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东盟市场火热·泰新抢食大饼 大马医疗旅游争出位

独家报道:萧维旸
眼见需求节节攀高,东盟医疗旅游业正火力全开,大马自然也不例外。
多年来,大马已凭着成本低廉、医疗品质不俗、与印尼相邻等好牌,在东南亚乃至全球医疗旅游市场中,雄踞一席之地。
展望未来,大马医疗旅游理事会(MHTC)和一众分析师同样信心满满。
然而,这一条路并非毫无阻拦。泰国、新加坡这两大对手,同样在奋力抢食这块市场大饼,大马能否招架得住?
与市场分析师对话、整理各券商看法后,《南洋商报》为读者剖析大马医疗旅游业的优劣势。
地理优势·成本低廉·品质不俗
大马打好医疗旅游牌
东盟医疗旅游业火力全开之际,同样已在行业深耕多年的大马,能否抓紧优势脱颖而出?
所谓医疗旅游,简单而言,意指旅客是为了寻求更低价或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而选择出国旅游兼进行治疗。换句话说,医疗、旅游、度假已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潜力无穷的产业。
在20世纪,较为常见的场景,为发展中国家的中上阶级族群,为了寻求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而前往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洲等求医。
然而迈入21世纪,仿若迎来风水轮流转,不少新兴经济体已摇变成医疗旅游重镇。
其中,东盟更是凭着成本低廉、医疗品质卓越、旅游业发展蓬勃等好牌,成为医疗旅游业的新宠儿。
在2020年,东盟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1%,而全球市场洞察(GMI)则预测,到了2032年,东盟医疗旅游业收入可达到1021亿美元(约4603亿令吉),比2023年高出将近4倍!届时,东盟攫取的全球市占率,亦会跃上40%的惊人水平。
东盟医疗旅游业蓄势待发,大马自然也不例外。其实,大马早已在医疗旅游业,占有一席之地。论收入,大马在东盟中属第二把交椅,仅次于泰国。
在2016年,大马医疗旅游收入已突破10亿令吉门槛。大马医疗旅游理事会(MHTC)原已设下目标,要在2025年让收入闯破20亿令吉大关。岂料,大马在2023年就已取得接近23亿令吉收入,比MHTC的目标早了足足两年!
顺着这股旺势,MHTC再设目标,在明年收获28亿令吉的收入,且为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10亿令吉。
这意味着,医疗旅客每在医疗服务上花费一令吉的同时,可为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行业,额外创造3.57令吉的收入。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难免会荆棘满布。在东盟群雄的夹击下,大马该如何突围?

Tradeview资本基金经理梁佳满
好牌一:地点占优
据MHTC的资料,在2011年,大马的医疗旅游收入仅有5亿2300万令吉,但时序进入2023年,大马收入却已飙升约4倍,逼近23亿令吉。这十余年间,大马为何能创造佳绩?
盘点大马手上好牌,在发展医疗旅游业中,大马确实条件不俗。第一张好牌,为地理位置优越。
常年关注大马医疗股的Tradeview资本基金经理梁佳满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一个国家的医疗旅游业能否成功,地理位置是一大重要因素,“毕竟病患都不希望长途跋涉求医”。
言下之意,地理上愈接近医疗旅客来源国,国内产业就愈能如鱼得水。
而大马恰好就凭着与印尼毗邻而居的优势,而跻身医疗旅游重镇。由于当地医疗品质不尽如人意,众多印尼富豪或高净值族群,纷纷往海外寻求医疗服务,创造庞大的需求。
咨询公司Alvarez & Marsal(A&M)的资料显示,每年有超过200万名印尼人充当医疗旅客,总支出突破90亿美元(近406亿令吉)。与此同时,和印尼相邻的大马,自然成为首选地。
