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国需考量因素/潘政麟
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以及近期中国疫情后的开放,让许多人们都开始考虑中国作为留学的目的地。
确实,在中国留学可以看到世界强国的样子以及看到许多机会。无可否认,中国逐渐成为许多马来西亚华人的留学选择。但实际上前往中国留学是需要考量一些因素,例如找工、心理落差和交流的代沟。
首先是找工的问题。中国有许多排名都非常不错的大学。
然而如果是中国留学毕业后想要回去马来西亚找工,以大学名字而言是相对难找的。
除非是中国的名校,例如清北复交,那么华人之中还可能听过,但友族同胞则是未必知道大学名字了。
更不要说其他大学了。我曾听过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学生毕业之后想要找工,被问上海交通大学是在上海吗?可见中国留学,以大学名字而言找工未必吃香。
如果是新加坡找工的话,新加坡一般上都会优先录取新加坡当地学习毕业的学生,再来是马来西亚学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的就相对没有优势了。
中国人口规模14亿;马来西亚则是3000万,差了2个数量级。
在竞争程度上,中国远远大于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一个节奏。
来到中国会发现节奏,尤其是课业上是非常快的。很多学生一开始到中国留学都会不适应此节奏,进而在学习进度上落后本地生。
清华学生万里挑一
打个比方,清华招生的比例是万人选一(一年高考生2000万,只收大约1万人),可以说清华学生是万里挑一的。
但马来西亚培训出来的学生真的是万里挑一吗?可能会有,但马来西亚竞争程度也没有中国大且人口规模没有中国多,自然不需要万里挑一。
但万里挑一却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平均水平。倘若没有万里挑一,那么马来西亚学生很多时候去到中国读书也只是越级打怪。
有人认为这个是好的训练,能够让学生见识到人外有人。但前提是心理素质要好。
有许多例子,高中排名靠前,但到了中国留学却成为排名的倒数,这落差是需要去接受的。
倘若学生心理素质不行,就可能忧郁,且有不少例子。倘若能够接受此落差,进一步提高自己,那么就是一个“涅槃重生”了。
虽然我们与中国人之间都说着华语,文化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在交流之中仍然会有一定的代沟,例如关注的新闻、饮食文化等等。
在名校中,尤其理工科,因为高考的关系,导致本地学生交谈很多时候离不开学业,鲜少关注其他事情。
这就导致国外人跟本地生看起来格格不入,难以融入他们的圈子(当然也有融入非常好的)。
有一个新现象挺有趣,即马来西亚人很多时候去到中国也会抱团。当然去到国外,大家相互有个照应是好的。
正常来说去到中国留学之后,与本地生的交流应该会远远大于与马来西亚人的交流吧?但实际上许多马来西亚学生却是与本地学生的交流非常少。
如何免学费留学中国 马华堂11日办讲解会
( 吉隆坡5日讯)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 马华堂)配合中国东盟RCEP总商会及万融教育,定于本月11日在马华堂会所,主办《中国免学费留学讲解会》,让会员及大众更加了解,如何可以申请免学费就读于中国的大学。
马华堂总秘书李沾升称 ,这个座谈会将邀请到升学专家陈云祥讲师,为A-level(UEC, Foundation, STPM) 及 O-level (SPM & IGCSE)学生,讲解如何可以免学费的在中国大学深造!陈云祥将引导成绩与家境一般的学生也能实现在中国留学梦!
李沾升表示,现在申请中国奖学金的截止日期已靠近,希望正在申请深造的学子把握机会,前来参与这个活动,以便及时申请这个难得的升学机会。
马来西亚很多家庭因为经济能力有限,而断送了孩子们升学的机会。现在有机会可以免学费在中国大学升学,马华堂想为更多的孩子,圆了他们的升大学梦!
他说,这次有幸邀请到资深讲师陈云祥主讲《中国免学费留学讲解会》,是难能可贵。
陈云祥讲师在过去9年多已办数百场讲解会,引导年轻人如何申请中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奖学金,让无数学子受惠。他也结合多个商业及教育单位,办升学和选科系的辅导会,也积极让这些免学费在中国升造的大学生, 可以找到就业机会。
“拥有独中统考文凭、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A Level、O Level、大马教育文凭(SPM)以及相等学历的毕业生申请,申请者无需特优的成绩,但须整体表现良好。中国的院校除了提供中文课程外,部分科系也提供英文课程,此项目开放给在届毕业生和已毕业数年但有意继续深造的工作人士申请。”
有意参与讲解会者,请点击以下链接报名,https://forms.gle/QNxHgw8tPUNXjoJ96,即可以免费参与这个讲解会。报名人数限100人,先到先得。
若有疑问,请联络马龙016–330 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