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北京 地下摇滚
捕风捉景|何凯晶(建筑系硕士生)
我肯定不是要介绍什么来自北京的乐队,反正你可能不会认识或者记得,因为乐队们的名字都特别“难”听:比如声音碎片、痛苦的信仰、反光镜、二手玫瑰、重塑雕像的权利……想象中国大街小巷显摆的红布条各种振奋人心的字句,顿时觉得这些乐队的名字晦涩难登大雅之堂,其实说的就是另一面的北京。
如果说历史上都有一些重要的音乐时刻,比如披头四(the Beatles)为首的60时代,胡士托音乐节(Woodstock's festival) 40万人的爱与和平,至今还在某些人的歌里单循环。
而中国的音乐高光时刻,就在不远的80年代,刚结束文革向世界打开大门,大家大声合唱崔健的《一无所有》,可是这种“无”的表述,是一种无限生命力的想象,随之掀起了躁动的摇滚浪潮。

鼓楼区并列的3个著名后朋克酒吧:Temple、Dada、疆进酒,舞台和观众的距离其实只有一支麦架的距离。
映射对生活无望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民间,往北京去的人越来越多,商业价值越来越高,政策开始紧缩,玩音乐的人变多了,创作空间却变少了,于是大家都往地下去了,捧出了Joyside,PK14 从地下文化出来的乐队,他们一首握着酒瓶,一边唱着 “I want beer”、“I can't live without cigarettes” ,映射一种对生活的无望——“说好的希望呢?”
后来2019年Joyside 解散了,贝斯手转行开了间酒吧,开办的目的也很单纯,和多数酒吧一样,就是为了满足圈内的酒精社交,乐队离不开live house,live house 离不开乐队。新裤子乐队唱着 “我从鼓楼走到MAO” ;木马乐队唱着“今夜闯荡SCHOOL,决胜喝花之路”(注:喝花代表醉得开心),日常就藏在他们的音乐中。
北京这座城市,任何店只要能经营超过10年都能叫得上是老店了,店突然倒闭很正常。神奇的是,即便愚公移山,D22,麻雀瓦舍倒闭了,另一边招待,疆进酒又重开了,每每开张当日,又是乐队好友们重聚之日,大家都在默默支撑着生生不息的酒吧乐队版图。

在SCHOOL 演出的新乐队二向箔,酒吧就是他们的孵化器和竞技场。
摇滚文化自成一格
常有人说北京摇滚圈被边缘,毕竟在中国审查严谨的语境里,出不去进不来,于是大家自成一格,才形成独有的摇滚文化。别说有时做音乐是一种爱好或者技术专业,中国多数的摇滚乐就是一种对现状无奈呐喊的出口,特别直率,特别冲。
80年代至今才短短40年,这些人离我们不远,甚至很近,有的当了父母,有的找了正职,在新一季“乐队的夏天”,这些老牌乐队重新组合出现在大众眼前,从地下走到了地上,摇滚终于以综艺的形式展现了其商业价值。

糖果livehouse 一年一度的“文雀汇”后摇音乐节,后摇是一种纯器乐演出的后现代表演形式。
直面音乐原生力量
遗憾的是,乐队的精髓往往就是在于现场,转播后画面多精致,也抵不过私下离开了电视台的他们,午夜又重新出现在巷间酒吧,鼓手打一半喝醉了,甚至一首歌都没有办法演完,台下随时有人可以上去尬吉他,大多数观众也从来不挑乐队,来了就是想听一场现场,合眼缘的就纳入自己的收藏歌单。
我觉得在北京的酒吧,你会直面一种音乐的原生力量,来自于呐喊的纯粹。如果你喜欢音乐,并喜欢它的艺术性和政治性,如果还有机会到北京,爬了长城看了紫禁城,晚上不想到后海人挤人,不妨考虑去听一场地下演出,不用特别打扮,像五条人一样赤脚拖鞋随性就好。如果觉得还不错,请别拍手,要大声喊牛逼!(注:后海是北京著名的商业驻唱酒吧街)

Modernista酒吧偏外国人氛围,形式也多元,图为每周二主题绘画夜,模特儿会不停变化身上浮夸的服装,宛如时装秀。
推荐阅读:
[1] 北京地下摇滚:与世界隔绝的中国声音[201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8009283
[2] “校长”刘非:中国摇滚乐需要我[2019]
https://zhuanlan.zhihu.com/p/77353179
[3] 愚公移山“漂流”15 年,北京最老牌live house会在哪里继续?[2019]
https://www.qdaily.com/articles/61923.html
[4] 决定“逃离北京”的Livehouse们[2020]

由“摩登音乐”厂牌举办三天两夜的草莓音乐节,也是中国的摇滚盛会,图为正在演出的窦唯。
“以斗争回击抹黑” 中外交部:我们是战士

(北京18日讯)中国外交官近几年因发言风格强悍而被外媒称为“战狼”,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宣称,面对“少数反华敌对势力”,外交部发言人就是“战士”。
由中共中宣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4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17日在北京举行,郭嘉昆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外交部要主动发出中国的声音,“以斗争回击抹黑”。
对于外媒曾用“战狼”形容中国的外交官,郭嘉昆说,舆论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少数反华敌对势力固守意识形态偏见,对华抹黑攻击从未停歇。面对毫无底线的恶意污蔑,发言人就是‘战士’”。
郭嘉昆还说,中国外交部去年共举行了230场例行记者会,答问2500多次。中国外交部只有及时主动发声,才能让中国声音抢占第一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