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做对了一件事/陈金阙
确诊案件增加到6000以上,笔者觉得,让学校关闭,孩子居家上课是正确的选择。周遭群众人人自危,连大人都不晓得一旦出外,如何避免接触到病毒,何况是多人集中在一起的学校范围。不但如此,同样是各家小孩密集的安亲班,也一样危险。
一些人忙错了方向,以为万一和确诊者有接触后进行检验,发现是阴性就放下心;事实上检验是事后的措施,即使发现是阴性,并不能保证明天我们回去同样的地方(比如:学校),不会再接触到另一个确诊者,我们不能一直—接触—检验—再接触—再检验。记得,检验并不是避免染疫的办法,隔离才是。
在这段慌乱的日子,至少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凯利做对了一件事,即亲口保证我国每个月都会增加疫苗接种的数量,这对安抚民心有很大的作用。唯有处变不惊,在此才显出领袖风范;至于一再嘲讽政府无能的纳吉,所引述的资料不只煽情,甚至偏执,且对局势毫无帮助。
根据凯利所言,目前每天接种的数量已经从3至4万剂到7至8万剂,如果接下来每个月持续增加,那么,全民接种的目标的确有可能提早达到。我们以平均每天10万剂来计算,3000万的数目将在300天内完成;如果是每天15万剂,那么3000万的数目将在200天内完成(约7个月)。因此,凯利说全民接种可在今年内完成,并不是胡乱吹擂。
凯利数据不是乱说
我们再看看过去两个月是数据。在3月31日,政府宣布有66万人接种,到了4月30日,政府宣布第一期的接种目标达成,接种人数大约150万名。5月17日的最新数据显示,完成两次疫苗接种的有79万人,接种人数是205万名,数字正在攀升。政府推算,如果全国待命医生是5000名,每名医生每天平均接种30剂,那么,每天15万剂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凯利的数据,是经过科学推论和计算,不像一些不称职的部长,随口乱说。
至于说到接种要用到5至6年才完成,说此话者用心不外于突出当今政府的无能,同时散发恐慌,以达到政治目标。不如问问他们,除了像凯利这样按部就班的达成目标,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政府换了你做,有什么不同?公开让私人界和政府抢购疫苗吗?还是像雪州政府那样采购疫苗,然后另行开始接种计划?所有的医生不是都得要待命于卫生部吗?如何另外腾出人手来帮忙州政府呢?
众所皆知,疫苗供需必须小心处理,而绕过中央,由雇主预购,固然可以帮助工人加速接种,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私人界抢购将导致疫苗销售价钱增加,这是否让重利的供应商转而供应给愿出高价的商家,导致政府供应失衡呢?资本主义再一次想要超越政府免费提供接种的好意。
目前疫情高涨,大家都非常担心,情绪容易为有心人所乘。无论如何,疫苗供应将在6月继续增加,并预测超越登记人数,到了8月,如果一切如凯利所预测,政府在10月的疫苗供应量将达2700万剂,或80%人口供应,疫情应该有所改善。
当然,问题不能在一日之间消失,大家除了配合政府努力抗疫,自己坚守SOP,以及登记接种之外,似乎别无他策。读者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呀?
中美关税战暂时停火/陈金阙

关于关税谈判事件,美国终究没有等到中国官方的电话,只能远赴瑞士日内瓦,与中方展开为期两天的谈判。会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宣布,美中双方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协议,同意暂停“对等关税”90天。也就是说,双方将把原定的关税下降至原有水平的115%。
最终,美国“仅”征收30%的关税,而中国则相应将关税降至10%。随后,中国商务部也确认相关消息。至此,双方暂时鸣金收兵,休战3个月。消息一出,全球股市应声大涨,我国股市更是表现神勇,综合指数有望重返1600点以上。
从头到尾,都是美国高调挑衅,而中国则沉着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如同多角色演员,从得意洋洋到暴怒,再到自吹自擂,企图借中方率先软化来化解压力未果。
中精准打击美经贸软肋
此次停战,自然由他来抢功。他先表示“不想再伤害中国”,“中国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并多次提及有望在本周内与习近平举行会谈;中方则保持沉默。
美国其实更在意的是中国在4月初宣布对7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的措施,这对其工业体系构成重大打击。尽管外界预料中国不会完全取消管制,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审批程序。
这一轮关税战,让美国明白其对中国经济的评估过于自信,也暴露了其谈判姿态的脆弱。同时,中国以守为攻,在反制关税中精准打击美国经贸软肋,迫使美方不得不寻找台阶下,急于撤回高压政策。
无论如何,美国当前仍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中国则在“坐二望一”之际,选择不硬碰也不妥协,展现出沉稳与克制的气度。
中方明确传达讯息:正是因为美国越界在先,中国才采取必要保护措施,绍不容许外力随意染指自身的经贸领域。
此举也间接传达了另一层含义:若未来中国对台湾采取任何行动,美国最好勿插手,因为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中国从不退让。
特朗普施政反噬美经济
这一轮关税战也暴露出美国“以大欺小”、轻视盟友关系的本质,民心向背,恐让其“千秋霸业”开始动摇。况且,此次休战只是暂停90天,并非终结。特朗普施政的不确定性,恐将全球贸易置于长期动荡之中,反噬美国经济前景。
此外,由于中美互征高额关税,导致中国出口美国的货运大幅减少,接下来的90天内,美国市场可能面临商品短缺的问题。
随着关税暂缓,涌向美国的新一轮中国货柜潮或将出现,造成港口严重拥堵。然而,物流调度速度远赶不上货运需求,这将可能推高运输成本,缓解不了商品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