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东南亚理想基地 马六甲转型电动车生产枢纽
(吉隆坡11日讯)马六甲正迅速崛起为马来西亚电动车制造领域最具潜力的重镇之一,有意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投资者受促认真视其为区域布局的理想基地。
凭借数十亿令吉投资承诺、本地就业机会增加,以及政府多项奖掖政策的推动下,马六甲正成为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下——绿色出行目标的重要驱动力。
2大投资计划带动
据“东盟简报”(ASEAN Briefing)报道,马六甲目前有两项大型计划正加速带动当地工业区转型为电动车生产枢纽。
其中,Fieldman EV私人有限公司(FEV)承诺投资10亿令吉,在野新力拔加影工业区(Elkay Lipat Kajang Industrial Area)建设首座电动车组装厂。
该项目与中国长安汽车(Changan)合作,专为大马及更广泛的东盟市场生产右驾电动车,预计明年竣工,可望创造约5000个就业机会,并显著提升本地工业产能。
另一项目则由EP制造(EPMB,7773,主板工业股)主导,在甲州HICOM Pegoh工业园区投资逾1亿令吉设厂,截至去年12月已成功推出第1000辆电动车。
该厂在中国长城汽车(GWM)与北汽福田的合作支持下,首阶段年产目标为3万辆,预计可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
政府通过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及大马绿色科技与气候变化中心(MGTC)提供包括所得税减免、“旗舰企业”地位,以及绿色投资税务津贴(GITA)等奖掖措施,为电动车及相关制造商提供长达5年的100%免税优惠。
此外,进口整装电动车免征进口税与国产税的政策将延续至今年底,而本地组装电动车则享有更长期的优惠。
州政府也正积极扩大充电基础设施,计划在明年前建设300个电动车充电桩,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长城汽车携手EP制造在甲州设厂。
定位上游支撑基地
马六甲积极为自身定位为电动车上游产业链的关键支撑基地,吸引包括电池组装、热管理系统、逆变器与车辆控制软件等上游领域的投资。
工业园基建完善
尽管目前仍处于吸引零部件制造商的初期阶段,但该州规划完善的工业园区已具备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并获得体制支持。其中,马六甲大马科技大学(UTeM)与马六甲技术学院也配合发展步伐,提供电动车技术与工程培训课程,为汽车装配厂及未来零部件企业培养所需技术人才。
与专注研发与分销的雪兰莪州,以及拥有国际品牌的吉打州相比,马六甲凭借相对低廉的地价、较少的交通拥堵及州政府提供的产业便利服务,展现出具吸引力的制造业投资环境。
近港口 出口成本更低
马六甲的优势不止于在国内,凭借其与丹绒布鲁亚斯港口临近,以及不断完善的铁路与公路连接至马六甲门户(Malacca Gateway),有助于实现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出口运输。
同时,大马作为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让马六甲生产的电动车组件及整装车辆可享有优惠关税待遇,有效提升出口竞争力。
报道指出,泰国、印尼与越南等国纷纷设定电动车发展目标,并推行激励政策,带动区域内乘用与商用电动车的跨境需求。
对于希望进军多个东南亚市场的投资者而言,马六甲不仅在政策与物流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也已具备实质项目、明确时间表及完善配套,是通往大马绿色未来的重要制造枢纽。
关注国中佛学会遭解散 马佛青:致函教局无回应
(吉隆坡11日讯)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对马六甲士兰道国中(SMK Selandar)佛学会近日遭解散一事表示深切关注。
尽管马佛青已发函相关教育部门,至今仍未获得任何回应。
马佛青今天发文告说,自2011年成立以来,士兰道国中佛学会一直是学生学习佛教教义、培育良好品格的重要平台。
未有清晰解释
然而,该学会却在2025被除名,原属会员也被分配至其他学会,且未有清晰解释,引发学生及家长的疑惑。
“马佛青马六甲州联络委员会和马佛青已于4月8日和4月15日分别正式致函马六甲州教育局局长(函件编号:YBAMMLK_JPNMLK_20250408[1])以及教育部部长和副部长(函件编号:XXVIHQSA01797)要求关注此事。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获得任何回应。
“马佛青对于当局的沉默深感遗憾,尤为关注学生宗教自由与参与宗教性质课外活动的基本权利,是否获得保障。”
马佛青严正敦促相关当局尽快恢复士兰道国中佛学会的运作,以体现对宗教多元、学生权利及校园和谐的尊重与保障。
马佛青呼吁各方正视此事,以学生的福祉和校园整体的和谐为重,尽速妥善处理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