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低收入群首选·年销冲68亿 廉价零售店前景看俏

独家报道:何燕羚

(吉隆坡1日讯)百货通胀,对价格特别敏感的消费者务求价廉物美及货比三家,廉价零售商店或固定价格商店(Dollar Store)顺势崛起,更成为B40和M40群体的最爱!

廉价零售商店近年快速兴起,并为传统超市带来激烈竞争,根据即将在大马交易所上市的Eco-Shop草拟招股书,由Frost &. Sullivan展开的独立市场报告指出,我国有超过10个廉价物品零售商,在全国各地拥有至少719间商店。

有研究数据预计,2028年国内廉价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令吉,较2016年的区区10亿令吉,翻了5.8倍,显然已成为零售行业的一股强大势力。

超过700间商店,看似很多,市场也许已经饱和?其实不然,相反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业竞争等方面都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未来数年廉价零售市场料续保持上涨趋势。

为何廉价商店“当道”?

● 通胀推升生活成本

● 经济下行能省则省

● 商品多元价廉物美

●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 更注重商品性价比

疫后消费者倾向平价店

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廉价零售市值在2016至2023年间,以每年激增19.9%的步伐急速扩张,从2016年的区区10亿令吉涨至2023年的34亿令吉,预计2023至2028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5.1%,市值到了2028年将扩大至68亿令吉,较2016年翻5.8倍。

根据调查公司令尼尔森(NielsenIQ )研究报告,B40和M40群体是廉价零售店的核心顾客群(各占47.4%和38.9%),3个月内至少光顾一次。

财务压力越来越重,预计将会有更多消费者倾向于廉价零售店,将为该市场带来客流量与销售额的双重增长。

冠病疫情成了廉价零售市场的一大助力,在2020年逆势增长4.6%,受惠于价格优势与商品多元化,疫情下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更高,使平价商店成为首选购物地。

渗透率仍不足 未来潜力巨大

相较国外的一些成熟市场,我国的廉价零售市场渗透率仍不足,未来增长潜力大。

Frost &. Sullivan报告指出,我国较迟引入廉价零售模式,以致无论是人均销售额或每百万人口门店数量,与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渗透率仍然偏低,可谓渗透率不足。

但反过来说,这意味着,市场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拉近与其他国家的水平。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廉价零售的人均销售额仅22.5美元(约98.8令吉),反观日本67美元(约294.2令吉)、加拿大195.2美元(约857令吉)和美国371.5美元(约1631令吉)。

至于每百万人口门店数量,大马是21间、日本84间,加拿大125间及美国118间。

在消费观念逐渐转向理性消费下,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而廉价零售店正通过高性价比的销售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价廉物美的需求,带动全球多个国家的廉价零售行业销售表现抢眼,既有企业不断扩展市场版图,也有新业者加速涌入,市场变得越来越有看点,反映出此行业的未来前景可许。

“一元商店”奠定新模式

廉价零售行业最初是以"所有商品单价一令吉"的零售模式起步。

后来,由于营运成本上升,商家逐步上调价格。

尽管如此,相较于其他零售商,这种以固定价格提供多元商品的商业模式,仍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消费价值。

廉价零售店销售涵盖多类的一系列日用品,包括家居用品、厨房用具、文具、玩具、健康美容产品等,也售卖部分食品杂货。这类商店采用固定价格模式,对店内大部分商品实行统一的标准定价政策,在经济型至中端价格定位区间,设置不同价格层级(pricing tiers)。

毛利逾20% 跑赢许多行业

别以为无利可图,廉价零售商凭借薄利多销模式,毛利(Gross Margin)实则可超过20%,比许多行业出色。

廉价零售店其实盈利可观,主要是运用薄利多销策略奏效,通过提供低价商品吸引大量消费者,依靠高销售量来达到盈利。例如,尽管单个商品利润微薄,但整体销售量大,仍可享受可观利润。
我们来一探究竟廉价零售市场领导者Eco-Shop,如何实现超过20%的毛利。

