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史上最大加密币窃案 Bybit遭骇客偷走66亿

(纽约22日讯)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遭遇骇客攻击,分析师估计此次盗窃案导致近 15亿美元(约66.5亿令吉)的代币损失,成为加密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骇客攻击事件。

研究人员认为,此次攻击可能由朝鲜骇客所为。

彭博报道,Bybit总执行长周奔(Ben Zhou)周五在X平台上发文称,一名骇客控制了Bybit的一个离线以太坊钱包。

链上分析师ZachXBT在Telegram 上表示,该钱包通过一系列可疑交易共流出了约14.6 亿美元(约64.7亿令吉)资产。

研究机构 Arkham Intelligence也证实了Bybit约14亿美元(约62亿令吉)的资金外流,并在X平台上指出,“这些资金已开始转移至新的地址,并正在被出售。”

根据区块链分析公司Elliptic的数据,此次骇客攻击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加密货币盗窃案,超过了2021年 Poly Network遭遇的6.11亿美元(约27亿令吉)盗窃事件。

区块链安全公司Halborn的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罗伯·本克甚至表示,这是“史上最大的一次盗窃案,不仅限于加密行业。”

Bybit称客户资金安全

为了安抚用户,周奔在X平台进行直播,强调交易所已与合作伙伴达成桥接贷款协议,并获得了约80%的资金以弥补损失。

他表示,Bybit 仍在努力追回资金,并将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追究骇客的责任。

“你的资金是安全的,我们的提现功能仍然开放,” 周奔在直播中说。

他身穿带有Bybit标志的黑色T恤,并补充道,在骇客攻击发生后,交易所已处理了超过70%的提现请求。同时,他表示 Bybit 目前并未购买以太坊来弥补被盗资产。

损失相等于9%总储备

Bybit成立于2018年,是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总部位于迪拜,日均交易量超过360亿美元(约1594.8亿令吉)。

根据 CoinMarketCap 提供的储备数据,Bybit在遭遇骇客攻击前,交易所内资产总额约162亿美元(约717.7亿令吉),因此被盗的以太坊资产相当于其总资产的约9%。

Bybit在2023年6月成为全球交易量第二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部分原因是FTX破产后,该平台填补了市场空缺,并推出了以数字代币作为保证金进行杠杆交易的服务。

“当FTX崩溃时,我们看到了机会,” 周奔曾在去年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

骇客拆分至多个钱包

根据研究公司Nansen的分析,被盗资金主要包括价值约11.2亿美元(约49.6亿令吉)的以太坊,以及剩余部分的以太坊衍生代币(如stETH)。

骇客首先将代币转移至一个钱包,然后再拆分至40多个钱包。

攻击者随后将所有的以太坊衍生代币转换为以太坊,并以每笔2700万美元(约1.2亿令吉)的方式,分批转移到10多个额外的钱包。Nansen表示,部分被盗资金仍存放在这些钱包中。

研究机构Arkham Intelligence认为,Bybit此次骇客攻击,与朝鲜骇客组织“拉撒路集团”(Lazarus)有关,并指出加密研究员ZachXBT已提交确凿证据,表明该组织是此次事件的幕后黑手。

骇客肆虐市场动荡

此次大规模盗窃事件发生后,以太坊价格从当日高点下跌近8%。其他加密货币市场也受到波及,比特币从当日高点回落近 5%。

此外,受影响的还有Ethena Labs发行的USDe代币——一种被称为“合成美元”的加密货币,其价值短暂跌至0.98美元。

不过,该项目方表示,尽管Bybit是其部分交易平台之一,但USDe仍然保持完全抵押。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比特币破11万美元 加密市场迈入新时代/陈进融

在全球投资者瞩目之下,比特币价格于2025年5月8日正式突破每枚十万美元的历史大关,进而在22日更上一层楼突破11万美元创下新高。

此轮上涨不仅推升比特币市值突破2.22兆美元(约9.5兆令吉),更标志着加密货币正从投机资产,逐步迈向制度化、全球化的新阶段。多项宏观经济与政策性因素交织下,市场正重新评估比特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市场情绪与结构性共振

根据CoinDesk和TradingView的综合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在亚洲交易时段中段越过10万美元,几天后,比特币在亚洲早盘一度上涨2.2%,触及11万707美元,随后略有回落。

