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曾志涛

持续了超过一个月的以巴冲突,不仅影响了地缘政治局势,也波及了商业领域,导致多家被联想的西方快餐连锁店遭到“杯葛”(意思是“抵制”)。
“杯葛”一词译自英语“boycott”,源于19世纪。当时的英国退役军官查尔斯博伊科特(Charles Cunningham Boycott)在爱尔兰担任土地经纪人时反对土地改革,拒绝降低地租,并驱逐佃户,遭到了当地社群的集体抵制。
麦当劳成代罪羔羊
在这次的国内抵制行动中,麦当劳再次成了代罪羔羊。
在数个州属,麦当劳的生意额比平时下跌了数成,餐厅内门可罗雀,迫使管理层不得不让员工休假,甚至被迫辞退兼职员工。
社媒上也流传了一个麦当劳员工拍摄的视频。视频中,几名员工眼泛泪光地讲述了抵制行动给他们造成的影响,如津贴被剥夺、被迫休假,以及遭受无礼辱骂等。
除了麦当劳,记者走访多家星巴克,也同样发现顾客稀少的情况,店内几乎只有非回教徒食客。
抵制活动司空见惯,只是我国较少涉入其中。2008年至2010年期间,富士康科技集团的中国工厂发生了一系列工人自杀事件,导致人权团体呼吁抵制苹果,施压苹果正视员工福利。
2013年,俄罗斯政府通过反同性恋宣传法,导致全球多个LGBTQ+团体发起了抵制俄罗斯商品和冬季奥林匹克赞助商活动,抗议对同性恋者的歧视。
2020年,多家大型企业响应“停止为仇恨盈利” (#StopHateForProfit) 活动,宣布暂停在脸书打广告,抗议该平台未能充分禁止仇恨言论和错误信息的传播。
以巴冲突至今已造成过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4000名儿童。国内回教徒情绪高涨,发起抵制运动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样的举动会带来什么成效,值得思考。
本地员工首当其冲
首先需强调的是,大马麦当劳公司自2017年起已成为一家由回教徒100%控制的公司,即沙地阿拉伯的Reza Group,与以色列麦当劳没有关联。
从经济层面来看,抵制活动直接影响的是公司的销售额。
为了维持营运,企业将不得不采取成本削减措施。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本地员工,尤其是时薪工或临时工将面临工时减少、停薪,甚至是失业的风险。这对于依赖日薪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而言,无疑是记沉重的打击。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抵制活动的间接效应会波及政府财政。当民众抵制某个品牌或服务时,受影响的企业可能被迫缩减规模或倒闭,造成失业率上升。
这么一来,政府不仅失去了相关的税收,还可能需要增加对失业员工的救济和社会福利的支出。
最后,抵制行动也可能导致投资者望而却步。当国内的商业环境变得不稳定时,潜在投资者多数会选择撤资,转投他处。
这种现象将进一步削弱政府的财政基础,长期而言将使得政府在执行经济政策时举步为艰。
因此,在发起任何抵制运动之前,人们必须谨慎思考其利弊与后果,以免落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场。
基因战略刻不容缓/曾志涛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指出,政府通过“MyGENOM国家基因组研究计划”第一阶段,已成功收集2000名马来西亚国民的基因组序列。
MyGENOM于2023年8月启动,核心目标是建立一套具代表性的大马人基因组参考资料库,为疾病预测、药物敏感性分析与代谢特征研究等医学应用奠定基础。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阿末博士表示,这些数据将成为研究疾病肇因的依据,也有助于纵向追踪及推动预防医学。
通过基因分析,医护人员可提早识别遗传疾病携带者(如地中海贫血),在临床病变尚未出现前,掌握分子层面的变化。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已展开大规模基因组研究计划。例如,英国的“10万基因组计划”涵盖超过7万1000个全基因组,并促成2018年成立的“基因医学服务”,将精准诊断纳入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美国的“All of Us Research Program”则计划招募100万人参与,特别强调涵盖代表性不足群体,包括女性及有色人种。法国、澳洲、沙地阿伯、日本等国家也纷纷启动类似计划,结合本地临床需求与族群背景,为精准医疗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医疗极具潜力
MyGENOM早前已在砂拉越启动,涵盖以往在基因研究中占比较低的原住民群体,对于建构具代表性的国家基因图谱至关重要。
在国家经济层面,MyGENOM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精准医疗是极具潜力的新兴领域,全球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达74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以年均11.5%的速度持续增长。
若大马能借此契机建构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鼓励本地大学与生技公司协作研发,不仅有助提升本地科研能力,也可吸引国际药企设立试验基地与临床研究中心,实现技术转移与投资并进。
此外,MyGENOM在公共卫生安全及疾病防控方面亦具战略价值。冠病疫情期间,冰岛凭借其“deCODE Genetics”全国基因数据库,快速追踪病毒传播路径,极大提高卫生资源的调配效率。
从反应式走向预测式
相较之下,马来西亚目前在病原体基因监测方面仍多依赖外部技术支持。MyGENOM的推行,将有望逐步缩小这项差距,提高国家生物安全能力。
未来,MyGENOM也可与卫生部推动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系统互为补充。笔者认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系统可优化资源分配与设定治疗报销标准,而结合MyGENOM生成的大数据,则能进一步设定基于基因风险的医疗分级体系,推动医疗从“反应式”走向“预测式”。
当然,迈向精准医疗的道路仍需完善各项配套。卫生部应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大众对基因采样益处与隐私保障的认知;政府亦应启动伦理科研机制,优化知情同意制度、数据匿名化标准与跨部门监管框架,确保科研的持续性与公信力。
MyGENOM是一把通往精准医疗时代的钥匙,也是一场重塑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契机。唯有通过全民参与、跨部门协作,以及以循证为本的医学精神,我们才能真正释放基因科学的潜能,提高全民健康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