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全国39地点设路灯路标 提防驾车人士误伤野象

(吉隆坡12日讯)大马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在39个地点设置路灯路标,提醒道路使用者已进入野生大象群来往两个森林的道路范围,驾驶者应减速并小心驾驶,避免误伤野象。

野生动物局和工程部在有关野象经过的地点设置路灯和路标,除了提醒道路使用者注意安全,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保护我国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该局今午在脸书发布通告,并配图提醒遇见野象时的注意事项,即勿焦虑、勿鸣车笛、勿下车、勿靠近大象以及勿投掷物品。

另外,遇见大象时应停下车辆,让大象越过;若是夜晚,则应降低车灯亮度。

相关新闻:

疑似悼念死去小象 母象返事故地点徘徊

罗里撞毙小象 母象为救幼崽拒离开

 

 
 

 

反应

 

言论

大象记得,那我们呢?/骆雅蕙

5月11日凌晨2时50分,宜力东西大道上,一头小象被运载家禽的罗里撞死。司机无责,浓雾弥漫,道路无灯。母象守护幼崽尸体近5小时,那一幕静默的守望,震撼人心,也刺痛了国人的良知,促使更多人开始正视野生动物在这条公路上的死伤问题。

大象记得。它们记得同伴的面孔,记得水源的位置,记得生命倒下的地方。母象怀胎22个月,是陆地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孕期,再加上4至5年的哺乳期,她们与幼象之间的羁绊深沉如海。动物行为学研究显示,大象在失去亲人时,会深陷哀伤,甚至出现类似人类的悲痛反应。

而我们人类呢?我们是否还记得,那条切断森林心脏的公路?宜力森林是全球最古老的热带雨林之一,横亘亿万年,是大象穿越季节、寻找水源和食物的必经之地。然而,东西大道,却将这条生命线一分为二。

数据显示,过去5年,马来西亚半岛已有8头大象死于车祸。今年不过半年,类似事故已发生3起。自2020年起,关于人象冲突的投诉已逼近5000宗。

2016年研究指出,道路与农业开发已导致象群活动范围缩小了68%。换言之,我们所谓的“发展”,正在蚕食生态的最后退路。

2015年,政府在宜力建了一座动物天桥,斥资2,600万令吉,仅200米长。

面对数百平方公里被切割的森林,这座天桥更像一座象征性的生态纪念碑。

至今,生态天桥网络尚未成形,野生动物通道也未被纳入所有基础建设的强制生态评估中。

绘制物种迁徙图谱

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明确指出,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不可偏废。我们是否真正将生态考量纳入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央森林脊柱计划”是否建立了跨部门协调机制?生态补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否设有明确指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永续”不过是空谈。

但我们并非无路可走。森林研究所(FRIM)早已提出科学规划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议;马来西亚自然协会(MNS)持续绘制物种迁徙图谱,推动公众参与。

在登嘉楼,一群无名保育志愿者靠着有限资源,在路口架设警示牌和感应设备,只为给下一头穿越马路的大象,多留一线生机。

我们应让生态走廊不再只是空洞愿景,而成为制度基石;让每一条新建道路都必须进行生态影响评估;让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止于种树与捐款,而是积极参与生态天桥的建设与维护。

我们是否愿意停下脚步,用心倾听,重新拥抱与自然共生的可能?

大象以沉默的哀悼提醒我们:永续,是人与自然之间最深刻的契约。它无声,却长存。大象记得,那我们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