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重理论 轻实战 大马AI人才培育落后

- 文 +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7日讯)如今)竞争已超越技术层面,成为国家间的较量,然而在大马,相关培育、教育体系与研发能力等关键面向,被认为存明显落差。

专家向《南洋商报》指出,技术的有效落地高度依赖教师的实战经验,但现阶段许多大学教师主要专注于学术研究与论文发表,普遍缺乏对实际应用在挑战与机会方面的深入理解。

这种“重理论、轻实战”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贴近真实需求。同时,生成式发展迅猛,许多教师年龄偏大,难以跟上技术迭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年轻教师的发展空间。

为了让更多跟上时代脚步,专家认为教育体系需要更快地调整,不但要加强教师实际操作经验,还要推动微证书和工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帮助各造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

政府及相关单位受促采取更有系统的政策措施,强化工作基础学习(WBL)模式,并鼓励跨学科发展。唯有从教育改革、政策支持到产业协作三方面同步推进,大马才有机会在全球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

:与中国印度相比

大马仍缺

ACCIO大数据中心总裁博士表示,大马虽然拥有不少,但与印度、中国等人口大国相比,基数仍然较小,数量上缺乏优势。

刘哲涵
刘哲涵

他指出,以中小企业为主,超过八成企业规模限制了高端岗位的数量。即便有外资数据中心落户,涉及的数据存储与分析岗位多为工程类,难以达到模型开发等高端水平,这也成为本地产业链的短板。

“过去一两年里,国人在生成式技能学习方面有明显增长,也显示出他们对新兴技术的高度认可与积极学习态度。”

向《南洋商报》说,我国虽无法像印度和中国般依靠庞大规模和市场优势,但在市场、教育、医疗、清真服务等细分领域,具备发展+服务的潜力,如+回教金融和+旅游,有助提升行业竞争力。

“作为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我国将推动多语种应用和数据集成实验,促进本地及区域解决方案发展,并借助低运营成本和语言优势,吸引各国企业设立区域技术中心,加强包括中国技术在内的交流合作。”

他表示,数据显示2024年大马生成式课程报读人数大幅增长,反映学习意愿强烈,可是在大语言模型和半导体研发等高端领域,培养体系尚不成熟,顶尖研究机构和生态尚待完善。

技能培训多集中在基础应用层面,深度创新能力不足。高等教育改革周期长,短期难解供需和技能匹配问题,在职短期培训成为快速补充产业需求的重要方式。”

他也点出,中学教育偏重理论,缺少实践项目,难以直接输送合格技术,需依赖大学阶段培养。

师资不足质量弱

提到,人力资源部近期正在探讨微证书的实际作用,更希望高教部通过工作基础学习(WBL)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是师资力量却出现明显的结构性不足,不仅是数量少,质量也跟不上。

他表示,技术的有效落地高度依赖教师的实战经验,然而现阶段许多大学教师主要专注于学术研究与论文发表,普遍缺乏对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挑战与机会的深入理解。

“这种‘重理论、轻实战’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贴近真实需求。同时,生成式发展迅猛,许多教师年龄偏大,难以跟上技术迭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年轻教师的发展空间。”

所在的LEAD学院为例,虽然目前提供大马唯一的工程师认证课程,但他坦言,全球领域尚未建立统一的技能标准与认证体系。各大企业和教育机构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导致相关的能力难以客观衡量,也无形中增加了求职过程中的沟通与验证成本。

“在创新导向的企业中,雇主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往往不会考虑完全不具备技能的求职者,反而更愿意给予那些虽经验不足但具备强烈学习意愿的更多机会。”

综合过去10年的产业观察,他认为,高端研发与管理类岗位仍倾向于招募具备系统学历与学术背景的;而在、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应用导向岗位上,拥有微认证加项目经验组合的,更具实战竞争力与就业优势。

复合型成“硬通货”

