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去年房贷申请破6350亿 今年房市需求仍强劲

(吉隆坡13日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购房需求,在2025年预计将保持强劲,这得益于2024年高达6350亿令吉的房贷申请额。

根据MIDF研究机构的报告,2024年房地产贷款申请量增长了4.9%,反映出市场的持续需求。

该机构指出,这一趋势主要受到疫情后经济复苏,以及关键催化因素的推动,例如柔新经济特区(JS-SEZ)和柔新捷运(RTS),这些因素增强了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MIDF研究机构预计,房地产公司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稳健的盈利,为全年画上一个积极的句号。

这一乐观前景的支撑因素,包括稳定的新房销售、现有项目按进度推进,以及劳动力短缺问题未对项目造成干扰。

与此同时,大多数开发商在2024年设定了略高的新销售目标,目前销售情况也进展顺利,预计更高的新房销售量将推动2025年的盈利增长。

MIDF研究机构对2025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保持乐观,并预计购房兴趣将继续保持强劲。

“随着大多数开发商即将宣布新的销售目标,我们预计今年的新房销售势头将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

“大马房地产市场整体健康,滞销房产数量下降,同时受到柔新经济特区、柔新捷运,以及数据中心开发的激励。”

首选马星金群利

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选择方面,MIDF研究机构首推马星集团(MAHSING,8583,主板产业股)和金群利集团(MATRIX,5236,主板产业股)。

这两家公司均被评级为“买入”,目标股价分别为2.09令吉和2.60令吉。

“我们对马星集团持积极看法,其新销售前景受到可负担房屋项目的强劲需求,以及积极的土地储备收购的支持。”

“此外,我们认为大马宏愿城(MVV City)将成为金群利集团的下一个增长催化剂。”

大马宏愿城项目占地2382英亩(约964.2公顷),总开发总值(GDV)达120亿令吉。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财经

债务规模再扩大 中国房企迎化债大潮

(北京22日讯)中国官方努力稳楼市的当下,债务问题仍是压在中国房地产企业头上的一座大山。

《联合早报》报道,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中国房企债券到期规模将达到5257亿元人民币(3285.6亿令吉),比去年的4828亿增长近9%。

据光大证券统计,不考虑回售,今年前三季房企境内外到期债券规模达5487亿元(约3429亿令吉);其中第二季债务压力较大,达到1929亿元(约1205亿令吉)。

庞大的债务压力,导致今年以来违约房企数量大幅增加。投资分析软件DM查债通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已有至少80家房企出现债券逾期或债务管理事项。

这一数字已趋近过去近4年违约房企数量总和。据标普全球统计,2020年至去年4月,在境内、境外发生违约的房企数量分别为59和49个。

在本月“两会”(人大、政协年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被问到今年有哪些金融风险时坦言,房企的到期债务规模比去年更大,涉险房企是未来的一个风险点。

房企现金流持续承压

虽然与中国楼市上升期动辄上万亿的债务规模相比,今年房企面临的债务规模已大幅缩减,但在销售仍未回暖的背景下,房企现金流持续承压,债务压力仍然较大;与此同时,已经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依然面临再次违约的风险。

中国房企债务问题如何收尾,不仅关系到官方的“保交楼”目标能否达成,涉险房企如何在楼市下行期退场,也牵动着中国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端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研判,从官方的政策、金融机构的联动,以及房企的化债动作来看,下阶段债务对市场造成的风险预计会小于前一阶段。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官方通过“白名单”、收购存量商品房、专项债扩围等多项举措,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支持,为房企注入流动性。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22日,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已达5.6兆元(约3.5兆令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张晓端指出,这一系列动作让市场看到一些降低行业债务风险“比较明确的路径”,但很多政策还在探索过程中,显示出效果仍须一个过程。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受访时指出,防患化解房企债务是一项长期工作。

严跃进认为,如果企业能做好保交房,销售数据就能改善,进而便能“实实在在对偿债带来比较好的支持”。

债务重组转向削债

今年以来,部分房企债务重组已取得进展。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底,已有59家涉险房企披露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进展,其中14家已全部或部分完成债务重组。

与过去通过展期,以时间换空间不同,本轮房企债务重组策略转向削减债务,具体方式包括折价购回、债转股等。

例如1月完成10笔债券重组的房企融创,便是通过削债方案,将总规模154亿元的债务削减一半以上,成为首家成功削减境内债务的中国房企。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受访时指出,通过与债权人协商削减债务,或将债务转换为股票的债转股,都是一个行业收缩时正常的金融工具。

“企业碰到困难,行业又是下行期的时候,债主必须得认清现实。”

他说,中国目前有资质的房企有9万多家,但从经济学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不低,未来可能不再需要这样多房企,因此自然会有一部分退出市场。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间,中国千亿以上和百亿以上房企数量均大幅缩减,其中千亿以上房企从2021年的41家缩减至去年的11家,百亿房企则从158家减至86家。

傅方剑说,房企因为债务问题退出市场,必然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会产生坏账,债权人、投资者会承受一定损失,购房者也可能碰上烂尾楼;官方目前的保交楼政策,实际上是保障购房者的利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