根据该公司向证劵监督委员会(SC)提呈的草拟招股书,旗下拥有Eco-Shop和Eco-Plus两种门店模式。

Eco-Shop采用固定价格策略,Eco-Plus则采用混合定价模式,其策略使公司能有效覆盖不同收入群体,分别满足B40(40%最低收入群体)和M40(40%中产阶级)的不同需求,从而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定位与消费者偏好高度契合,奠定了良好增长基础。

小商品大利润

此外,Eco-Shop通过大量自家品牌(home brand)的产品、每月更新库存单位、通过海外供应商直接采购,及拥有专属物流车队,可有效地把控质量和价格。

截至2024财年5月31日,全国拥有超过300间分店的Eco-Shop,营业额报24亿402万令吉,税前盈利达2亿4170万4000令吉,毛利达26.4%,税前赚幅也有10.1%。

别小看区区2令吉40仙的商品,它却能带来不俗利润。

简而言之,若业者要取得成功,必须在这三方面做到位,包括优化供应链和成本控制、商品多样化与快速更新和提供高性价比商品。

 

 
 

 

反应

 

财经新闻

Eco-Shop上市推升财富 李家发跻身亿万富豪

(吉隆坡22日讯)大马知名连锁零售商——宜购市场(Eco-Shop Marketing)非但吸引大批精明消费者,而公司即将上市,也让其大股东兼董事经理拿督斯里李家发跻身亿万富豪行列!

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估算,随着宜购市场本周五(23日)于大马交易所挂牌主板后,该公司的估值将达约15亿美元(约63.8亿令吉),成大马年初迄今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这也意味着创办人兼大股东李家发的身家将水涨船高,他所持股权市值预计高达11.5亿美元(约48.9亿令吉),迅速晋升亿万富豪之列。

若对比2024年南洋富豪榜,李家发的财富足以杀入榜单20强,排在第19顺位,稍低于已故柬埔寨赌王丹斯里曾立强。

曾立强生前掌管金界控股,在柬埔寨从事酒店和赌场业务,曾在南洋富豪榜高居第2位,但随着曾立强2023年逝世后,后代间传出争产纠纷,令其财富因而大幅缩水。

曾氏家族的财富在2024年也就“跌剩”52亿令吉,排在富豪榜第18名。

通胀赢家

目前,宜购市场于西马半岛经营着约360家店面,所有商品统一定价为2.60令吉,在通胀和生活成本压力渐增之下,透过平价零售商品迅速崛起,成为精明消费群体的首选。

Tradeview资本总执行长兼董事经理黄詝瀚向彭博表示,宜购市场过去两年的营收增长超过了50%,反映市场对廉宜日常用品的高涨需求。

不过,宜购市场仍需面临既有对手的竞争,包括同为马股上市公司的Mr.DIY(MRDIY,5296, 主板消费股),以及由中国企业经营的小型新型连锁店。

黄詝瀚表示:“我们认为,大马平价零售市场已趋饱和,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受限。”

尽管如此,宜购市场在招股书里强调,公司仍有可观扩张潜力,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每年新增约70家门店,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热心慈善

同时,黄詝瀚补充,早在宜购市场发展成全球知名连锁品牌前,李家发就以热心慈善在华人商界颇有名气。

他曾于2023年罕见公开露面,亲自向土耳其驻马大使递交价值100万令吉的捐赠,用以支援土耳其南部地震灾民。

回顾公司早前的历史,私募股权公司Creador于 2019年收购了宜购市场10%的股份,当时该公司拥有100多家门店。

宜购市场此次首次公开募股(IPO),将在5月23日登陆马股主板,预计筹集4亿1987万令吉,并在未来5年每年增设70家门店。

首发股活动的基石投资者,包括信恒资产管理公司、Albizia资本、Areca资本、瀚亚投资公司、凯洛斯股权公司、肯纳格投资公司、肯纳格伊斯兰投资公司、利安资金管理公司、兴业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兴业伊斯兰国际资产管理公司。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