时代,复合型将成为市场上的“硬通货”,尤其是在大马这样的中小市场,企业更倾向于录用具备跨领域能力的,而非单一专才。

指出,结合其他领域的复合技能将更具竞争力,例如+商业分析、+人文社科、+用户体验、+医疗金融制造等,不仅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也能带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升级。

“会用只是起点,真正具备价值的是能把它用在正确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跨界整合能力。”

也建议仿效新加坡,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不应只补贴部分企业,而是鼓励更多在职人士持续进修,同时为全职妈妈、退休人士等群体提供学习机会,协助他们重新融入职场。

他认为应善用的成本优势,将教育资源带入乡镇,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基础教育与数字素养,为未来5到10年的科技转型打好基础。

“即使没有人口红利,只要准备得当,我们仍有机会抓住时代机遇。”

根据早前报道,Coursera《2025年全球技能报告》指出,大马生成式课程的注册量年增183%,超过亚太平均132%。

我国在成熟度指数全球排名第31,整体技能熟练度排在全球第50及亚太排在第14。

孙德俊
孙德俊

:大马具备技术能力

打造本土生态系统

数字行业专家认为,大马仍具备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和本土技术的能力。

他指出,虽然当前全球大型模型主要由美国和中国主导,但我国可以聚焦于开发更小型的模型和贴近本地需求的应用工具,这不但能帮助本地企业和用户更好地利用这技术,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更能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本土发展路径还能带动培养和创新创业,为大马的科技产业注入新活力,形成健康且持续发展的生态链。这是大马在领域值得努力追求的方向。”

认为,传统高等教育依然不可替代,不仅传授专业技能,更培养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些是应对未来变化的关键。

随着时代发展,专业内容会不断更新,但拥有学习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能持续进化。

高教须加速转型

他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加速转型,与时代同步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然而,国内外高校课程改革普遍审批繁琐,难以跟上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这对教育决策者带来了很大挑战。

他乐见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硕士课程开始引入、数据模型和系统开发内容,并强调关键是课程必须与业界紧密结合,涵盖生成式、大型语言模型和代理式等前沿技术,并与科技公司合作,将最新技术和实战经验带入课堂。

领导层需带头推数字转型

“30年前电脑和互联网仍未普及,但现在没有数字工具根本无法经营企业。同理,如果现在忽视的发展,30年后回望,或许会遗憾地发现,已经是白白躺平了30年,并错失了一次重要的转型机会。”

面对这场技术革新,认为,每个人都肩负着参与转型的责任,这不只是政府的任务,也非企业或员工单方面的努力所能完成的。

他说,无论是政府的策略、企业的执行力或员工的学习意愿,都必须环环相扣,才能真正让成为组织的“DNA”,为国家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数字化到化,其实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技术一直在变化,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真正把新技术融入到公司的日常工作和文化里,让它变成推动进步的力量。只有这样,技术才能真正帮到我们。”

强调,推动和数字化转型需企业领导层主动引领,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层不带头,难以形成深入的组织文化和能力。

他鼓励各专业人士积极思考与的共存方式,并要贯彻如何和它共存,而不是被它取代。

他以法律行业为例指出,可自动生成格式化合同,但客户更需专业咨询和复杂谈判等难以被替代的服务。

分享一家公司的案例,原先依赖大量人工处理外国客户注册流程,如今已实现全面数字化,并以“+自动化”运作。

应探索更多工具

ChatGPT虽然在生成式领域具有引领作用,但不能被视为的全部。

分享看法说,ChatGPT只是当前这波浪潮的起点,社会应保持开放心态,积极探索更多工具和应用场景,挖掘更广阔的可能性。

“过去两年,的认知普及率已有明显提升,尤其在职场群体中表现突出,但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回顾过去30年的数字化浪潮,美国科技产品几乎主导了所有创新发展,而大多数国家更多是‘使用者’角色。浪潮为更多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它们从单纯的使用者转变为积极的技术贡献者。”

相关新闻

AI
人工智能
人才
刘哲涵
孙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