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胡志强谈茅台与高粱对话 新书探索两岸和平第一步

- 文 +

作者:童清峰

前台中市长出版回忆录,呼唤,不要“以战止战”,反对战争,倡议政要扔下包袱“吃顿饭”,举行“的对话”,缔造第一步。

很久没听到前台中市长的消息了,但一提起他,不少人脑海里仍会浮现那张总带着笑容的脸。他曾被誉为台湾政坛的“政治化妆师”,靠的不只是口才与形象,更是亲民、幽默、高情商,连对手都难以对他反感。在蓝绿壁垒分明的年代,他是少数能跨越阵营、走进人心的国民党重量级人物。如今虽然淡出政坛多年,但他的政治智慧与对时代的观察仍具启发性,他提出“茅山与对话”,是走向的第一步。

胡志强谈茅台与高粱对话 新书探索两岸和平第一步
胡志强曾担任台中市长13年。(天下文化)

这位出身寒门的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当年在政治大学就读时,跟一位外国修女学英文,练就一口流利的牛津腔英语。从学界转战政坛后,历任驻美代表、外交部长,最后担任台中市长长达13年,政治生涯横跨中央与地方,亲身见证并参与台湾多次重要政治转折,成为少数兼具国际视野与在地经验的资深政治人物。

虽然自认平凡,乏善可陈,但政坛丰富的经历,使他成为见证台湾政治风云变幻的重要角色,也累积了许多值得后人借镜的人生智慧与决策思维。

胡志强谈茅台与高粱对话 新书探索两岸和平第一步
胡志强回忆录:《我是胡志强,今天来报到》。(天下文化)

也因此,当他决定将这段不凡历程写成回忆录时,立刻引起各界瞩目。的人生回忆录《我是,今天来报到》,5月25日举行新书发表会,立法院长韩国瑜、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台北市副市长李四川等政要,以及王伟忠、陈文茜、赵少康等媒体名人,共逾300人出席,展现“老胡”惊人的号召力。

在波涛汹涌的关系下,始终坚持,不是一种退让,而是一种勇气。他语气坚定地说:“台湾是什么样的社会?难道连拥护都不能讲了吗?”面对当前社会将“主张”贴上“亲中”甚至“舔共”的标签,他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种风气将言论逼入极端对立。

77岁的曾患重病、一腿无力,仍豪气表示愿“代子从军”,态度坚定,令人敬佩。他说:“这世界是年轻人的,别让他们上战场流血。若有一个年轻人死于台海冲突,父母哭断肠,谁来负责?决策者要负责。我连一个人都不愿意他死。”

他在新书发表会上曾对儿子说:“若真有征兵单到你这,你不要去。老爸虽不能当花木兰,但我替你去,你留下来照顾孙子。”他直言,这句话说出了台湾多数银发族的心声。

他更直言,现在有些人对台海冲突毫不在意,甚至主张每户发一支AK-47,便利商店变补给站,庙宇变弹药库。“你到底想干嘛?不就是想打仗吗?”他批评“以战止战”的说法:“那就是战争已经爆发了,开打就会死人,死了就回不来了。我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台湾。”

在台湾社会不断分化、对立言论升温的此刻,选择以一种看似简单却日益稀缺的语言——,重新召唤理性与对话的可能。

关系像钱币两面
误解与不信任或引发战争

以下是于6月6日上午接受《亚洲周刊》访问的采访纪要

您曾担任外交部长与国民党副主席,深度参与与国际事务。回顾这几十年的变迁,您认为当前关系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我认为最大的风险就像钱币的两面,一面是可能爆发战争,另一面是不信任。两者互为因果,因此连因误解或意外引发战争的风险都存在。

目前我感受到台湾政府对于“不信任”和“误会”似乎并不在意,甚至高喊“以战止战”。但问题是,所谓的“以战止战”,重点应该在于“止战”,而不是“战”。我们一方面不断采购武器,却明知军力差距悬殊,那究竟要买到什么程度?要买到军力对称吗?那就会陷入军备竞赛,这既耗费钜资,也无实质意义。

没沟通管道
无人敢喊“

台海真的可能爆发战争吗?

