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视频】疫情横财如梦幻泡影 手套科技富豪难兄难弟

独家报道:林志斌

连续数年的冠病疫情终于慢慢远去,无数饱受疫情重创的人们,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各行业百废待兴,从事消费旅游等领域的富豪们,重新踏上累积财富的步伐。

经济周期持续运转,过去两三年苦苦支撑的许多行业,如今迎来复苏,而早前大赚“疫情财”的领域,纷纷步入下行周期。

因为疫情而大爆发的,首推手套股。实际上,当风潮逝去后,手套股富豪于2021年的财富已大幅度缩水;过去一年,下跌势头更是进一步延续。

如今,科技股似乎也步上手套股的后尘。2020年,科技股成了继手套股之后,第二波大爆发的“疫情概念股”;这股势头延续到2021年,我国许多科技领域富豪,在财富总额和富豪榜排名都迎来大跃进。

但当疫情逐渐远离后,科技富豪和手套富豪们,目前都成了“难兄难弟”。

以半导体供应链为主的本地科技股,在过去一年的走势与全球科技股类似,表现不济。

升息环境让这些成长股股价大幅贬值;中美贸易战、全球供应链中断等原因,更让科技领域的盈利增长放缓。本地科技富豪的财富,旋即缩水。

借助疫情带来的契机,来自槟城的半导体领域四小天王,包括伟特机构(VITROX,0097,主板科技股)3名创办人、阁代科技(GREATEC,0208,主板科技板)总执行长兼执行董事陈荣棋、UWC公司(UWC,5292,主板科技股)执行董事兼集团总执行长拿督黄才荣与刘继强,以及正齐科技(MI,5286,主板科技股)总执行长胡光荣,齐齐于2020年挤入《南洋富豪榜》中。

4新贵财富缩56亿

但来到2022年,多人的身家已经大幅缩水;正齐科技的胡光荣,甚至已经跌出40大榜外。

其他3人,以及拥有帝与鸿(D&O,7204,主板科技股)的吴南华与家人,过去一年身家都缩水了约30%,让他们暂时失去在富豪榜继续往上攀升的机会。

当然,在《南洋富豪榜》20位左右的位置竞争并不太激烈,加上手套富豪跌落的速度更快,让科技富豪们的排名并未见太多滑落。

但大马科技4新贵的财富总值,在过去一年,也已经萎缩了56亿令吉。

两人跌落榜外

比起科技4新贵,正齐科技(MI,5286,主板科技股)总执行长胡光荣,和友尼森(UNISEM,5005,主板科技股)主席谢圣德过去一年的遭遇,就更让人唏嘘了。

2021年才加入大马40大富豪行列的谢圣德,过去一年与科技富豪们面对同样的处境,在财富缩水4亿令吉之后,无缘进入新一年的富豪榜。

正齐科技的情况则有别于上述的科技股;过去一年来,这家发迹自槟城,刚刚迁移总部到新加坡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制造商,过去一年历经了很大的滑坡。

盈利表现的波动,很大程度体现在股价之上,更导致胡光荣的财富大跌近70%。

过去2年来,在应对全球半导体大幅度的供应链转移和市场变革,正齐科技不可谓不努力;从收购台湾恒硕科技进军半导体材料制造,到中国设厂,再到把总部迁移到新加坡,以满足国际业务扩张的计划,这家公司都算是耗尽心血。

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就是快过人们的计划。

全球经济局势剧变

疫情带来全球供应链的转变,加上中美对抗、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等因素,全球经济出现“去全球化”趋势,这为我国许多处于半导体行业中下游的企业,构成了新的威胁。

就像本地科技股龙头益纳利美昌(INARI,0166 ,主板科技股),因为美国苹果公司准备弃用博通(Broadcom)芯片,就遭遇恐慌性抛售那样。

除了一些全球经济局势的转变之外,一些经济周期带来的短期现象,也让投资者感到担忧,尤其当各大半导体厂家开始库存调整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这正是手套厂商刚刚经历的遭遇。

