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不要只是奔着吵架/蔡元评

G20第一次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今年2月在雅加达举行。
近年来,世界被三种气压噎着:冠状病毒病、外交站队、政府碎片化。
冠病横冲直撞3年,埋葬了几百万人后,病毒玩不过医学,虽逐渐消散,但若隐若现,还是令人提心吊胆!
外交站队、政府碎片化,是人本性长出来的负面情绪,不是科技能治得了,成因是“安全感”。安全感由两种元素衍生:占有欲、受人尊重。老祖宗说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面貌容易发生变化,人的本性却难以改变。
这几年,外交站队成为国际政治的排头巨浪。强权敲锣打鼓,亮出一面大家心许,叫“民主人权自由”的大旗,要求小国出列,站在他身边为其长脸。
外交站队令全球分裂
美国是外交站队,呼朋唤友的高手。联合国193个国家中,约50个政府与其正式结盟,或在其门下呼应。
北大西洋公约30国,是美国最浩大的结盟团队,延揽了大西洋的强棒: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在太平洋,美军进驻日本、韩国,建立“主从式”的铁三角。在中国土地上,则起草“台湾关系法”,把台湾纳入其督导范围。
一些国家虽未和美国正式结盟,但始终跟随美国步伐,如影随形,配合其运作。这类国家其实不比“盟国”分量轻。白宫给他归类为“非北约盟友”。
“非北约盟友”,非洲有埃及、突尼斯和摩洛哥。中东有以色列、约旦、沙地、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南美洲有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在大洋洲,有澳州和纽西兰。
外交站队把全球分裂为敌对或尊己卑人的立场,恶化为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的政治游戏。
政治权力分散难运作
政府碎片化指政治权力分散,政府权力分散到许多理念不同的人手中,以致“民主政府”难以有效运作。
西式选举,政党以简单多数票,即得票超过50%的政府越来越罕见。许多“民主国家”必须撮合大大小小的政党,勉强的合组政府。即便是由传统两大党轮流执政,例如美国、英国,朝野态度强硬,不相为谋,相互拉扯。
国家长程规划往往好事多磨,处处是拦路虎;而且,谁上台,就由谁摆布,政策又得从新再议。此外,党同志也经常出现极端的分歧,使法案延宕,难于消化。
德国、荷兰,西班牙,大选得票分散在多个政党之间,以往倒向一两个大党的情况一去不回。得票率较高的,必须大费周章,说好说歹,费时费力游说“各路英雄” 拼凑执政联盟。
德国与荷兰花了几个月时间才勉为其难的成立新政府。西班牙在2015年至2019年间举办4次大选,才找到稳定的执政联盟。
英国2016年脱欧后,执政7年的保守党换了5位首相,依序为卡梅伦、特雷莎、约翰逊、特斯拉及苏纳克。特斯拉就位仅45天就被请下台,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英国走马灯式的换相,表明唐宁街人才调零,国事束手无策。
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则恶斗连连,国会成为“为反对而反对”的殿堂。前总统特朗普被联邦调查局突袭“搜家”,事件持续发酵。双方支持者激烈对抗,社交网络上甚至出现“内战”一词。国会浮现一种“我办不成的事,也不能让你办成”的斗争风气。
马来西亚于11月19日举行第15届全国大选,拿督斯里安华以少数席次拔得头筹,但不过半数;须国家元首授权,指定由其当首相后,再出面联合各党筹组政府,说明了民主政治八花九裂,亟需补强,堵住漏洞!
中美两强须彼此包容
冠病肆虐后,世界大病一场,经济疲惫、俄乌战事不断、台海紧绷、人心浮动。还好,大国云集的二十集团会员(G20)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 峰会出现了祥和气氛。
印尼《雅加达邮报》在G20会前呼吁各国:来峇厘岛“不要只是奔着吵架”,不要浪费宝贵时刻相互批评和攻击。希望大国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更不要把意志强加给较小的国家。
印尼总统佐科卓异不凡,出访俄乌交战国当鲁仲连。接着,豪气廓然,在全球巨头云集的G20主持了和睦的峰会,给世界降了压,消了火!。“小巨人”佐科给各国提示了典范。
习近平提过两句名言:“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世界容得下中美”。世界和平,有大部分是中美两强彼此包容,加强互信、彼此尊重所致。
政府碎片化是政客滥用民主,争权夺利产生的恶果;碎片使国家元气大伤,有待锵锵高士攒零合整。
“不要只是奔着吵架”21世纪的政治金句。不论是国际外交或政府运作,领导人切记:让步、建立共识,是政治的必备元素,是21世纪海纳百川必须的政治艺术!
