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债台高筑的大马/李兴裕

政府为了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祭出规模史无前例的刺激经济配套,导致政府债务大增。

合共总额2950亿令吉或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1.1%比重的国家关怀经济刺激配套(PRIHATIN),以及短期经济复苏计划(PENJANA),其中450亿令吉或占GDP约3.2%比重为直接财政开支。

因此,财政赤字预计将从去年的占GDP的3.4%,于今年大幅扩大至6%。

大马政府为了稳定经济,是否有能力承担国债大增的冲击?因冠病疫情造成的财赤大增,不禁令我们要问:“我们该如何支付这么大笔钱?我们是否债留子孙,留下巨债给未来世世代代的人民?”

肯定的是,有一天,我们必须为这笔债务结账。

政府为了应付疫情对经济、各行各业和人民带来的冲击而大开水喉,提高现金援助金额、财务减免、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开销和贷款,因此财赤高于疫前水平是无可避免的事。

同时,政府却由于石油税收下跌、失业率扬升,以及许多企业挣扎于是否裁员以渡过难关,面对税收减少的困境。

政府增加举债,将把政府债务从截至今年3月杪的8238亿令吉,或占GDP约58.9%,于今后几年推高到更高的水平。

过去8年(2012至2019年),政府债务平均每年提高7.5%,从2012年12月杪的5016亿令吉或占GDP约51.6%比重,于2019年12月杪增至7930亿令吉,或占GDP约52.5%比重。

年均增长6.8%

连带负债,即联邦政府担保债务年均增长6.8%,从2012年12月杪的1431亿令吉或占GDP约14.9%,于2019年12月杪增至2751亿令吉或占GDP约18.2%。

未偿债务总额则于过去8年增加530亿令吉,达到2804亿令吉或占GDP约20%。

或占经济78.9%

政府债务与连带负债总额过去8年年增9.8%,从2012年杪的6447亿令吉或占GDP约66.4%比重,于2019年杪增至1兆零680亿令吉,或占GDP约70.7%。估计到了今年3月杪,它已进一步增至1兆1040亿令吉或占GDP约78.9%。

在经济大好及稳定时期,政府必须在财赤(或财政刺激配套)及控制国债方面取得平衡,当然,面临经济危机时期除外。

那么,政府还要能力借贷多寡?截至今年3月杪,联邦政府债务企于8238亿令吉(占GDP约58.8%比重),已高于官方自我设下的55%顶限。

因此,政府有必要寻求国会通过放宽在经济危机时期的联邦举债顶限,以允许政府为财政刺激配套寻求融资。这个官方举债顶限之前分别于2008年6月起调高至45%(从40%)及从去年6月起调高至55%。

未到警报水平?

大马财政条例显示,政府的债务只能用于受1959年贷款(本地)法令、1946年财政(本地)法令及1983年政府融资法令监管的发展开销融资用途。

政府的行政开销必须由其每年的收入来融资。

联邦政府的未偿债务法定顶限不能超越GDP的55%比重。

从历史纪录来看,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曾于1982至1991年期间高达的93.1%,这10年以外也曾达到60.1%,因此,当前的债务水平还不足以拉响警报。

然而,政府必须谨慎行事,因为要维持稳健的财务管理,必须在提高债务顶限和财务信用可能被侵蚀之间取得平衡。债务对GDP比率处于60%水平通常仍被视为精明理财顶限,这意味着,超越这个顶限,将威胁财务可持续性。

这会否一项大问题?

偿债费用逐年增加

债务日益堆积如山,意味着即使是利率偏低,政府须摊还的债务本金和利息,仍是其行政开销第三大笔开销。财政稳定框架已设定一项条例,即还债费用开销必须占政府收入或行政开销15%以下水平。

偿债费用开销年均增长8.6%,从2010年的156亿令吉,于2019年已倍增至329亿令吉。偿债费用开销在政府行政总开销所占比重同样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9.7%,于去年增至12.5%。2020年财政预算案预估,有关比重将进一步增至14.5%。

偿债费用开销占政府收入比重也是逐年增,从2010年的9.8%,于去年增至12.5%。2020预算案预估,有关比重将进一步增至14.3%。基于政府收入下跌,有关比重预料将更高,尽管在利率下跌下,获得利息付款减低的缓冲。

当经济复苏后,政府要避免继续债台高筑,唯一可做的就是巩固财政状况,并通过提高税收或削减公共开销,来削减预算案赤字,这包括合理化过去多年来暴增的行政开销(公务员薪酬、退休付款、供应与服务)。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把握大马经济二次腾飞新时代/陈达维

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的年度报告,展示了大马资本市场从2022年的3.6兆令吉,增长了5.5%到2023年的3.8 兆令吉。

尽管如此,一般民众除了去年雇员公积金局传统户头的5.5%派息外,尚未感受到受惠于大马资本市场的成长。

该报告指出,去年资本市场成长主要由债券及回教债券成长推动,年均成长10%。

同期,大马交易所市值则却在保持在1.8兆令吉,反映了一般民众感受到经济停滞情绪与担忧。

然而,对于一般民众或大马投资者来说,这并非是件坏事。

经济腾飞前的筹备

大马过去一年多里推行的政策已开始见效,2023年创下了3295亿核准投资的新纪录,同比2022年的2677亿令吉成长了23.0%。

政府向外推广“加一贸易政策”,寻求中美冲突下的结构性发展机会。

向内,政府提出了国家能源转型计划和工业发展大蓝图,以及多项经济结构整合政策,旨在从大马经济的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二次腾飞。

虽然这些头条数字未必会完全实现,但这至少表明了当前的政策成功吸引项目投资,推动大马经济发展。

借用贸工部部长东姑赛夫鲁的比喻,落实一笔核准投资就好像一对刚订婚的情侣在他们结婚前,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才能完婚。

同样地,一笔投资在核准后也需要经过筹备计划、兴建工厂、聘请人员、采购设备等过程后才能开始投入运营。

而若要等到核准投资落地实质利好本地产业链,更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大马交易所市值在诸多政策推动底下并非没有变化,而是因为我们正在孕育下一轮的经济成长动力。

投资三大方向

身为投资者,我们若要抓住国家经济二次腾飞的机会窗口,也就要有相应的投资策略,专注于投资大趋势,政府政策,和市场主题。

投资大趋势是指全球或大马未来10到20年由政治变革,人口变化,科技创新或全球结构性变动因素驱动的长期发展趋势。

不论是人口老龄化,人工智能还是气候变迁,这些大趋势决定着各国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同时蕴藏着下一个爆发性的投资机会。

在这个大背景下,政府政策扮演着不容忽略的角色。

任何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税收、能源供给、粮食安全和工业发展的政策变动,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回顾过去的黄金年代,那些年从农业到工业的经济转型发展所带动的油气、半导体和汽车制造行业,如今也已经衍生出了数个大马股市里的知名上市公司,如大马天然气(GASMSIA)、马太平洋(MPI )和MBM资源 (MBMR)。

当下,今天的大趋势和政府政策,同样地也会产生各种市场主题,并驱动大马交易所里的资本流动推动投资关键领域和公司。

这些市场主题可以是行业或科技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是受惠于最新政策发展或消费偏好的个别公司。

展望未来,这投资三大方向,将是我们一般民众和投资者在大马经济二次腾飞的新时代里,迎接企投复兴的关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