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2023年要大祸临头了吗?/霍咏强

踏入新的一年,环球经济和国际安全都浮现各种隐忧,不少评论认为今年危机四伏、甚至有崩溃的风险,2023将会是怎样的一年?

从经济发展角度:崩坏?没那么恶劣。从社会民生角度:放飞?没那么轻松。从国际安全角度:停火可以?停战不成!

为什么经济不至于瓦解?目前世界之危、源于美国对金融和贸易系统的肆意操控,挑起俄乌冲突、欧洲走入死局。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因为美国要面对未来的艰苦日子,反而是支撑经济不会崩溃的关键。

同一时间,世界的另一个臂膀中国,宣布完全开放防疫措施,解除出入境限制,大量感染之余也是危中有机,只要能跨过医疗系统所承受的压力,除了为重启内外双循环的经济发展外,也变相代替了世卫组织、宣布冠病疫情结束!

欧美对华战略变脸

中国迅速扭转政策,却暴露出欧美国家对中国各方面战略上的“变脸”。

正如《纽约时报》总结去年新闻时,还刚提到苹果连续增长的势头现在正面临风险,原因在于中国“清零”政策对供应链和消费信心构成巨大威胁。中国在12月初取消对冠病的防控措施,《纽约时报》却反过来指中国许多行业因为工人染病,导致短时间内人手短缺,业务无法正常运转,面对难以预测且不受控制的疫情及金融的不确定性,复苏之路将是崎岖且痛苦的。

这种“打倒昨日的我”的报道,正好表明过去中国的防疫政策非常正确,而不是所谓威权的捆绑,而今天的改变,也是回应社会复常的要求;如果春节后,中国经济重回正轨,那中国在3年防疫中,称得上是成功中的成功。

美国眼中只有对手

《纽约时报》的态度同样代表着美国眼中只有对手、没有盟友!美国通过北约监控着欧盟,在俄乌战争中欧洲成了大输家,这并非美国的失误、而是实际的操作目的。在这场欧洲能源危机牟暴利的,正是美国燃油商人,用几近危机前十倍价钱180欧元(约850令吉)的所谓“价格上限”、把自己的液化天然气高价送往欧洲。这种情况美国人明白、欧洲人同样明白,但欧洲国家永远摆脱不了美国,正如大不列颠帝国在脱欧后迅速衰落,彻底走入历史。

反观中国,强调不称霸、不结盟,不但已被赶入穷巷的俄罗斯和伊朗都站在中国一方。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的东盟拥虽不想选边站,但现实角度必须向中国倾斜,美国对它们的坏影响远远高于正面效果,更要慎防“被搞革命”。

中国素来得到人口同样高达14亿的非洲的广泛支持、前景乐观。中东产油国原来靠美国“保护”,但近年局面大变,尤其沙地阿拉伯王储和美国闹翻,所以对习近平来访作出了超高礼遇,并逐步推动以人民币作为购买石油的货币,态度同样鲜明。

在新年期间的两宗新闻,或许更能代表中美双方的态度和策略。

拉丁美洲本来是美国后花园,但从近年这些国家屡屡不怕得罪美国,可见它们的独立性大增。厄瓜多尔总统拉索日前表示,已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并称这是“开启2023年的好消息。中国和厄瓜多尔之间的贸易谈判已经圆满结束”,该协定将提高厄瓜多尔的出口量,并促进工业领域的增长。厄瓜多尔的产品将优先出口至中国,该国制造商将能以更低成本获得中国的设备和产品。

明争暗斗不会减少

哪美国又如何?《防务新闻》称今年夏天,美军将建立有史以来首支水面无人舰队,承接2021年9月成立特遣队。美国海军的无人机部队一直在中东海域测试和开发无人机平台,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在该海域操作水面无人航行器超过2.5万小时。

名为“数字新世代”的演习,将新型海上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海军作战行动,所谓“通过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结合,增强区域海上安全并加强威慑”,真正意义不过是用来巩固霸权地位。

