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校本评估:从国际学校的经验谈起/张康文

2011年,校本评估政策与小学标准课程(KSSR)同步出台。无奈,由于落实过程中种种料想不到的阻碍,此计划以失败告终。笔者目前任职于采用校本评估的国际学校,本文想以国际学校的经验再论校本评估的特点、优势和实行建言。



笔者任教于英国制的国际学校,学校的校本评估采用的是英国国民课程的能力指标。由于英国没有现成的中文能力指标,身为中文老师的笔者与同事采用了英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标准,并加以改造,以适用于中文科的评估。

简单来说,英文/中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在说、读和写三个方面的技能,而各个方面的技能又分成八个能力标准——等级一最低,等级八最高。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作业、活动表现、报告等评估学生的程度,成绩单也只会看到能力指标,没有抽象的分数。

采用了校本评估一年半,笔者深觉此评估有助于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教育工作者常说,“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但如何才叫做“以学生为中心”?

笔者以为,让学生确实掌握各个学科的重要技能,有自信、有能力活出自我并参与社会即是关键的一点。实行校本评估,老师在设计课程、颁布课业、评估能力上会更有能力意识。举例来说,关于景物描写的能力指标,我们有以下标准:

等级五:有基本的景物;具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级六:有景物,具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具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级七:有景物,具五感且善于运用比喻与拟人修辞法;语言表达清晰、有层次与条理



有了这些明确的技术要求,教学时,老师自会针对这些能力设计教学。无论是教材筛选、作业设置还是考题设计都将围绕着以上能力,确保学生学后能将能力带走,让教与学更有目的性。传统的考试当然也能考核学生的能力,但由于它倾向于一个学习阶段后的总结性评估,对具体能力的关注不及校本评估,因此较易失焦,也容易将重心放在“教完课程”或简化课程——即只教考题较可能测试的部分,以至于出现“以课程/考试为中心”的现象。

认识学生学习进展

另一方面,校本评估也更好地帮助认识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将通过“形成性评鉴”(个别能力的考核)和“总结性评鉴”(总体能力的考核)得知自己的能力。以上述例子来说,获得等级五,说明学生已认知描写文(以景物为主)与记叙文(以故事为主)的不同,但有欠五感词汇与表达。这将有助于师生和家长认识学习成果和训练有待加强的部分,不必再针对抽象的成绩锱铢必较。

同时,这也帮助老师进行能力分化(differentiation),即以能力分组,并为不同组别设计适合的工作纸与考题。具体而言,能力较佳者可尝试较有挑战性的练习,能力较弱者则需老师更多的辅助。前者不会因此觉得课堂沉闷,后者也不会因为落后而自我放弃。政府学校实行校本评估之时,最让师长担心的一点是,没有了考试,学生怎还有学习动力?

笔者的经验是,一、评估本具有考核性质,喜欢超越自己或与人竞争的学生仍可从中找到动力;二、学习自有价值,也自有学生想精益求精、学得更多更好,不能小看。

国际学校的师生比例较小(笔者的学校一班最多只有20名学生),实行校本评估的难度自没有政府学校的高。但,国际学校的经验仍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既要评估,自然要有良好的能力记录平台。

笔者学校采用的是谷歌电子计算表(Google Sheet)系统。此平台技术稳定,加上只有校内老师输入成绩,无须如政府学校般要和全国老师同时挤入同一系统,因此不会出现校本评估管理系统(SPPBS)常见的当机与资料消失的现象。就此而言,若校本评估继续在政府学校落实,当局不仅须检讨管理系统的技术问题,或还可考虑如国际学校般,让学校拥有自己的成绩输入平台,待校内老师填妥分数后才一次过呈交给中央,以减少系统流量的负荷问题。

二、校本评估也需要更为单纯的学习文化。笔者的经验是,学生能达标自是好事,不能达标也属正常,只要调整教学策略和加强训练便是,不会因此而遭到上头的质问。这样的学习文化不会给老师莫名的压力,老师更不需要为了讨好上层或证明自己而帮助学生作弊或作假。

校本评估大势所趋

本文的简单分享旨在让人们对仍可能落实的校本评估有更多的信心和支持。校本评估已是大势所趋,亚太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如澳洲、纽西兰、新加坡、香港等都在实行校本评估。针对本国政府学校的情况,可以发现关于校本评估的批评多在落实过程中的执行问题,而较少是对校本评估的理念的质疑。相信只要解决执行上的偏差,校本评估定能为本国教育带来一翻新风景。

(作者为国际学校中文老师兼中文部主任)

 

 

 

反应

 

文教

华小土著生占18.5% 大马人读国际学校6年增34%

(吉隆坡11日讯)教育部指出,入读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的土著学生在过去10年有增长的迹象,从2014年的11.67%增至今年的18.52%。

根据国会官网上载教育部的书面回答,教育部说,同一时期入读华小的非土著学生反而下降,从2014年的88.33%减少至2024年的81.48%。

该部指出,国民小学(国小)的土著学生入读率也显示增长,从2014年的93.81%增至2024年的95.12%,至于非土著则下降,从2014年的6.19%减少至2024年的4.88%。

至于国民型淡米尔小学(淡小),该部说,土著的入读率从2014年的0.38%增至2024年的0.49%,非土著在同一时期的入读率维持约99%。

此外,截至今年5月31日,国际学校的学生人数报8万8951人,其中5万9726人(67.1%)是大马公民,非公民则占2万9225人(32.9%)。

“按种族计算,土著占19.9%,非土著占80.1%。”

教育部说,国人在国际学校的入读率,从2019年至2024年期间的增长率高达34%,其中土著学生增长49.4%,非土著则增长30.6%。

教育部是针对希盟劳勿区国会议员邹宇晖的提问作答。邹宇晖想了解各种族入读华小、淡小,以及国际学校的人数比率与数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