手套富豪再蒸发124亿

过去几年,在半导体领域热火朝天时,科技大企业都在扩张扩张再扩张;这和2020年的手套企业是很类似的。

当然,半导体领域和手套领域的体质毕竟有所不同;走在人类科技的最尖端,分析员普遍都认为,半导体下滑周期的谷底,不会如手套股般深不见底。

从各企业年报和季报看来,这些科技富豪们,如今对公司前景仍保持高度的乐观。

不出意外地,2022年手套股继续滑落低谷,手套富豪们的身家也是全面缩水。

就像顶级手套(TOPGLOV,7113,主板保健股)与贺特佳(HARTA,5168,主板保健股)双双丢失富时隆综合指数成分股位置一样,我国两大手套厂的掌门人,丹斯里林伟才和关锦安家族,都丢掉了我国前20大富豪的排名。

在2021年丢掉近300亿令吉之后,我国手套富豪们的身家,去年再蒸发了超过124亿令吉。

应对危机各出奇招

过去几年,在半导体领域热火朝天时,科技大企业都在扩张扩张再扩张;这和2020年的手套企业是很类似的。

当然,半导体领域和手套领域的体质毕竟有所不同;走在人类科技的最尖端,分析员普遍都认为,半导体下滑周期的谷底,不会如手套股般深不见底。

从各企业年报和季报看来,这些科技富豪们,如今对公司前景仍保持高度的乐观。

不出意外地,2022年手套股继续滑落低谷,手套富豪们的身家也是全面缩水。

就像顶级手套(TOPGLOV,7113,主板保健股)与贺特佳(HARTA,5168,主板保健股)双双丢失富时隆综合指数成分股位置一样,我国两大手套厂的掌门人,丹斯里林伟才和关锦安家族,都丢掉了我国前20大富豪的排名。

在2021年丢掉近300亿令吉之后,我国手套富豪们的身家,去年再蒸发了超过124亿令吉。

顶级手套走出低谷

顶级手套(TOPGLOV,7113,主板保健股)执行主席丹斯里林伟才,目前已经放眼在2023财年末季才能转盈,寄望这家全球最大的手套生产商,可以在今年走出低谷,回到上升的势头。

在过去2个季度,顶级手套遭遇了上市20年来首次的季度亏损业绩。

当时,林伟才更是公开向投资者们道歉。

2020年冠病疫情带来销售大爆发之后,顶级手套是最激进扩充的本地手套厂家之一,这也为该集团在全球手套供需错配的当下,带来很大的麻烦——该集团的产能利用率甚至无法达到40%。

当然,往好的方面想,顶级手套在资本水平最雄厚的时候大肆扩张,待手套供需正常化之后,这些闲置的产能,随时准备为该集团谱写新高峰。

贺特佳多元化业务

而贺特佳选择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这家生产丁腈手套的先驱,并未在疫情期间大规模扩张,反而着眼长期未来,准备在吉打黑木山将相城(Kota Perdana)兴建新厂房,作为集团20年大计。

当然,随着手套领域陷入寒冬,这个长期扩张计划也已经缩水。

同时,执行主席关锦安显然也意识到,单独经营手套代工生产(OEM)业务存在风险;贺特佳如今放眼透过并购,来多元化业务。

据悉,该公司有意打造自有品牌生产(OBM)业务,并会开拓亚太区域推广医疗器械分销的商机。

我国4大手套生产商中,仅顶级手套和速柏玛(SUPERMX,7106,主板保健股)拥有OBM业务;这帮助疫情期间,这两家手套生产商的盈利表现远远领先同行。

林宽城偷师陈志远?

和两位手套大哥相比,高产柅品工业(KOSSAN,7153,主板保健股)董事经理兼总执行长丹斯里林宽城选择另辟蹊径,在非手套领域找寻更多机会。

林宽城透过家族掌控的高产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过去一年在大马股市相当活跃,8月份入股理建机构(LUXCHEM,5143,主板工业股)之后,12月更是接手丹斯里陈志远手中约7.16%的成功机构(BJCORP,3395,主板工业股)股权,成为大股东。

尤其是后一个交易,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由陈志远一手创办的成功机构,在商海几经浮沉之后,近年来大有回勇之势。

