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开放背后 中俄关系微妙变化

让海参崴成为中国的“内港”,确实显示了中俄地缘政治微妙的变化。
报道:丁果
俄总理米舒斯京率团访华,将两国贸易目标提升至2000亿美元。俄向中开放海参崴,两国抱团取暖,但因历史问题也互有戒心。
如果说G7广岛峰会加大了西方集团对抗俄罗斯和中国的步伐,那么,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率领庞大的商贸代表团访问中国,力图增加俄中双边贸易至2000亿美元的目标,也就没有任何意外之处。
而就在俄总理访华前夕,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同意增加俄罗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中国东北吉林省内贸货物中转口岸,6月1日生效,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加上俄总理在中国期间也与中方领袖讨论了共同开发远东的前景,助长了各种解读的涌现,以至于俄中双方的舆论和专家纷纷出面,来降低海参崴开放带来的各种周延解读杂音。
海参崴处于东北亚中朝日俄4国交界区域,是整个欧亚地区的交通枢纽地带,如今这个被俄罗斯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地名的俄语意思就是“征服东方”)的港口城市是俄罗斯在远东的第二大城市。
海参崴为贸易军事重镇
海参崴同时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其最大的太平洋港口,军事上更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正因为地处要冲,故而在殖民地时期,有着让中国倍感耻辱的记忆。
一个半世纪以前,沙俄帝国通过《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让大清帝国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百万公里土地割让给俄罗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也由此奠定了俄罗斯远东现代疆界。

