验的主要关注。

Adobe亚洲区副总裁西蒙戴勒认为,虽然大马品牌在生成式AI技术的采纳方面落后,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和其他亚洲市场对生成式AI提供的直接好处,以及作为技术中心的强大地位的认知提高,市场将做好加速采用的准备。

在商业策略方面,大多数本地企业都承认改善客户体验是重中之重。 

“而消费者正在迅速接受人工智能主导的生成体验。”

这份数字客户体验状况研究,是由牛津经济研究院进行,针对4000名消费者和1500名企业高管和直接下属的全球调查。 

亚太地区的分析样本,包括来自日本、新加坡、印度、澳洲、新西兰、马来西亚和泰国的1000名消费者和375名高管。

消费者更担忧数据安全

另一方面,大马消费者在AI时代更加注重数据安全,这也限制了个性化的发展与采用。

在Adobe报告中,22%的大马企业表示,消费者不愿共享数据,是最大的障碍。

但企业低估了数据失误带来的影响,有69%大马消费者会停止或考虑不购买个人数据使用不透明的商品或服务;而只有26%企业意识到数据会影响顾客的去留。

孙德俊表示,公司需要建立顾客的信任,合法获取数据并经顾客同意,才使用和收集管理数据。

“还有,公司内部对于顾客数据的使用或接触,也要有严格的限制。”

另外,消费者对数据使用的担忧,也从数据泄露,也延伸到人工智能上。

消费者担心,随着品牌使用生成式AI,他们的个人数据将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使用(59%),并且会收集太多数据(64%)。

消费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网络安全业务服务商联国名仕(LGMS,0249,创业板)执行主席冯宗福对《南洋商报》说,如今许多诈骗手段都使用AI生成技术,有些甚至明目张胆的生成名人图像刊登广告。

“说到资料外泄,其实大马民众的信息在暗网都能查到,平时大家要多加谨慎,因为现在的骗子手段越发高明且具有针对性。”

他说,如今通过大数据,骗子可通过针对性的信息来直接猎取目标,而不是像以往广撒网的模式。

“因此在网络上,看见大数据推给你的广告时需要小心,这可能是有人利用大数据来到你面前。”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吉卜力AI风之后6点反思/孙德俊

作者:孙德俊(数字行业解锁人· Antsomi 联合创始人)

2025年3月至4月,在未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历史书写中,绝对是重要纪录。

一切的开始源自OpenAI的CEO Sam Altman的一则推文,他在3月26日宣布该公司正式推出由GPT 4o驱动的图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然后附上以下由该工具生成的图片。

后来大家都争相使用它生成具有吉卜力工作室画风的图象,造成一时无两的生成式AI风潮。

如今热潮已退,但仍看到后续的相关生成内容。我觉得是时候进行反思,了解此事在AI时代的意义。

1.AI时代的营销高手

OpenAI绝对是AI时代的营销高手。这次他们(又再次)选择谷歌推介新版Gemini的时候推出这新功能,在让全世界“惊艳”之际,也占据了媒体版位或社交媒体几乎超过两周。谷歌新模型不管多么厉害,只能感叹“生不逢时,情何以堪”。

2.为何选择吉卜力

OpenAI选择吉卜力作为生成图像工具的“运动推手”,可说是神来之笔。吉卜力这几十年来在全球累计了无数粉丝,它绝对有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感染力”,再加上吉卜力的画风极易认出,轻易地让营销的涟漪效应翻倍翻倍再翻倍!

3.为何用户会趋之若鹜

最重要的还是受众要买单。不少用户即使过去两年不曾订阅ChatGPT付费版本,却因这图像生成功能而趋之若鹜,开始付费订阅,毕竟能进入吉卜力这“平行世界”,是充满吸引力的事。

许多人为此终于愿意付费,把照片转为吉卜力风的图像。这也是为何两年多以前ChatGPT发布时,OpenAI在5天内增加100万个用户,但这一次则是短短1个小时里,增加了100万个用户的关键原因。

4.吉卜力和宫崎骏态度

吉卜力和宫崎骏还没正式表态,相信原因是因为日本人向来小心翼翼,他们会权衡轻重后才采取下一步。宫崎骏于2016年在看了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动画项目后曾说,那是“对生命本身的侮辱”,但他并非指责类似今天生成式AI可以生成接近其画风的做法,大家别忘记,当时还没有今天生成式AI的相关技术。所以,原则上这是两码子的事,不能混为一谈。

5.迪士尼

我曾在演讲中被问到我们应否顾忌吉卜力的感受,我突发奇想地反问:“那我们有无顾忌迪士尼的感受呢?”

试想想,若你是迪士尼总执行长,你那几周好不好过?看着全世界因为吉卜力而疯狂,却不是自己的IP,到底会觉得幸还是不幸呢?这是吊诡的问题,值得深思。

6.效率和“好玩”

我们都希望AI工具可让我们做少一点重复性工作,再让我们更“自由”。这次吉卜力AI风吹得狂烈,甚至让OpenAI的GPU不胜负荷,但却和“效率”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就是“好玩”。最上一次互联网科技圈有这样“好玩”的事,而且也算是全民/许多人参与的,应该就是抓宝可梦的游戏应用程式了。AI让生活增加这种乐趣的这一波发展,蛮令人意外。

AI的进展让生活经历很多变化。有趣的是,当我们强调AI可为工作提高效率和效能时,让全世界趋之若鹜的AI应用竟是有如这一次的“吉卜力moment”,只能说这是让人莞尔的发展。

下一个能让全世界为之疯狂的“吉卜力moment”又会是一个怎样的AI moment呢?现在的我们当然无法预测。

答案啊答案——在人类的无限创意和底层需求里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