连带的,陈志远也终于在2022年南洋富豪榜中,重新回到大马40大富豪行列当中,以17.2亿令吉的身家,位列第34位。

林宽城此次的入主,能否借助成功机构的势头,逆转手套领域的颓势,也让投资者们拭目以待。

总结:富豪们披荆斩棘向前迈进

2022的富榜排名已经尘埃落定,踏入鸿“兔”大展的2023年,我国富豪们也将继续在严峻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继续披荆斩棘克服困难向前迈进。

马股第一大红人拿督王子铭新年先打响头炮,能否借助Hextar科技(HEXTECH,5136,主板交通与物流股)之力开创高峰,让市场充满期待。

旅游业复苏,中国游客回归,赌场大亨们渡过疫情危机之后,新一年是否真能时来运转。而科技和手套富豪,毫无疑问都会力争在今年摆脱颓势,冲击新一年的富豪榜排名。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的南洋富豪榜,看看我国商界翘楚们如何带来更多的惊喜!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南洋富豪榜】重量级富豪相继离世 巨额遗产何去何从?

【南洋富豪榜·5完】

独家报道:林迪陞

在过去两三年里,数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大马富豪相继离世,如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创办人已故丹斯里郑鸿标、明讯(MAXIS,6012,主板电信与媒体股)及Astro(ASTRO,6399,主板电信与媒体股)创办人已故丹斯里阿南达、西港控股(WPRTS,5246,主板交通与物流股)创办人已故丹斯里G甘纳林甘,以及在柬埔寨打下当地“赌王”名号的已故丹斯里曾立强。

这无疑是本国社会和商界的重大损失,而在惋惜之余,相关富豪多年来累积的巨额财富,最终何去何从,成为了公众的焦点。

上述已故富豪留下的庞大遗产,依然在2024年南洋富豪榜中占据显著位置,未来的遗产去向,对大马富豪榜接下来的走势举足轻重。

岁月不留人,即使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商界巨子,也终有落幕的时候。无论积累的财富有多少,终究也无法带走,而这些巨额遗产会流向何方,往往是社会和市场关心的焦点。

就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已有4位大马商界风云人物,接连离开人世,而他们遗留的庞大财富,有者仍前景不明,有者则已尘埃落定。

接下来,就让《南洋商报》根据最新富豪榜的排位,来谈谈相关遗产的未来或潜在去向。

1.已故丹斯里郑鸿标的遗产:

“祖父条款”影响子女继承

在2022年12月逝世的郑鸿标,所遗留的财产如今价值197亿2000万令吉,依然足以在最新南洋富豪榜中,排在第6位。

尽管相关财富在去年有缩水的迹象,减少了9亿3000万令吉或4.5%,连累富豪榜排名连跌3位,但那仍然是让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惊人财富。

其中,最有价值也最引人注目的遗产,非郑鸿标生前持有的逾22%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股权莫属。

郑鸿标在2022年12月逝世前,直接持有大众银行的0.64%股份,以及通过Consolidated Teh控股公司间接持股的21.64%,总计22.28%。

我国《2013金融服务业法令》(FSA 2013)的第92条文阐明,任何个体不得持有国内任何一家银行的10%以上股权,唯有获得“祖父条款”豁免的少数银行家例外。例如郑鸿标、丰隆银行(HLBANK,5819,主板金融股)主席丹斯里郭令灿,以及大马银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股)创办人丹斯里阿兹曼哈欣。

此前,国家银行回应媒体询问时,已确认“祖父条款”的豁免权,无法转让给其他人,即使是股东本身的继承人也一样。

面对法律障碍,郑鸿标的子女能否继承上述逾22%的大众银行股份,成为众人关注的疑问。

同时,大众银行已是本国仅有的两家华资银行之一,因此,该银行的大批股权,会否被迫脱售予其他投资者,如官联投资机构,正式褪去华资背景,也是国内华社的焦点。

所持伦平股权全售大众银行

自郑鸿标逝世后至今,国行一直没有对上述大众银行股权的去向,作出任何指示,而郑鸿标后代也持续保持沉默,直到2024年10月。

当时,郑氏家族由郑鸿标小女儿郑丽贤为代表,罕见地召开记者会,同时宣布手上大众银行股权的后续处理计划,以及脱售伦平(LPI,8621,主板金融股)股权予大众银行。

郑丽贤指出,其家族将在未来5年内,逐渐削减手中大众银行股权至10%,以符合国家法规。她同时澄清,郑氏家族不会完全退出大众银行,而是继续作为大股东,留守其中。

“大众银行大股东的身分,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或头衔,而是一种荣耀与责任。我们决意要守护我父亲的遗产,并继续带领这家卓越的银行前进。”

