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高玉梅

我教的大一英文学术写作班上,有个与一般中国学生很不一样的“话痨”型男学生,性格憨直,但人缘不佳,班上同学都不喜欢他,有时还故意避开他。这男生其实人很聪明,又特别热衷找老师说话。我上课时如果讲个小笑话或者小故事,其他学生多是一贯的枯坐沉默,令人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在听,只有他通常会有反应,有时还要接话。
学期中期,学生们需要呈交千多字的学术论文初稿让我审阅,这个话痨男生却只写了三四百字,结构也松散凌乱,看样子很可能会不及格。给学生一对一辅导时,他一直跟我解释说他以前写作作文的习惯是要一气呵成从开头写到结尾,又说他有花了几个星期阅读文献,就是找不到可以引用的资料。我提醒他,他的旧习惯明显不适用于写这种需要引经据典的长篇论文,他又辩说接下来他有这个对策,那个方法,一副只想辩解而不听劝的样子,使我又担心又有些不耐烦。

听取建议
正式交论文前的一个星期,他让我略看了他重写的论文,倒是看出来,他其实有听取我的建议,也明显已经有拼命地做修改,只是还有好些显著的问题,而剩下时间不多,他很可能来不及写好。
知道他其实抱有认真和虚心的学习精神,及时修正的行动,我给予了肯定。不过,论文最后会由我来审批打分,我心里只能希望他这一科会顺利过关。
适逢同事提起,她有个好友,也是个聪慧的女生,因为失恋了,每到周末就要约同事出来倾诉心事。两人一起吃饭散步几个小时,女生会滔滔不绝地诉说感情上的糟心事。
她说很想快点走出伤痛,但又一直回述着与前男友的点点滴滴。同事起初会安抚与鼓励她,后来也建议她可以如何看待,如何转移注意力。但这女生可能自负惯了,口才也好,倾诉欲又强,一开口总是侃侃地输出她对那段感情、对自己、对前男友的种种解读分析,有时同事都没能说上几句话,而女生似乎也没打算把同事的忠言听进一句,让同事相当泄气。
把脑袋的杯子清空
在一次次的陪伴与聆听之后,同事觉得自己的耐心和善意似乎快被磨完了,已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继续聆听与给予安慰,在纠结着是不是可以暂时与她保持距离,以免友情破裂。
禅宗有个故事,有个满腹学问的学者去问禅,禅师给他倒茶,茶杯满了,茶水溢出来,禅师还继续倒,学者忙说:“不要再倒了,茶杯太满了!”
禅师想让学者先把自己脑袋这个杯子清空,否则问了也是白问。
现在,女生在失去恋情后不久,会不会也要暂时失去一个好友的陪伴了呢?
茶杯不空,满溢出来的茶水,都成了一种浪费,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