在短短一周内,比特币从9万3000美元攀升逾18%,成交量亦同步放大。

市值方面,比特币目前总市值已达2.22兆美元,几乎等同于全球第三大市值公司苹果公司的75%。与此同时,以太坊等主要加密资产亦同步走强,整体加密市场总值重新站上3.5兆美元(约15兆令吉)关口。

此一时刻,对于整个数字金融生态而言,是具象征意义的转捩点。

推动因素一:宏观经济结构再调整

近期,比特币价格上涨与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密不可分。

首先,美国与英国于5月初达成新一轮自由贸易协定,在避免关税加剧的背景下,成功稳定全球市场情绪。美国通胀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2.8%,低于预期的3.1%。

投资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提前于第三季度降息,为风险性资产带来正面推动。

比特币长期以来被部分投资者视为“抗通胀资产”,尤其是在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其市场表现往往领先传统资产。此外,在高利率环境逐步告终的前夜,比特币作为全球流动性回归初期的“流动性接受者”角色,再次被验证。

推动因素二:机构资金重新涌入市场

若说2020年代初期的加密市场仍属散户主导,那么现阶段的突破更多来自机构投资者的坚定布局。

2025年5月6日,战略投资公司Strategy Group正式宣布购入1万3390枚比特币,总值约13.4亿美元(约57.6亿令吉)。

该集团执行长在公开信中表示,“比特币是数字时代的主权资产,亦是新一代央行储备替代品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inbase近期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被认为是传统金融市场首次将“加密资产基础设施平台”纳入主流指数体系。此举对于金融机构及养老金基金而言,意味着加密资产配置门槛进一步降低。

贝莱德、富达(Fidelity)、ARK等重量级资产管理机构,也不断通过ETF及衍生商品参与比特币市场,提升了整体市场的深度与稳定性。

政策层面:“国家战略资产”定位推动信心

今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指示财政部与美联储将比特币列为“战略储备资产”,并纳入美国数字主权资产储备框架。

该行政命令的主要目标包括:

●探索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储备效能;

●支持美国境内矿业合法化与绿色能源融合;

●推动美元稳定币与比特币的支付协同机制。

此项政策对市场具有重要的信号意义。长期以来,加密资产因政策不明朗而承压。而当全球最大经济体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承认比特币存在价值,其间接提升了全球市场的信任与资金流入。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日本金融厅亦陆续表示将对比特币展开“中立且开放”的研究和评估,为未来监管路径铺路。

市场展望: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面对十万美元的整数关口,不少分析师提出,市场已逐步迈入“制度化交易阶段”,即价格走势不再单一依赖散户热度,而是受资本配置、政策路径与宏观指标共同主导。

摩根士丹利技术分析团队指出,比特币若能站稳十万美元以上,下一目标位将集中于11万8000至12万5000美元之间。但亦有观点认为,当前技术面已处超买区域,不排除短期内出现调整压力。

另一方面,美国国会正审议《GENIUS法案》,该法案若获通过,将确立对稳定币发行商与加密交易平台的统一监管规则。届时,整个市场的合规化预期将进一步增强。

潜在风险:泡沫重现或系统性风险?

值得强调的是,在乐观情绪之下,仍有声音警示:比特币并非无风险资产。

首先,其波动率依旧高于传统股票、债券市场,单日涨跌幅超过5%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若宏观预期反转,如美联储意外延迟降息、地缘冲突加剧等,可能迅速引发回撤。

其次,资金高度集中于大型平台(如Binance、Coinbase),若出现黑天鹅事件,或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例如,2022年FTX暴雷事件即是前车之鉴。

再次,加密货币依旧面临监管不确定性。若出现监管逆转、政策高压,亦可能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打击。

结语:从数字资产到数字秩序

比特币突破十万美元,远非仅是技术图表上的新高点。它更象征着数字资产正从“另类投资”逐步演变为“制度型金融构件”。

在流动性环境重塑、全球货币博弈、新一代技术变革背景下,比特币可能成为国家金融战略、跨境结算与主权数字资产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然而,越是接近主流金融体系,比特币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制度规范也将水涨船高。如何在“去中心化”与“制度合规”之间取得平衡,将决定比特币下一阶段能否真正站稳“全球价值锚”的地位。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