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者忧未来恐全面进口 盼政府挺本土五金制造

本地五金业者建议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来提升工具生产。(档案照)
报道:廖梅芳
(吉隆坡18日讯)尽管国内大部分中小五金来货都是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加重,但业者认为,在本地需求量及人口不高等因素下,我国目前还不会面临需全面进口五金的困境。
据了解,国内近80%的中小五金都是依靠进口,主要是中国,只有少数是本地生产,不过相信泰国和印尼近来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五金业,必然会给业界带来出口竞争。
建议政府支援生产
为了避免我国将来只需靠全面进口中小五金,从而对建筑等行业造成冲击,五金业代表建议政府,考虑提供资金和技术来提升本地的五金工具生产。

苏德招
针对有关问题,马六甲五金机械建材磁商联合会主席苏德招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打从他从事五金业以来,国内大部分中小五金都是如此,但相信在需求低及人口不高之下,我国仍不会全面进口五金。
从事五金业近50年的苏德招透露,中小五金尤其是锤子、扳手、螺丝钻、铁钉和鸡公车,因生产原料和人力等种种不便和欠缺,使到本地的生产裹足不前。
“政府或许可考虑提供资金和技术来提升这类五金工具的生产。”
他透露,五金商过去曾向政府提出打造五金工业园的概念,结合所有五金行业,带动国内五金行业发展。不过这个概念至今不成形。
“本地生产的人力约6至70%为外劳,由于中小五金的国内需求不大,人力上还应付得来。
“这里的市场和消费不大,出口又不够竞争力,所以本地生产并不多。”
他指出,建筑业跟五金行息息相关,发展项目少,也连带影响五金行的生意。
同行竞争问题不严重
针对五金批发同行之间是否存在恶性竞争,也是马来西亚五金批发商公会理事的苏德招说,目前并没有行家因商业竞争被打倒,有关情况尚属“中规中矩”。
提及五金价格的起落,苏德招说,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主要的钢材生产国和出口国,俄乌战争的爆发,打乱了供应链,加上中国在冠病时停厂,铁料等产品价格都上涨。
不过他说,到了2022年下半年,价格恢复平稳后,就开始出现低价抛售的竞争市场。

刘庆和
竞争激烈利润微薄
从事五金批发逾30年的马来西亚五金批发商公会会长刘庆和指出,五金批发是赊账交易,账期太长或烂账,都是难缠的问题。
“五金是非统制品,所以这行很少接触政府部门,反而跟银行有更频繁的往来。”
刘庆和在上个月举办的马来西亚五金批发商公会的新春团拜午宴上提到五金批发行业一年比一年难做,近年来这个行业相当竞争,利润也非常微薄。
他受访时说,五金批发业这几年都有很大的竞争,网购的兴起,也带来一定程度的竞争。
他说,虽然重型五金比较难通过网购平台完成,因为牵涉运输问题,不过则足以影响中小五金批发。
他指出,目前雪隆有上百家的五金批发商,上万间五金店。
“一些有年轻人参与的五金店,已开始活跃于网购生意。
“五金价格在前年6月到去年4月大涨,价格在去年下半年又大跌,价格的激烈波动,造成从外国,特别是中国入口五金的批发商,蒙受亏损,因为进口五金至少要等上两到三个月,最终被迫高价进口低价出售。
“本地因为人力和产量有限,再加上没有原料,所以产量不大。”
杨美盈促五金商把握先机 数据中心带动建材需求

大马五金批发商公会众理事及贵宾为晚会主持开幕仪式。左起为黄福、曾年樑、陈汉礼、杨美盈、刘庆和、傅添来、谭咏笙、吴水光及叶清荣。
(吉隆坡25日讯)民主行动党蒲种区国会议员杨美盈呼吁五金业者,把握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庞大市场需求。
她指出,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建材,五金行业应抢占先机,在这波经济增长中分得一杯羹。
杨美盈表示,数据中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投资领域,2023年投资额达463亿令吉,政府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1417亿令吉。

陈汉礼(右)陪同刘庆和(左)颁发感谢状及赠礼给杨美盈。
她强调,联合政府执政两年来,已成功在国际上摆脱政治不稳定的标签,政治稳定才能吸引外资。2023年,我国创下史上最高批准投资额,达3295亿令吉。
杨美盈也是国会妇女、儿童及社会发展特别遴选委员会主席,她昨晚代表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出席大马五金批发商公会新春团拜联欢暨筹募活动基金千人晚宴上发表谈话时表示,将把大马五金公会对电子发票政策的忧虑与诉求传达给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希望政府能出台更有利中小企业的政策。

大马五金批发商公会第一届青年团举行宣誓就职礼。谭咏笙(坐者左起)、陈汉礼和刘庆和担任监誓人。
她补充,国会将在下个星期提呈国会五法,让执政政府正式与国会分开,让国会去监督执政政府,希望有更好的三权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