5年内股权减至10%

根据郑丽贤,郑氏家族将会通过一项限制性献售活动,将手中部分的大众银行股权,以折价形式逐步脱售予该银行所有符合资格的员工、董事及股东,以在5年内降低所持股权至10%。

这相当于,郑氏家族将在5年内脱售12.28%股权。

以大众银行总共194亿1069万1735股的股票总数,以及在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闭市价,即4.56令吉计算,该银行的市值为885亿1275万4312令吉。假设郑氏家族正好以每股4.56令吉的价格脱售,12.28%股权的价值为108亿6936万6230令吉。

郑丽贤的声明,终于解决了郑鸿标主要遗产未来去向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疑问。比如,虽说郑氏家族不会在5年后完全退出大众银行,但在更久远的未来呢?郑氏家族会否最终离开?

郑氏家族如今将伦平的44.15%股权,以17亿2000万令吉的价格脱售予大众银行,是否暗示着该家族其实无意留在金融行业,这是为未来的完全退出而做准备?

还有,郑氏家族从脱售伦平及未来脱售大众银行股权获得的庞大收入,将如何处置?郑氏家族会否利用相关资金,进军全新的商业领域?

当然,郑氏家族能否妥善运用上述由郑鸿标遗产转化而来的巨额资金,继续创造财富,并留在南洋富豪榜前十位,也是我们关心的事。至截稿前,大众银行仍未对郑氏家族的逐步减持计划,作出更多宣布,因此唯有继续等待,才能更清晰地掌握郑鸿标遗产的未来。

2.已故丹斯里阿南达的遗产:

儿子出家继承人成谜

在生前国内掌控数家大型上市公司,包括明讯和Astro的阿南达,遗留下的财产多达92亿7000万令吉,虽然同比减少了6亿1000万令吉或6.2%,但仍跻身最新南洋富豪榜前十名中。

对比上年的第7名,阿南达遗产在富豪榜的位置降低3位。

阿南达在本国商界可谓大名鼎鼎,但他生活作风却极其低调,多年来基本不出席公开商业活动,有关家庭的公开资讯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他在去年11月底逝世后,庞大遗产的未来去向成谜。

阿南达生前主要通过私人投资控股公司——Usaha Tegas(UTSB),持有数家国内上市公司,包括明讯的62.24%股权,Astro的23.94%股权,布米阿马达(ARMADA,5210,主板能源股)的34.58%股权等。

这些国内上市公司股份,构成所知阿南达遗产的主要部分。

此外,阿南达还持有一家斯里兰卡上市公司,即斯里兰卡电讯的45%股份。

在非上市公司方面,国内著名电影院——TGV影院,以及博彩公司大彩(Big Sweep),也是阿南达遗留的资产。

长期以来,阿南达旗下公司皆交由专业经理人掌管,因此在他逝世后,公司的营运和未来业绩,理应不会受到显著影响。

不过,其大量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究竟最后会交到何人手中,依然难以预测。

以常理推断,阿南达的家人理应是上述遗产的继承人,只是从他那有限的家庭背景资讯来看,无从推断真正的继承人是谁。

据印度媒体《经济时报》,阿南达一共有两段婚姻,在他与第一任妻子分开后,又迎娶了一位法国籍妻子,此后两人长居欧洲。

妻子两女儿身分隐匿

据悉,阿南达共有3个儿女,但唯一的儿子淡泊名利,一早出家为僧,改了一个叫阿姜斯里潘诺(Ajahn Siripanno)的法名,在泰国东北部的森林隐修多年。

同时,阿南达妻子与两位女儿的信息,则几乎无人知晓,只听闻两个女儿都没有参与家族生意,也对做生意不感兴趣。根据彭博智库,他的其中一名女儿是医生,但已经转行做电影制作人。

