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见雷蒙多 中美破冰关键?

(北京26日讯)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周四(5月25日)在华府举行了会晤。

中国商务部发布声明表示,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专业、建设性的交流”。

中方就美方的对华经贸政策、半导体政策、出口管制、对外投资审查等表达重点关切。

美国商务部的声明则另指出,雷蒙多与王文涛会晤时,也对中国近期对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表示担忧。

王文涛与雷蒙多的会晤,是拜登执政以来,中美官员在美国首都举行的第一次内阁级会晤。中国商务部声明表示,“双方同意建立沟通渠道,就具体经贸关切和合作事项保持和加强交流。”

据中国商务部称,王文涛本周稍早已在上海会见多名美国企业代表,包括庄生、3M、陶氏、默克和霍尼韦尔,并向他们表示:“中国将持续欢迎美资企业在中国发展,实现共赢。”

本月稍早,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在华盛顿会见了中国美国商会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代表团。知情人士透露,期间她听取了美国企业代表对中国近期针对美企展开的一系列突袭、拘留和调查行动的担忧。

据知情人士说法,雷蒙多表示,她将向中方表明,美国政府政策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降低风险,而不是与中国脱钩。雷蒙多向代表团表示,她有意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关系向前发展,并期待今年稍晚能够出访中国。

今年初的“间谍气球”事件后,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中美经贸关系也多有波折。中国日前以国安风险为由,要求关键基础设施运营者停止采购美国半导体企业美光(Micron)的产品。此前,中国对多家美国谘询顾问公司进行突击检查。

日前落幕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成员国领导人抨击中国的“经济胁迫”,表示将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风险化”,但强调并不是“脱钩”。

预计将会见戴琪

王文涛此行赴美,是为了参加25日、26日在底特律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25日证实,王文涛参加APEC会议期间,还将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

本週稍早,戴琪曾向《南华早报》表示,希望在APEC会议上见到王文涛。截至目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尚未确认戴琪与王文涛的会晤。白宫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24日表示,关于与戴琪的会晤,讨论仍在继续。

路透社报道,美国两大工会领导人25日在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表示,美国与中国等国家的贸易政策,必须在工人需求与企业利润之间取得更公平的平衡。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席费恩(Shawn Fain)表示,他们并不是反对贸易,而是反对单方面的贸易,直指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并不平衡。

在与戴琪、费恩讨论劳工在贸易政策中的作用时,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秘书长弗雷德蒙则强硬表示:“我们不期望戴琪大使对中国的侵占让步一寸。”

美中破冰点?

APEC贸易部长会议登场前,《华尔街日报》刊载报道分析,经过数个月以来的互相指责,美中关系正要进入新阶段。王文涛与雷蒙多的会晤可能会决定这两个大国,是否能够恢复“间谍气球”事件以前的高层交流。

一位匿名美国官员向该报透露,北京近期试探性地恢复与华盛顿的外交关系,部分原因是中国领导人认为目前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习近平陆续接待了多名欧洲领导人,试图分裂西方联盟,并与巴西总统建立了牢固的贸易关系。该美国官员说道:“他们认为我们看起来不太好。”

“这一刻是一个机会,但却是一个脆弱的时刻。”奥巴马政府前高级国家安全官员、现任乔治城大学教授的梅代罗斯向该报表示:“即使竞争正在加剧,北京和华盛顿仍将努力重建基本的沟通渠道。”

本週,在悬缺了数个月之后,新任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终于赴美履新;月初,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国最高外交官王毅在维也纳举行了为期2天的会谈;美国总统拜登在本月的G7峰会后直言,他认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将很快解冻,并暗示自己可能将与习近平再次对话。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美“冷和”及维也纳密谈

报道:笔锋

拜登政府为走出乌战泥淖,须争取和中国的“冷和”,避免擦枪走火,要在明年大选前,防止与中国关系恶化。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在内政矛盾尖锐之际,拜登亟需外交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这是令人惊奇的外交密谈。中美的外交最高谋士——王毅与沙利文5月10日在欧洲维也纳举行密谈。

两人谈了两天,共10个多小时,没有事前写好的剧本,而是针对中美关系恶化的残酷现实,提出如何降低紧张关系的方法,充分掌握对方的意图,避免误判,预料会为拜登和习近平未来的元首会议奠下基础。