中国不断扩展经济贸易伙伴,为的是以正面外交关系来突破美国封锁。美国发展无人舰队关键则在于强化武力。双方的正面对抗虽说会在经济危机下有所收敛,但明争暗斗却也不会减少,虽不成风暴、却也难免风雨飘摇。

反应

 

灼见

【灼见】大陆“文攻”应对蔡英文外访/魏开星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卸任前,来了个“毕业之旅”,借访问中美洲小国危地马拉与伯利兹,去程与返程分别过境美国纽约与洛杉矶。

过境纽约时,蔡英文领取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颁发的全球领导力奖;4月5日返程过境洛杉矶时,除了会在里根图书馆发表演说,外界也聚焦她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会面。

蔡英文的这趟行程,除了想在明年1月份的大选前增强选民对民进党的信心外,还想表明民进党已实现了加强台美关系、从而帮助加强台湾安全的承诺。

这显然是“倚美谋独”,是中国大陆所不能容忍的。大陆将如何反制?是否采取类似去年美国参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时分别在6处海域举行实兵演练,对台湾进行围岛,战机飞越海峡中线,军舰抵近台湾的“领海基线”,导弹飞过台湾岛上空的形式?从目前看,此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动武有违和平统一精神

不过,在军事行动之前,大陆已经采取两招应对:一是与洪都拉斯建交,洪国即时与台湾断交,令到台湾的所谓“友邦”只剩13个。蔡英文执政7年多断交国达9个之多。特别是蔡英文要访的正是中美洲两国,而洪都拉斯就是这两国的邻国。你说,蔡英文有多尴尬?

二是蔡英文的政敌、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蔡启程前两天赴大陆访问,名为清明节“祭祖”,属私人性质;实际上,其政治意涵不言自明。

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处理一些境外议题,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惯性思维;而是根据当地的特点,找出适合当地的方法,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其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外界纷纷拍手叫好。

在对台问题上,武力威吓虽必不可少,但也有其反作用;尤其在台湾选举期间,更是成为某些势力的“助选员”;何况,武力威吓与国家和平统一及中国和平崛起的总体精神并不一致,故而能不用就不用。

法制手段稳定香港局势

此次应对蔡英文与美方的挑衅,中国大陆采取“文攻”而不是“武斗”,颇有点类似于以法制手段处理处处讲法律的香港问题一样。

2019年夏天,香港爆发反修例风波。期间,极端分子暴力倾向不断升级,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市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威胁,政府机构与执法部门遭到侮辱践踏;当时,多数香港民众都盼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出来平息暴乱;西方政府与舆论也等着看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在香港重演。

结果让西方国家大跌眼镜,驻港部队在“有心人”的多次挑衅下依旧“岿然不动”;整个运动硬是在香港警方的文明执法下平息。长达近半年的动乱除了8名警察受伤外,并未出现其他更恶劣的情形,堪称奇迹。事后知晓,当时中央高层下了个死命令,即“不妥协、不流血”。

黑暴事件之后,香港面临如何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课题,社会面临疗伤与弥合的挑战,经济民生面临恢复与改善的压力。有什么办法才能令香港社会短时间内稳定下来?北京想到了法律的手段来强化对香港的治理。

由于受到外国势力及内部反对派的长期污名化,《基本法》第23条规定要针对国家安全进行本地立法的宪政责任,特区政府迟迟未能达成。于是,全国人大制订并于2020年6月30日审议通过了《港区国安法》,且于同日在香港落地实施。由此展开了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新里程。

是否动武看蔡英文表现

从以一纸《港区国安法》令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可知,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用“文攻”而摒弃武力;而台湾问题较香港复杂得多,坚持和平统一而不承诺放弃武力,则是“文武兼备”。此次应对蔡英文外访,所采用的洪都拉斯建交与马英九“祭祖”都是“文戏”;至于大陆会否祭出“武力”,就要看蔡英文返程经过洛杉矶时,是否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见面,及见面谈些什么了!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中国可能会以什么方式因蔡英文这次行程惩罚台湾部分取决于此行的细节,比如她会与哪些人见面、她的活动是否公开。从美国国务院高官康达取消围绕蔡英文过境计划召开的简报会看,美方也不想大陆再来一次“围岛演习”吧!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