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清真认证,你情我愿/黄子诚医生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宣布,内阁议决不会强制所有食品经营者取得清真认证,维持自1974年实施以来的自愿性认证方式。这项宣布,让许多饮食业者放下心头大石,也为这几天闹得满城风雨的争议划下句点。

由于属于自愿性质,许多食品业者即使没有出售酒类或猪肉,也不一定会去申请清真认证。他们很多都会把自己标榜为无酒无猪肉餐厅,以便迎合我国回教徒市场。这样的营运模式,不仅让餐饮业者能够服务到回教徒顾客,也让后者可以在食物上有更广的选择,实为双赢局面。而这样的折衷方案,也是我国多元文化的写照之一。

当然,并不是所有回教徒都能够接受在没有清真认证的餐厅用餐,而这些标榜无酒无猪肉,但又没有清真认证的餐厅,就成了他们饮食选择上的灰色地带。在与其他族群用餐时,也会带来一些困扰。有些时候,例如在公司聚餐时,他们对清真认证的坚持,或许还会换来歧视或排斥。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也是我们身为非回教徒群体所应该顾及。

强制认证本末倒置

也许是基于这样的困扰,首相署(宗教)部长拿督纳因莫达才会指出,大马回教发展局考虑强制清真认证的措施。然而,这样的措施在非回教徒社会引来的争议及担忧远远大于赞同的声音。

当中主要的斟酌点,就在于强制措施上。在自由交易的市场上,在没有危机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任何的强制认证都显得本末倒置,也抹杀了消费者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其实,大马的清真认证可谓全球闻名,更是许多国家产品要打入国际回教市场时争相取得的认证。我国的清真要求,比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更加严格,因此更获得回教徒社会的认可和接受。能获得大马清真认证,基本上就能打入任何的回教市场。换个角度来想,这对食品业者来说,其实是一个卖点,可以协助他们开拓市场,拓展业务。

虽然已经决定沿用自愿认证模式,但如果政府有意鼓励更多食品业者获得清真认证,就必须做出相对应的努力。简化申请程序、合理化收费、加快审核速度、优化申请条例,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清真认证在餐饮业者,尤其是非回教徒业者的接受程度。毕竟,对后者来说,清真认证的迫切性其实不高,如果无法让申请简单化,那他们何苦为难自己呢?

有麝自然香,清真认证如果能够证明其性价比,肯定可以获得更多餐饮业者的支持。毕竟,要完全符合清真条例,并不是纯粹无酒无猪肉这么简单。在食物准备过程、卫生管理等方面,也都还有不一样的条例必须符合。

大马回教发展局如果真的有意推广清真认证,那么就必须向餐饮业者展开宣导及推广清真含义,并非以强制方式推行,引来反效果。

清真认证,继续你情我愿,这是个昌明决定,也符合国情。

 

 
 

 

反应

 

灼见

赢了,但也输了/黄子诚医生

吉隆坡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搬迁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但也赶在开斋节结束前,因成功获得庙方愿意搬迁,得以平息。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主持了新回教堂的动土仪式,将其命名为昌明回教堂。

风波起源是发展商要求庙方将庙宇搬迁,理据为该地段在2014年就被吉隆坡市政厅卖给了发展商,而现在要进行地段发展,根据法律庙宇没有不搬迁的理由。但把时间推前6年,该庙宇是在2008年由吉隆坡市政厅选址将其从其他地方搬迁过来,原因也是原有地段要被用来进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是庙宇非法占地,而被要求再搬迁,也变得非常无奈。

应规范宗教场所用地

无可否认,该地段的确不属于庙方,因此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以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这起风波,在马来西亚,还有几个这样没有拥有自己土地的宗教场所呢?宪法阐明我国各个宗教需要获得尊重,就凭着这点,政府就有义务规范宗教场所用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地段名义转到宗教场所管理方名下,要不然就是由政府统一管理,但不可以贸然把地段卖掉,导致同样问题重演。

值得庆幸的是,这场风波并没有升级为更加激烈的宗教冲突。在多元宗教文化的大马,近年来有逐渐趋向极端化的现象。这场风波如果到最后双方还是僵持不下,很有可能成为点燃更大怒火的火苗。即便已经获得新地段搬迁,这样的安排,整体上还是冲击了兴都徒,或整体非回教徒的观感。除了认为吉隆坡市政厅处理不当,更是对团结政府的态度感到失望。

在这个敏感课题的处理上,团结政府虽然摆出诚意,也成功为庙方安排到临近现有地段的新地点兴建庙宇,但作为首相的拿督斯里安华,却高调出席回教堂动土仪式,更将其命名为昌明清真寺。这无疑是在兴都徒伤口上撒盐,也破坏自己作为全民首相,以及昌明政府的整体形象。对于观感大于一切的政治来说,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为安华在非回教徒群体带来任何加分。

涉及宗教的课题在马来西亚虽然敏感,但国人从小就被教育包容,并且尊重其他宗教。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没有明文规定,大马人很自然地就会尊重其他宗教禁忌的原因。例如,在斋戒月期间,非回教徒就会选择避开回教徒的地点用餐。对于兴都同胞不吃牛肉的禁忌,在宴请他们做客时,主人家还是会提供其他选择。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奈何在庙宇搬迁上,整体处理方式却让人觉得不够具有包容性。

整起事件,表面上看起来圆满结束,庙方得到新地段,而回教堂也可以按照计划兴建,但这个方案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各方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案例将会成为未来类似风波的依据,让处理同样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毕竟,这回的平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双方都肯退一步的基础上,在其他案例上,这个变数会否保持不变,就很难说了。

所以,团结政府声称事件得到圆满结束,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但其实更深一层来看,各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赢了,但其实各方,尤其是团结政府及安华本身,其实已经输了。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