大马各大州属中,印尼医疗旅客最青睐的,要数槟城。据A&M的说法,目前有逾50%的印尼尤其是来自棉兰(Medan)的医疗旅客都涌向槟城,这是因为从棉兰飞往槟城仅需45至50分钟。如此一来,完成一次例行体检通常只需一天时间。
即使是飞往更遥远的吉隆坡,也只需耗时约60分钟;相比之下,从棉兰飞往新加坡或泰国,则耗时90至135分钟,远远不如大马便捷。
印尼是最大客源
正因地理相近,印尼已是大马医疗旅游业最大客源。据MHTC的资料,目前印尼正贡献近66%的收入;而位居亚季殿军的为中国、印度和英国,但其份额仅介于2%至5%间,和印尼不在同一等级上。
好牌二:成本低廉
光有地理优势,还不足以让大马晋身医疗旅游重镇。
成本低廉,是大马手中的第二张好牌。MHTC整理的数据显示,大马多种医疗手术费用,比美国便宜60%至80%。
和东盟同侪相比,大马医疗价格同样颇具竞争力。梁佳满说:“整体上,我国的价格比新加坡低大约一半,同时比泰国便宜30%至40%间。”
举例而言,在大马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费用起价为1.8万美元(约8万令吉),而在新加坡进行同类手术,则需要缴付至少5万美元(近23万令吉);谈及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费用,大马医院一次平均征收66美元;新加坡则收取至少125美元。
联昌国际证券的数据也显示,除了CABG,在全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上,大马的费用也显著低于美国、泰国与新加坡。
若非医疗品质佳,大马医院费用再便宜,也无法吸引庞大医疗旅客群。截至今年7月,大马一共有17家私人医院获得国际联合委员会(JCI)的认证,等同于达到医疗旅游业的最高标准。
此外,吉隆坡鹰阁医院(Gleneagles)和双威医疗中心,也双双入选今年全球前250名最佳医院。
邻国抢食市场大饼
我国已足够努力,但正在努力的,并非只有大马。虽然已手握不少好牌,但大马能否扛住东盟竞争对手的压力,仍是未定之天。
首先要关注的是泰国。如前所述,泰国已是东盟最大医疗旅游重镇,在2023年获得收入8亿5000万美元(约37亿令吉),将大马远甩在身后。
泰国坐大持续投资
据梁佳满的观察,除了成本诱人、旅游业发达,泰国也颇具地理优势,“由于地理相近,柬埔寨、越南、寮国、缅甸的医疗旅客,一般会首选泰国。”
而眼见东盟医疗旅游业大有可为,泰国也正磨刀霍霍,抢食更多市场大饼。
早在2017年,泰国政府已推出为期10年的医疗旅游发展计划,在医学研究、医疗服务、医疗商品等领域多管齐下,晋身亚洲医疗枢纽。
在投资方面,泰国同样毫不手软,今年泰国对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估计达到9520亿泰铢(近1243亿令吉)。
到了2026年,泰国政府计划携手私企,投入1兆泰铢(近1306亿令吉)来提升医疗系统。
目前,泰国投资委员会(BoI)也正提供各种激励措施,例如免除企业所得税和进口关税、简化法规程序等,来吸引更多国际医疗设备巨头进驻泰国。
为吸引更多医疗旅客,泰国亦计划落实多次入境医疗签证。若真实施,医疗旅客单次入境泰国的停留期限,可从原先的60至90天,延长至1年。
这对重病医疗旅客来说,无疑是一大加分项。
新加坡服务卓越
大马要应付的第二个对手,为新加坡。据兴业投行研究的说法,2023年新加坡一共获得2亿7000万美元(约12亿令吉)的收入,排在泰国与马来西亚身后。
尽管国土狭小,但新加坡仍可跻身医疗旅游重镇,原因离不开医疗品质与服务卓越。据《新闻周刊》(Newsweek)公布的“2024年全球医院调查”,新加坡10所医院中,有6所挤进前250名。
联昌国际证券也直言:“在医疗品质方面,新加坡公立医院足以和私立医院并驾齐驱,这有别于大部分国家的医疗体系。”
同时,大部分新加坡医疗机构也有专门团队,协助海外病患获得或延长短期访问通行证(STVP),在新加坡求医。
话虽如此,新加坡距离东盟医疗旅游龙头,仍有一大绊脚石,即成本高昂。据MHTC的资料,在心脏、骨科、整形再造手术方面,新加坡医院征收的费用,皆显高于大马与泰国。同时,新币汇率强势也为居高不下的费用添柴加火。
也正因如此,新加坡未必会如泰国般,对大马带来直接威胁。梁佳满表示,新加坡较侧重于吸引,追求最顶尖服务的全球一级富豪,定位与马泰两国截然不同。
扩大客源 深耕清真
东盟对手摩拳擦掌,大马医疗旅游业应当如何迎战接招?