【灼见】关税战中的“中国统一”陷阱/蔡元评
日前,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就美中关税议题,突然提出“谈判有利于统一与和平”。外界猜测,白宫可能通过利益交换,放弃台湾!
没错!美国全盛时期,白宫发号施令,想怎样就怎样,就连中国家务,美国说了算!如今,世界秩序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全球南方高速崛起,力争上游。
但特朗普不笨,敢玩,也懂得玩;开动关税战后再补上一脚,企图玩垮中国。他提出的 “US-China trade deal is great for unification and peace”,不是顺口溜,而是陷阱。
售军火又虚晃“弃台论”
统一是中国的软肋。特朗普在旁拱火出招,一面促销台湾军火,提升“台独”;一面以“一个中国”的朦胧概念唬弄北京,把两岸玩弄于股掌之中。“弃台论”是虚招,是特朗普的一颗“将棋”,紧捏在手的玩物!
长久以来,中国对统一保持着非凡的战略耐心,时机未到,不动声色。在军备、科技发展上从不声张;政治方面,对外力丑化新疆和香港,耐心应对。
中南海谋士对特朗普了如指掌,针对关税战,北京坚守底线正面对决。对接下来的unification,不会掉进特朗普设定的陷阱!
中国的综合国力,足以和任何外来势力较量,武统台湾根本不是问题,也无惧美国制裁与脱钩。两岸统一的障碍是“人心”。
统一须首先处理两个问题:其一,保持中国多年来在国际社会塑造的和平、公正与正义的形象;其二,动用软实力,挽回台湾的疏远与猜疑感。这两个关键,不能掉以轻心。
台湾民间意识三分
台湾民众多维度的认同,形成了统一的强烈阻力。台湾经历过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再由亲美的国民党和民进党接管,民间意识朝三个方向分裂:“望乡”、“哈日”、“尊美”。
“望乡”族视中国为祖国,希望回归中国大陆。这些群体多半是跟随蒋介石来台的军眷,人口稀少。“哈日”族由日治时代显赫的家族带动;复制日本,说日语,倾慕日本文化。
“尊美”族对美国言听计从,广泛认同美国价值观,钦佩美式民主,以取得绿卡为荣。“哈日” 和“尊美”对中国大陆视而不见,是“反中”、“反共”的中坚。
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占比四成,顺差超过800亿美元。台湾上市公司从中国大陆的利润汇回,占其股市派息的40%。中国大陆撒了那么多红利和银子给台湾,却没能拉近两岸的民心。
近年来,中国大陆虽然突飞猛进,但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刻板印象挥之不去,对共产党仍忐忑不安。归根结底,有3个因素:
第一是心结。台湾不论哪一党执政,总是传播“反共”意识,觉得与中国大陆统一后,日子会变差。近年来,“台独史观”借助教育、媒体等渠道层层渗透,左右年轻人的思维,“反中”成为政治正确。甚至连国民党也对“九二共识”出现了质疑。
第二,在台湾人眼中,两岸经贸往来是全球化的一环,是台湾产业升级、将落后产能转移到成本低廉的大陆的结果;而台湾还提供中国大陆大量高端半导体产品。换言之,是台湾“优惠了”中国大陆。
第三,两岸经贸只惠及少数大企业,绝大部分民众无从受益,自然也就无感。
殖民主义“攻心为上”
英国虽已没落,但被其殖民过的58个地区,对英国仍有许多眷念,极少憎恨。
英国统治者深谙政治柔术:挑选当地菁英,大力培育,使其成为地方领导、英方代言人;推广英文教育,宣扬英式生活;开拓资源,慷慨分享利益。
在基建方面,建立交通网,把殖民地连接到全世界。即使不容许当地人参与政治,也通过册封与封爵,与其平起平坐,凸显“英伦绅士”的地位。殖民地人民几乎没有剥削感。这种微妙的认同,至今仍体现在英联邦中。
《孙子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其核心思想是:征战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殖民主义虽已成为历史的残渣,但其“攻心为上”的演出,仍有值得思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