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占滞销房产62.2% 50万元以下公寓最难卖

(吉隆坡15日讯)售价50万令吉以下的公寓及共管公寓滞销最严重!

尽管整体而言,今年第三季国内房产滞销情况持续改善,但公寓和共管公寓却是滞销最严重的住宅产业,占整体滞销房产的62.2%比重。

当中,55%的滞销公寓和共管公寓,是售价50万令吉或以下的单位。

财政部属下的产业估价及服务局(JPPH)今早公布今年第三季国内产业最新数据时,作出这项披露。

该局总监阿都拉萨指出,整体而言,国内房产滞销问题渐获改善,第三季滞销住宅单位为2万5000个或涉及总值174亿令吉,相比第二季分别下滑3.7%和4.9%。

他补充,至于被归类为商用产业的服务式公寓,滞销最严重的反而是售价50万令吉或以上的单位,情况跟属于住宅产业的公寓及共管公寓恰好相反。

他指出,滞销的服务式公寓比第二季了下滑1.5%,至2万2000单位,涉及总值也下滑4.7%至182亿4000万令吉。

“其中,滞销问题主要来自售价50万令吉或以上的单位,占61.2%。

“各州而言,柔佛滞销单位最多占1万2646个,接着是吉隆坡4792个,以及雪州2407个。”

产业估价及服务局今日通过该局脸书专页直播,公布旗下国家产业资讯中心(NAPIC)的第三季产业市场报告。

第三季总交易额571.5亿

大马今年第三季产业总交易额高达571亿5000万令吉,或按年增长22.6%,主要是受到住宅产业交投带动。

不过,交易量只微涨3.7%,至10万8955宗。

阿都拉萨指出,住宅产业仍是交投最活跃的产业次领域,第三季房产成交量为6万8561宗,或占全马产业总成交量的62.9%。第三季的房产交易额则为280亿令吉。

排屋成交占43.%

排屋仍是最好卖的房产,尤其是售价30万令吉以下的排屋,高占第三季排屋总成交量的52.4%。

阿都拉萨指出,在住宅产业领域,人们仍倾向于购买排屋,第三季排屋成交量为2万9755宗,或占房产总交易量的43.4%。

“第三季排屋的交易,集中在售价30万令吉以下的单位。”

产业市场回暖

房产市场渐回暖,无论是新楼盘及销量皆比第二季好。

阿都拉萨说,第三季新推出的住宅产业项目共涉及6881单位,共卖出37.6%。

相对之下,今年次季推出的房产单位为4797个,销量则只有24.7%。

“同样的,最受欢迎的新房产项目是30万令吉以下的单位,最佳销售成绩达44.1%。”

雪彭丹砂房价下跌

国内房屋价格持续走稳,大部分州属的房屋价格皆上扬,涨幅介于0.1至4.0%。

不过,雪兰莪、彭亨、吉兰丹和砂拉越州房价则下跌,跌幅介于0.7至1.6%。

截至今年第三季,大马房价指数(MHPI)为212.6点,按年上涨0.1%。

办公楼仍过剩

排屋价格稳定,微幅上涨0.8%,其他房产项目的价格则出现小幅度下滑。

至于商用产业,前景仍面对挑战,在183万9000平方尺的私立特建办公楼(privately-owned purpose-built office)方面,第三季的使用率为72.7%,只比第二季微升0.3%。

阿都l拉萨说,办公产业市场仍面临供应过剩的现象,空置率达502万平方尺,而且主要空置单位多数位于吉隆坡一带。

“另外,全国总面积为175万4000平方尺的购物中心,其空置率则高达407万平方尺,第三季的使用率为76.8%,只比第二季的76.6%微增。”

他提醒发展商,鉴于商用产业需求不高,为此,有必要在发展之前进行独立调查,以了解相关地段的供需要求,同时在确保竞争之下,小心推行未来的商用产业活动。

“我们乐观但谨慎看待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主要因建筑领域的劳动力与成本扬升,料影响购兴。”

阿都拉萨说,此外,除了全球不稳定因素,国内经济、汇率及工业等因素,可能也会冲击产业交易。

他表示,国家银行预计,我国经济今年料增长4至5%,主要受到坚韧的内需推动,但发展商在投资开发新项目时,受促预先参考国家产业资讯中心网页所提供的产业数据。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专家:供需错配 首季房产交易量跌

(吉隆坡10日讯)专家认为,尽管国内建筑活动和新发展项目激增,今年首季的房产交易量却下滑,反映市场实际需求与发展商预期存在错配。

产业分析师告诉《商业时报》,此现象可能源于一些之前较乐观时期规划的项目,受买家在经济不稳定、贷款条件趋严和可负担问题影响下变得更谨慎。

根据房产估价及服务局数据,大马产业市场首季表现下滑,交易量减少6.2%,交易总值下降8.9%。

该局总监阿都拉萨表示,首季总交易量为9万7772宗,总值514亿2000万令吉,去年同期交易为10万4194宗,总值564亿7000万令吉。

他指尽管产业交易开局较慢,但建筑活动和住宅新项目的增加,将支撑产业市场增长及维持今年正面趋势。

不过,大马理工大学(UTM)产业经济学副教授莫哈末纳吉认为,大马在供需之间长期存在不平衡,尤其是在可负担房屋领域。

“为解决此问题,发展商须强化市场分析,确保新推出的项目符合实际需求,而不仅依据一般市场趋势,以免在错误的市场区段出现供应过剩。”

莫哈末纳吉指尽管首季反映出放缓趋势,但现在判断是长期趋势还为时过早。

大马产业市场历来呈周期性波动,数据可能受季节性或短期因素影响,如项目推出时机、利率预期或政治发展。

住宅建筑增长近40%

“若经济不确定性持续或消费者信心减弱,市场疲软趋势可能会延续至年中,尽管可负担房屋或特定利基市场可能仍存在一些韧性。”

居外IQI联合创始人兼总执行长卡希夫安萨里表示,尽管交易量下滑与建筑活动激增相矛盾,但实际上反映了两个不同时间线。

“现在看到的大多数建筑项目,都是几个月或几年前的规划,发展商下注的是未来,而非当下。”

他指出,去年的强劲表现进一步增强发展商信心。去年建筑工程总值激增20%,达到1588亿令吉,其中住宅建筑增长近40%。

他也说,尽管在首季购买产业的个人和公司减少,但部分细分市场其实表现良好:“住宅交易占了全部交易的61%,显示其持续需求,尤其是排屋,价格在一季上涨2.2%。”

卡希夫安萨里认为,首季放缓为短期,加上年初通常较为淡静,全球不确定性可能使一些买家观望。

然而大马基本面良好,利率稳定和就业稳健增长,预计次季和第三季市场动能将恢复。

他估计交易量将会上升,此前因全球局势而犹豫不决的买家预计将重新开始购买。

他提及,销售活动通常会在一两季内反弹,若市场情绪保持稳定,首季出现的延迟交易很可能会在下半年转化为实际成交量。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