无论如何,阿南达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商人,早在90年代就在海外建立起家族基金,并以此掌控4家私人投资控股公司,应对未来的一切不确定因素,所以他肯定在逝世前,就做好了对遗产去向的详细安排。

我们也许还需要等上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阿南达设下的遗产继承计划,逐步展现真容。

3.已故丹斯里G甘纳林甘的遗产:

儿子接掌西港控股

西港控股创办人G甘纳林甘,在2023年7月逝世后,其以西港控股股权为主的遗产价值仍在扩大,去年总共增加了15亿6000万令吉或27.5%,至72亿3000万令吉。

这令G甘纳林甘的遗产,在南洋富豪榜中微升1位,由13升至第12名。

根据2023年报,G甘纳林甘的遗产中,持有45.52%的西港控股股权。G甘纳林甘的遗产去向明确,基本由他的家人,尤其是儿子拿督鲁本阿米尔来继承。

G甘纳林甘生前担任西港控股的执行主席,而在他去世后,接任执行主席一职的人,正是鲁本。这也侧面说明了,鲁本就是G甘纳林甘的主要继承人。

此外,G甘纳林甘的女儿莎莉娜,也在2023年进入西港控股董事部,以非执行董事的身分,辅佐鲁本执掌该公司至今。

西港控股的未来,仍牢牢掌握在G甘纳林甘的后代手上,而他们能否青出于蓝,带领该公司创造更辉煌的未来,值得期待。

4.已故丹斯里曾立强的遗产:

疑继承人闹纠纷遗产缩水

曾立强与上述几位已故富豪不同,他过去创造的大量财富主要来自海外,即柬埔寨的赌场业务。

通过成立于1995年的金界控股(Nagacorp),曾立强当年一举斩获柬埔寨的70年期赌场牌照,以及该国首都金边方圆200公里内的独家赌场经营权,为期50年。

得益于“柬埔寨赌王”的地位,曾立强在在2023年12月逝世之前,累积了庞大财富,成为大马最富有的人之一。

无论如何,在香港上市的金界控股,在曾立强逝世之前,股价已连续数年走低,自他离世后,该股更是无力反弹,导致他的遗产在去年有所缩水。

曾立强遗产在2024年价值51亿7000万令吉,同比下降3亿9000万令吉或7%,而南洋富豪榜排名也因此下滑4位,降至第18。

根据彭博社资讯,曾氏家族目前通过家族信托基金和私人投资控股公司,持有总共66.69%的金界控股股权。

以去年12月31日闭市价2.91港元,以及44亿2300万股的总股数计算,金界控股市值为128亿7093万港元(约73亿4000万令吉),意味着曾氏家族的持股价值约49亿令吉。

曾立强遗留的财产进一步缩减,除了柬埔寨旅游市场的变化,更关键的原因是继承人之间可能出现了争产纠纷。

金界控股在去年5月中,披露有关曾立强持股的遗产分配资讯,他的5个儿子皆获得部分公司股份,其中曾羽锋获得8.3%股份,高于其他4名兄弟的平均6.6%股权。

曾羽锋掌舵人身分稳固

曾立强生前已将曾羽锋立为金界控股业务部总执行长,显然将后者视为主要继承人。曾羽锋也在曾立强逝世后,接替其集团总执行长的职位。因此,让曾羽锋获得更高的股权,符合曾立强生前的意愿。

不过,同在去年5月,原本在金界控股担任财政总监的曾子齐,却突然被终止职务,引发市场上有关曾氏兄弟争家产的流言。

曾羽锋与曾子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曾羽锋是曾立强与首任妻子潘斯里李秋森(音译)所生的次子,而曾子齐则是曾立强与资料不详的第二任妻子所生。

无论如何,有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向媒体表示,曾氏兄弟其实关系密切,而且各个方面正尝试解决问题。

该消息人士甚至称,此事存在幕后黑手,并试图混水摸鱼。

截至目前,金界控股的领导层没有新变化,曾羽锋的掌舵人身分依然稳固。曾氏兄弟的争产疑云,是否已正式落幕?外人不得而知。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只有内部团结的企业,才能突破重重难关,创造亮丽的未来。所以,时间将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