我认为没有人可以完全排除这个可能性。如果你一开始就假设战争不会发生,反而使风险更高。真正希望它不发生,就必须从根本上以为最高追求。

但现在的情况是,之间连基本的对话和沟通管道都没有。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几乎没有人敢公开高喊“”。因为一旦讲,就会被扣上“舔共”或“被统战”的帽子,马上就被抹红。试问,这世界上有哪一个正常国家不可以主张应该是普世价值,不应成为政治攻防的牺牲品。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与民进党的意识形态有关。他们始终未曾放弃从口头上推动“脱离中国”的可能性,也就是台独。这一点,是中国绝对无法接受的。

令我更感到疑惑的是,连国民党也不大声主张“”。国民党本来就应该喊出“保台”、“繁荣保台”这些具体目标。我要、我要繁荣、我要贸易、我要稳定的电力,这些都是可以而且应该谈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连“保台”这样的说法都喊不出来。结果反而被民进党反过来抹红,说你亲中、卖台。可是我要强调,我哪里是亲中卖台?我主张的是保台。反过来问,为什么民进党连“”两个字都不肯说出口?

我曾经提出建议:民进党既然强调民主,就应该把它的号召定为“Democracy(民主)”、“Peace()”、“Prosperity(繁荣)”。这三个词的英文缩写刚好是DPP:也是民进党的英文缩写。我认为这是最能代表台湾真正利益的三个价值。

我也在几天前的一个场合公开表示:我不愿意看到台湾有任何一位青少年、青年因战争而流血、而牺牲。我绝对无法接受。政府的责任,就是要避免让任何家庭的宝贝儿子走上战场。这个要求不过分,这是每个家庭都会在意的。我是一个坚定的拥护者。

胡志强谈茅台与高粱对话 新书探索两岸和平第一步
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中央社档案照)

迈向第一步
“什么都不谈先吃个饭”

您提到之间需要“对口”沟通,但在台湾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情况下,您认为要如何才能重启有效对话

我曾举过一个例子: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若前往中国,例如参访中山陵,或应邀到厦门大学演讲,不一定非得去北京。你觉得他到了那里,海协会会长会不请他吃顿饭吗?

我认为,这种情况下,双方就可以“先吃个饭”,不要预设任何政治前提,不谈九二共识,不谈统独问题,什么都不谈,就只是吃顿饭。这就是我所谓“的对话”——轻松、自然、没压力,这才是迈向的第一步。

国民党应主张“保台”

现在的国民党不再当的刹车皮,目前朱立伦领导的国民党采取“亲美友中”路线,您怎么看?

我认为,“亲美友中”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民进党现在给年轻人的讯息只有一个——“抗中保台”。但年轻人其实没有那么多深入理解,他们只是感觉:“绿的比较爱台湾,蓝的比较亲中国。”这种印象就是政治语言在年轻人心中的简化结果。所以我才说,国民党应该大声主张“保台”,这才是理性、可行的路。你看美国的共和党,虽然常被批评为“大老党”(Grand Old Party),但它仍然努力更新形象。

国民党要转型,关键在于“去私从公”,不再令人感觉只是权力分赃的平台。没有人会期待国民党再分配什么权力,真正要做的,是排除那种官僚体制的味道。问题是——你觉得现在的党中央做得到吗?

