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修复农田 吉玻丹稻米收成料胜去年

(八打灵再也27日讯)慕达农业发展局(Mada)和格姆布农业发展局(Kada)表示,已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产量,吉打、玻璃市及吉兰丹的稻米收成料比去年好。
目前这两家机构管理的稻田,共计生产全国约50至54%稻米。
去年极端天气摧毁这两大产区超过1万7600公顷稻田,为应对今年挑战,当局启动一系列提高产量的措施,以修复受损农田,减少水灾及干旱影响。
格姆布农业发展局主席卡立阿都沙末告诉《星报》,去年首季的干旱天气,影响该局管理的2万6664公顷农田种植。
“只有55%的格姆布辖区农地在该季节成功播种。”
不过,该局采取的措施料将使稻米产量从去年的15万393吨,提升至今年的21万5000吨。
在吉兰丹,格姆布农业发展局则是修复上次水灾中受损的板桩结构,确保吉兰丹河有充足水源供水至农田。
“我们也在维护备用水泵,以便在灌溉渠道无法供水时,从替代水源为农田提供灌溉。”
其他措施包括:
- 与Kemasin-Semarak综合农业发展区(IADA)合作,减少水患风险;
- 要求农民遵守最佳种植时间表,于雨季前完成种植和收割;- 鼓励使用快速成熟的稻种,于97天内收割。

收成展望乐观
在吉打-玻璃市稻米种植区,慕达农业发展局同样对今年的稻米收成展望乐观,尽管未提供具体估算数据。
其主席拿督依斯迈沙烈博士表示,该局负责管理的超过10万600公顷农地,在4月16日结束的最新种植季中,预计每公顷可平均产出5.58吨稻米。
慕达农业发展局另一个种植季将在本月底开始,但该局未就其产量作出预测,但依斯迈沙烈相信,今年稻米收成将比去年更好。
这些措施料将把慕达农业发展局的稻米种植项目面积,从1万753公顷扩大至1万3103公顷。
依斯迈沙烈说,措施允许大型规模集中管理农田,从而优化成本并提升产量。”
除了升级灌溉系统等农田基础设施外,该局也对农田进行施肥和土壤复原。
其他措施包括:
- 通过工作坊和田间培训将高产技术转移给农民;
- 实施有效虫害监测与控制项目;
- 重点展开大规模除草行动。

印尼百万公顷粮食计划致南巴布亚大片森林被砍伐

今年3月15日,马老奇库克里部分区域被开垦为稻田。
(雅加达8日讯)为了摆脱对白米进口的依赖,印尼政府计划在东部地区南巴布亚省种植稻米和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甘蔗,但环保人士警告,这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森林砍伐项目,威胁濒危物种和雅加达的减排承诺。
目前,这个项目的确切规模不明,政府的相关声明也并不一致。但已知资料中,当局计划在南巴布亚省首府马老奇种植至少200万公顷的水稻和甘蔗,面积相当于20多个新加坡。
环境和原住民权利非政府组织“人民解放基金会”成员桑佩兰特称,截至去年底,马老奇已有超过1.1万公顷的土地被砍伐,面积比巴黎还大。据国际环保组织Mighty Earth分析,砍伐面积还在持续扩大。

今年3月17日,马老奇贾格鲍布部分区域被开垦,成为印尼政府的粮食政策的一部分。
印尼政府指这些土地已经退化、被开垦或需要“优化”,甚至称部分地区不过是泥沼地。
据Mighty Earth绘制的地图显示,印尼政府的这个粮食计划威胁到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包括泥炭地和森林。
印尼智库CELIOS认为,砍伐过多的森林可能会破坏印尼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计划。
人权分子也担心,巴布亚地区民众的权益会进一步被侵犯。当地分离主义分子多年来与军方对抗,政府因此实行严格管控,如今由军方推行粮食计划,当地居民即便不愿意也不敢发声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