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遇过这样的情况?一家公司看起来很棒,题材吸引、业绩成长、口碑也不错。你一买进,想着这回总算稳了,结果没几天股价就开始跌。
你安慰自己:“只是回调”,然后越跌越补,越补越心虚,最后你开始怀疑:“是不是市场看错了?还是我买贵了?
很多时候,不是公司不好,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出价太高了。
我们来换个场景想像一下,有个人经营一家咖啡馆,一年赚RM100,000。他告诉你:“我估值RM1,000,000,卖你10%股份,RM100,000。”
你换来的是什么?每年RM10,000的分红,等于要等10年才回本,前提是他年年都能赚这么多,还没有意外、没有竞争、没有调整价格。这就是本益比(PE)10倍,你会投吗?多数人不会。
但在股市里,很多人却愿意为本益比30倍、40倍、甚至50倍的公司买单。理由只有一句:“它未来会爆发。”
听起来像在投未来,其实是拿现在的钱,投明天的希望。
我曾见过一只科技成长股,当时业绩持续成长、新闻满天飞,本益比已经来到50倍。但热钱一退,哪怕公司还是赚钱,股价直接砍了30%,当然还有更夸张的。
不是公司出问题,而是你买的时候,价格已经包含太多美好幻想,只要成长稍微慢一点,市场立刻用价格让你清醒。

了解估值的涵义
你以为自己投的是“未来十年”,结果市场只撑你一个月就翻脸了。估值这回事,说难也不难,你只要问自己几句话就够了:
●现在这个股价,是不是已经把未来几年最乐观的预期算进去了?
●如果它未来成长放缓,我还能安心持有吗?
●同类型的公司,估值水平是怎样?我是不是冲动买贵了?
●我的决定,是基于数据,还是基于“FOMO,怕错过”?
在股市里,“买贵”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买贵了,还不断摊平、加码、安慰自己说“长期一定会回来的”。
当然你可以为好公司多付一点价钱,但要知道你在为谁买单、买得是否合理、值不值得那个PE溢价。因为在股市里,不是所有贵都代表有价值,不是所有便宜都意味着低估。
贵的东西,就必须跑得更快,成长得更好,才能撑得起你付出的价格。
价格不等于价值
你花RM300买件衣服,它得穿得出门体面、质感;你花RM30买件T恤,就算掉色也还能接受。股票也是一样,价格不等于价值,关键是它值不值得那个价。这值得思考。
你不是在炒股,你是在选合伙人。
你要了解他靠什么赚钱(财报)、跟谁一起干(管理层)、走的是哪个行业(趋势)、未来还能不能跑得远(成长性),最后,才决定这个股价,值不值得你拿真金白银买入。
股市没有绝对对错,只有愿不愿意、值不值得、买得安心不安心。
选对企业、选对价格,市场才可能还你一个稳稳的未来。很多时候,不是你看错了公司,而是你出手太冲动,出了一个不该出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