国民党不能再给人“大老党”的感觉,应该勇敢推出新面孔。年轻人选票的趋势很明显,就像台中最近被罢免的三位年轻立委,其实当初他们是被年轻人选出来的,因为年轻人就是希望看到改变。

胡志强谈茅台与高粱对话 新书探索两岸和平第一步
中山陵(中新网)

政党须展现“以民为主”精神

国民党却总是舍不得让年轻人站上台前。我不是在批评朱立伦,而是整个国民党的体质,现在真的不能再让人觉得它是一个只属于“大老”的政党。党需要真正展现“以民为主”的精神,要让人民感受到这个党愿意改变、愿意做事。这不难。

举个具体的例子:朱立伦是党主席没错,但如果为了维护他的个人权威,而压制党内多元的声音,那国民党就永远无法转型。我主张可以组成一个由党团、中常会、县市长共同参与的委员会,展现“多元领导”的格局。

这个委员会中要有年轻人,也要有来自地方的意见。你觉得卢秀燕不知道年轻人的感受吗?她一定比党中央更贴近民意。国民党应该给这些有地方基础、了解民情的人更多空间,这才有机会改变形象、重新赢得人民的信任。

国民党现在面对大罢免危机,甚至被外界认为陷入存亡关头。您认为问题出在国民党没有做好因应的准备?

我跟你说,民进党在立法院变成少数之后,他们马上就开始准备了。它一句话就是“重选”,不是吗?但我们呢?等我们开始被罢免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被边缘化了。我们国民党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当反对党、最大反对党,可是那个时候就应该开始准备。

胡志强谈茅台与高粱对话 新书探索两岸和平第一步
胡志强认为,“亲美友中”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民进党现在给年轻人的讯息只有一个——“抗中保台”。(新华社)

不忍心再骂国民党

如果那时候准备好了,就不会变成今天民进党又靠一波操作大罢免起来。我坦白说,我对国民党内部的运作也不了解,但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民进党搞得这么惨?也许是自己太不小心了吧。但我也不想再追究谁要负责,我不忍心再骂国民党了,它已经够惨了,我还要落井下石吗?但现在还来得及!真的还来得及。你只要马上调整策略,变成集体、多元领导架构,放出几个具体有感的新政策,民众就有可能改观。

你看民进党连要改“中正路”都做不到,结果他们做错了,国民党却也没因此加分。民进党失分,国民党却没得分,这才是最该反省的地方。

您认为台中市长卢秀燕是否适合角逐国民党主席?她若参选,国民党能否因而改变现有困局?

我认为卢秀燕绝对是国民党难得的人才,而且目前对她来说,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她若出来,对国民党一定是加分的。不论现在是不是要改选党主席,我认为至少应该把卢秀燕以及几位有声望的县市首长拉进决策圈。当然,这并不代表可以忽视立法院党团的角色,也不能排除中常会的意见。中常会的声音,也应该让社会听到,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讨论。

如果能这样组成一个有战略、有沟通、有动能的“大罢免对策委员会”,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构想。当前国民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团结,团结胜于一切。

一场车祸改变人生

2006年那场车祸改变了您和胡夫人的人生,她也留下长期伤痛。经历这一切后,您对人生有何特别的体悟?

我太太曾经对我说,不要去告那位司机。她还告诉我说:“没有这场意外,我也不会有这段与生死擦肩而过的经历,我看待人生的角度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所以我选择用宽恕的心去看待这件事——毕竟是一场意外。就像我刚才说的,年纪大了以后,我越来越不计较、不生气、不批评。你知道吗?这样生活真的很快乐、很轻松。

2014年台中市长选举失利被视为您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您怎么看那次挫败?从中学到什么?

选举本来就是有赢有输,当你争取胜选的时候,心里也要准备好面对可能的失败。当年我其实有些无奈——我任内推动了不少建设,像台中歌剧院、公车路网的改善,以及74号快速道路拓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绩。但在选举的氛围里,好像这些政绩并没有被放在眼里。那时候马英九总统的民调只剩下9%,国民党整体也遭受重挫,席次掉了大半。

当然,我自己也有错,不应该完全推给大环境。我任内投入太多时间推动重大建设,节奏拉得太长,民进党就用这点来攻击我,也确实引起一些市民反感。尤其县市合并后,有些原本赞成的民众,后来反而感受到失衡,这一点在选举中反映得非常直接。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相关新闻

两岸
和平
胡志强
茅台
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