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固打制下的“罗刹国”/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今年起所有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10科全A等的各族学生,均可直接升读大学预科班,当然还是掀起诸多争议,有政客恣意的刁难,有人调侃那只是一种橱窗粉饰。

当然,更有有识之士批评固打制是掣肘人才成长的枷锁,理应废除固打制。

其实,领导团结政府的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早前在槟城甲抛峇底一所大学预科班学院举行对话会上,还未等到一名非土著学生说完话就打断她的提问答说,“要是团结政府废除大学固打制,就将在未来每一场选举中溃败”。

安华万般无奈

安华于更早前还说过,如果不维持此制度,将导致马来学生在高教机构包括特定科系的人数失衡,或出现“瘸腿”现象;他还用了“条件式”句型说,会以“不剥夺其他族裔成绩优异学生的升学机会”作为补偿。

然而对此种交换正义,同样让人悲叹,它让人看到安华在马来人支配论的语境下的万般无奈,更让人哀叹没有一个领袖有九死不悔的决心,坚决彻底实现体制改革。

中国刀郎传唱全宇宙的新歌《罗刹海市》,似乎说的也是马来西亚,尽是“猪狗登画堂,鞋拔做如意”,愈丑就是愈美的影射。

沿袭实施超过半个世纪的固打制,就是一个硬套在头上的紧箍,它沁透人的肌理,禁锢人的思维。

固打制就是一种旧式家规,要按长幼分梨,专制的家长怂恿幼龄者让梨,让了梨,才有得吃。

速推体制改革

问题是教育不是“孔融让梨”,而是育才、惜才、留才的人才竞争策略,固打制导致竞争功能的褪化,它埋没真才,糟蹋贤才,才有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悲剧。

今天大家都祈盼新的掌权者能尽速推行体制改革,拨乱反正,发挥“榜样的力量”,给未来的马来西亚一个全新的可能。

还记的2017年,时任青年及体育部长兼巫统青年团团长凯利参加“2050国家转型计划(TN50)对话会”时,也被问起是否应废除种族固打制时,起码他还稍能表现出他的勇气和自信,敢说出“马来人靠固打考进大学应感羞耻”的言论。

可是,让人悲叹的是,固打制下的罗刹国里,政客仍一再怂恿年轻人,不需为享有固打制而有羞耻感,还大肆宣导固打制是对国家未来的安全保障,并非种族歧视, 怎能不让人伤痛欲绝呢?

 

 
 

 

反应

 

言论

固打制未废反扩/东之盈

马来西亚在经济、预科班及大学录取方面盛行固打制,这一直是反对党过去主张废除的课题。然而,政坛经历改革后,固打制不仅未被废除,反而在民主行动党内部生根,推行女性候选人固打制。

固打制长期饱受诟病,被认为是导致人才外流的主因。但团结政府为了维护族群和谐,仍坚持推行这一政策。

许多人认为,固打制不仅制造不公平,也无法提升教育水平。然而,执政党出于政治考量,最终不敢贸然废除固打制。

女性当选反被质疑

当年“烈火莫熄”运动高举体制改革旗帜,但若政治上贸然废除固打制,恐将动摇现政权根基。为平衡非土著优秀生的权益,团结政府提出优先录取优质非土著学生的政策,作为补偿。

行动党过去一直批评固打制不公平,却在党内推行女性候选人30%配额制。

部分人认为,一些女性候选人是因固打制而当选,引发争议。但这些候选人纷纷反驳,强调自己是凭实力赢得中央代表支持,而非靠固打制进入中委会。

新任中委廖彩彤率先表态,称自己及其他8名女性中委都是靠实力入围,而非因固打制获选。

然而,由于男性中央代表占多数,女性候选人要凭自身实力脱颖而出,确实不容易。

为贯彻政党理念,仍须优先照顾女性候选人,使行动党展现捍卫女性权益的形象。

妇女能顶半边天,但在政党体系中,女性要摆脱“花瓶”角色并获得真正的决策权,仍面临诸多阻碍。

女性的崛起必然会影响男性在政党的晋升机会,因此若无党章明确规定30%女性配额,女性的政治空间仍受局限。

大选或30%女性参选

然而,女性固打制也带来了争议。有些人认为,它模糊了女性候选人的真实力,因此部分女性中委不断强调自己是凭借影响力获选,而非依赖固打制。

从选票来看,张念群与杨美盈的高票入选,的确证明了其实力。但其余6位女性中委,则主要因州属及种族配额分配当选。

固打制既非值得维护的体制,也称不上光荣,因此部分女性领袖感到委屈,强调自己并非因固打制而当选,更希望以自身实力立足,而非依赖政策扶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女性固打制的推行,未来全国大选,行动党或将执行30%女性参选配额。这一趋势显示,固打制不仅未被摒弃,反而在政治领域愈加巩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