中国要回失土前奏
也因为如此,当海关总署宣布海参崴作为国内中转口岸时,网民一片欢声,联想到在俄乌战争中,中国官方要求涉及这个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的名字要括注“海参崴”,有人就乐观估计这是中国要回近代被割让失土的前奏,引发海内外关注。
以至于像“鹰派名嘴”金灿荣都会出来澄清,谓这种夸大的解释与现实不符。
中俄在1994年已经解决边界争议,中方并无合适理由重提不平等条约的割让土地问题,再加上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重镇,以俄总统普丁这样怀抱中兴帝国愿景的政治强人,不可能因为乌克兰战事的困境就会“拿土地换援助”。
要知道,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曾经赠送秋田犬给普丁向他示好,当时安倍晋三计划以两岛纠纷先行解决为妥协,期待在北方四岛的领土纠纷上可以突破,因此在2012年又提出再赠秋田犬,却遭普丁拒绝,谈判也就告吹。
提升远东开发速度
由此可见,普丁对俄罗斯领土的执着是难以改变的。
也因为普丁对克里米亚和乌东领土有野心,且乌克兰的战略地位几乎等同于俄罗斯的“子宫”(安倍引用了中亚一位领袖的“说法”),导致俄罗斯为了抵制北约东扩而犯险侵犯一个主权国家。
因此,俄罗斯同意向中国开放海参崴,显然是为了提升远东开发的速度,为俄国的战争经济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为了突破西方对俄国日益紧逼的制裁。
俄罗斯对中国的防范
因为历史的因素和地缘政治的理由,俄罗斯对中国在其东方边境的“历史反扑”是相当有戒心的。
理由很简单,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占俄国土总面积达36%,但只有700万人口左右,从1991年至2010年的20年间,有将近180万人口迁出远东地区。在俄罗斯远东,平均每平方米只有1个左右的居民,而在相邻的中国,东三省有1亿多人口,相当于每平方公里170人左右。
因此,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0年,东北地区的民众就以跨境贸易为由,大举进入西伯利亚,导致莫斯科最终提出某种“排华政策”,防止中国人变成永久居民。
为了防范中国,在俄乌战争或者更早在克里米亚吞并之前,普丁期待中日韩三国来共同开发远东地区,让它们彼此竞争和牵制,而不让中国一枝独秀。
当年安倍曾经从2016至2019年,连续4年参加普丁亲自主持召开的远东经济论坛。
如今俄乌战争爆发,日韩都已经加入西方制裁俄罗斯以及支持乌克兰的行动,导致远东地区需要再加速发展的时候,只有中国可以参与。
因此,向中国做出必要让步,吸引中国的投资开发,成为俄罗斯不得不做的选择。
中国借势拓展地缘战略
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让海参崴成为中国的“内港”,确实显示了中俄地缘政治微妙的变化。俄罗斯不得不向中国倾斜,故而在中亚、远东等地区被中国“占了上风”,但莫斯科仍然没有到沦为中国“附庸”的地步。
而中国在目前西方的敌视和脱钩的大环境中,乐得利用俄罗斯的弱势拓展自己的地缘政治战略。
海参崴成为中国内贸货物中转口岸,对中国的传统重工业地区东北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因为东北的货物在国内的运输穿过中俄边境,通过海参崴港口出海,再在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卸货,一方面可以免去了在国内兜兜转转运输的巨大成本,另一方面中国在支付俄罗斯使用费后,可以按照国内货物流通来处理运输货物,不必经过进出口的繁杂程序,大幅减少运力成本。
拓展吉林跨境运输范围
为了配合海参崴内货物跨境合作,中国海关总署决定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业务范围,“同意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浙江省舟山甬舟码头和嘉兴乍浦两个港口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
这样一来,就给东北地区走出常年的衰退而重新崛起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有航运专家表示,吉林、黑龙江的货物借助境外港口南运,除了减少成本,也有利于中国加强与近邻之间产业链、供应链的联系。
更有网友指出,东北近些年经济没有起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北没有一个真正的出海口”。
打通东北运输脉络
其实,除了海参崴,中俄合作的北极航道,也就是冰上丝绸之路,也已经开动,到2024年全面通行,将彻底打通东北的运输脉络。
而中俄合作的黑龙江大桥和同江大桥(中俄首座铁路大桥)在疫情中开通,也给俄罗斯和东三省的经贸交往大添助力。
事实上,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中俄经贸大幅度增长,东北经济终于出现重新起飞的现象,海参崴的开放可能成为东北经济再度崛起的强心针。
从刚刚出炉的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吉林经济增长达到8.1%,排名全国第一。
黑龙江增长5.1%,辽宁4.7%,都是第一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同一季度,吉林对俄出口暴增两倍以上,黑龙江和辽宁对俄出口增加近一倍。
东三省得益最多
中国在乌战的“中立地位”遭西方国家抨击,中方派遣调停乌战的特使李辉也在欧盟国家遭遇瓶颈,但中国确实也是乌战获益者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中俄经贸合作的新突破。
今年1到4月,中俄贸易额增逾40%,超过730亿美元,按此势头,突破俄总理访华时揭示的2000亿目标应无悬念。
但北京应该清楚,中俄之间有帝国主义殖民地时代的旧怨,也有文革期间中苏边界战争的新恨,一如俄罗斯对中国在远东的扩张始终敏感,中国尤其是东三省的民众对俄罗斯出尔反尔的性格也不信任。
但在西方全力围堵中俄之下,中俄携手合作、抱团取暖成了必然选择。
在可见将来,即使俄乌走上谈判桌、战争暂停,这种合作的大趋势仍不会变化,中国东三省一定是这种大趋势下最大的获益者。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海参崴东方经济论坛 普丁4日晤安华

海参崴东方经济论坛今年主题是“远东——2030,共同努力,创造机遇”。
(莫斯科3日讯)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3日起一连4天在海参崴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丁4日将与大马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举行双方会谈,讨论俄马合作、经济议题、国际和地区问题等。
他也将在6日发表演讲,期间将与出席论坛的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举行会谈。
克里姆林宫表示,普丁结束蒙古行程后,4日会转抵海参崴。
东方经济论坛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远东——2030,共同努力,创造机遇”,已有逾650名俄企负责人和44间外国公司的负责人确认参加,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地,多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也将出席。
俄罗斯会展基金会发布消息称,预计将有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人参加该论坛活动,期间将签署重要协议,旨在发展俄罗斯联邦企业、政府部门和地方的合作,包括与外国合作伙伴的合作。
根据计划,是次论坛工作计划框架内举行近100场活动,包括俄罗斯企业家与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伙伴的企业对话。
东方经济论坛旨在鼓励外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去年吸引8000亿卢布(约392亿令吉)新投资。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