第一招,是扩大医疗旅客来源。
首先是各国城市。达证券观察到,目前大马仅聚焦于吸引各国一线或最富裕城市的医疗旅客,而若要扩大客源,我国不妨将触角延伸至第二或三线城市。
“举例而言,印尼的峇淡(Batam)、北干峇鲁(Pekanbaru)、万隆(Bandung)、巨港(Palembang)等皆需求旺盛但医疗设施不足,因此不失为潜力诱人的市场。”
层次上升至国家,除了印尼,大马也可向更多经济体招手。当中,中国便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市场。
目前,尽管中国是大马医疗旅游业第二大客源,但其贡献的份额仅有5%,无法与逾60%的印尼相提并论。但换个角度出发,这也意味着,中国贡献的客源仍有巨大上升空间。
据达证券的观察,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都有潜力贡献庞大客源。
MHTC也曾指出,大马已和中国市场建立“战略纽带”,冀望凭借着语言与文化相近的优势,吸引更多中国医疗旅客前来大马。
撇开印尼与中国不谈,邻国新加坡,或许也是一大客源。如前文所述,尽管新加坡的医疗品质卓越,但大马仍可借助于成本优势,吸引新加坡医疗旅客进驻。
联昌国际证券相信,随着柔新经济特区的诞生,将有可观的新加坡医疗旅客,前往柔佛求医。
深耕“清真医疗旅游”
另一方面,眼见全球清真医疗旅游需求节节攀升,已逐步在“清真经济”站稳脚跟的大马,或可乘上这股趋势,抢食更多市场份额。
兴业投行研究指出,若要深耕清真医疗旅游市场,我国医疗机构需深入了解穆斯林的需求,例如提供祈祷设施、供应的药品和食物也必须零猪成分。这一点,大马或手握一定优势。
上市医疗企业受青睐
大马医疗旅游业蓬勃发展,哪些上市企业值得投资者留意?

(取自IHH医疗集团官网)
IHH集团营收翻倍
众券商最为青睐的是IHH医疗集团(IHH,5225,主板保健股)。目前,IHH医疗集团旗下共有17家医院,而完成收购位于槟城的槟榔医院(Island Hospital)后,将扩大至18家。
在达证券看来,将槟榔医院纳入麾下有几项好处,第一为拓展IHH医疗集团的医院网络,以及在槟城的足迹;第二,由于槟榔医院常年吸引不少外国医疗旅客,因此IHH医疗集团也可借由这项收购,强化在医疗旅游市场的份额。
分析员表示,在2023财政年,医疗旅游已为IHH医疗集团在大马的业务,贡献大约2亿3000万令吉营收,到了2025财年,估计可翻倍增长。
联昌国际证券也表示,目前医疗旅游占IHH医疗集团大马业务营收约6%,而收购槟榔医院后,份额会增至12%。分析员将IHH医疗集团列为医疗服务业首选股,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设在8.50令吉。
兴业投行研究同样喊买该股,给予目标价7.90令吉;达证券则给予“守住”评级,目标价为6.88令吉。

(取自柔佛医药保健官网)
柔佛医药保健收入超预期
第二个值得留意的马股,为柔佛医药保健(KPJ,5878,主板保健股)。
据兴业投行研究的说法,目前柔佛医药保健在大马拥有10家专注于服务外国病患的医院,其中4家已获得JCI认证。此外,该公司已设立国际患者中心(IPC),提供一站式旅行与签证服务。
除了继续深耕印尼市场,柔佛医药保健还计划插旗新加坡、南亚、中东及北非地区(MENA),扩大其海外业务。
在2024年前三季,该公司的医疗旅游收入按年增长22%,幅度超越MHTC对于行业增长的预期。而达证券估计,在2024财年,柔佛医药保健医疗旅游业务收入,可按年上扬35%。
兴业投行研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设在1.46令吉;联昌国际证券同样喊买,给予目标价2.60令吉。
【南视界】大马如何悄悄成为全球医疗强国?
近年来,马来西亚正悄然崛起,成为全球医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究竟大马的优势在哪里?
亮点一:医疗质量
马来西亚的医疗服务享誉国际,许多医院通过JCI(国际联合委员会)认证,确保医疗质量符合全球标准。同时,大量医生受过欧美培训,具备专业水准,医疗实力不输发达国家。
亮点二:价格优势
相比欧美国家,大马的医疗费用更具竞争力。例如,心脏搭桥手术在美国可能需10万美元,而在马来西亚仅需2至3万美元,价格仅为欧美的20%至30%,为患者大幅节省成本。
亮点三:服务体验
大马的医疗机构贴心提供多语服务,满足来自印尼、中国、印度等国家患者的需求。政府还推出“Malaysia Healthcare Travel Experience”等计划,确保外国患者获得无忧的医疗体验。
展望未来,若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大马需加强国际推广、优化基础设施,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新技术。
凭借优质服务、合理价格与文化包容性,马来西亚正吸引全球患者,未来更有望稳居全球医疗旅游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