中美皆不愿擦枪走火

这也是中美进入“冷和”(Cold Peace)历史阶段的开始。中美双方都不想在当下掀起战争,不愿意有任何擦枪走火的机会,而是要寻找一个彼此可以接受、尽管不见得满意的妥协空间。

中美双方都有迈向“冷和”的动机,要避免冷战的庞大代价,因为这与当前彼此的国家利益不契合。

冷战时期,中美互不往来,经济上没有交集,如今中美的产业链紧密相连,即使美国要制裁或提升关税,但中美贸易额还是飙升,显示“脱钩论”难以成立,只是政客的空谈。

但拜登政府更深层的动机就是需要中国介入调停乌战,避免这场战争成为2024年他竞选连任的包袱。

冀中国当俄乌鲁仲连

由于特朗普已经几次公开强调,只要他当上总统,就会在24小时内结束战争,讥讽拜登让美国深陷乌战的泥淖,难以自拔,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沙利文在与王毅谈判时,还特别恭贺中国在调停伊朗与沙地阿拉伯冰释前嫌的成就,弦外之音就是期盼中国再接再厉,在乌战中担任鲁仲连,消弭战祸。不过,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在欧洲,而是在台海,因为美国若干预台湾事务就是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破坏了中国的底线。

苏利文还是保证,美国的一中政策没有改变,也反对台独。但王毅认为美国往往讲一套、做一套,缺乏诚信,但面对面的沟通,知道对方的真正的意图,还是非常重要。

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当前内部的施政危机,在几场民调上落后于特朗普。尤其是特朗普若和佛州州长德桑蒂斯(Ron DeSantis)拍档选举,将会碾压拜登与贺锦丽的组合。

拜登移民政策失败

5月时美国,拉美非法移民如潮水般涌进南部,成为两党的斗争话题。

得州州长更直接将这些非法移民用大巴士送到副总统贺锦丽的家里附近,也挤满了纽约等民主党控制的城市,让拜登政府陷入严峻的内政危机,暴露拜登对移民问题没有具体的务实政策,而只是意识形态挂帅说要以人权为重去吸纳非法移民,结果造成美国的“南大门”失守。

拜登在债务违约的问题上也面对高度风险,暴露美国金融业今日的危机,连续几家银行爆雷,显示金融界的内部控管不严格,结构出现问题,造成骨牌效应。

都说金融业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阶段,一旦金融出问题,就会影响经济的体质。

此外,美国的通货膨胀飙升,民众购物都感受强大的压力,导致美国“无家可归者”人数上升到历史的最高峰,估计高达80万人。

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中下阶层无法负担高房价和高利率,走投无路,露宿街头。从纽约到洛杉矶,从芝加哥到三藩市,都可以看到有钱人区的附近就有漫山遍野的帐篷族,成为“城中村”,让人侧目。

美国毒品泛滥,也上升到历史高峰,在费城肯辛顿(Kensington)区,吸毒的群体佝偻的身影如僵尸。

但从西雅图到纽约,政府当局开始对毒品“去刑事化”,甚至对瘾君子提供合法的吸毒场所,保证他们所用的针头干净,不会传染爱滋病。

美国人惊觉“国家生病”

这一切让美国人赫然惊觉,美国国家发展是否出了毛病。民主党主流所鼓吹的“觉醒文化”(Woke Culture)是否已变成为犯罪项目,陷美国于不义?

共和党的62名众议员在5月12日发表联名信,要求总统拜登接受认知测试,或退出2024年总统大选。

共和党的媒体强调,拜登曾经多次登机时摔倒,多次隔空握手,经常迷路并且自言自语。不过民主党立刻反击,指出特朗普也76岁,也常常疯言疯语。

事实上,超过70%的民意都认为这两位老人都应退出明年的大选,但美国政坛蜀中无大将,只能廖化作先锋。

最新的“廖化”就是共和党在纽约长岛的众议员桑托斯被揭发他参选所提出的简历都是吹牛说谎,包括他的大学学位,曾经在高盛集团工作的纪录,都完全是子虚乌有。

“冷和”或是拜登救命草

如今桑托斯面对伪造文书和各种诈欺的罪名起诉,但众议院的共和党议长麦卡锡不但力挺他,还发动全党支持,共和党媒体如《华尔街日报》不断为他辩护,被讥为“只看立场,不问是非”。

这都是美国内部政治的毒瘤,也反映美国党争的尖锐,争取和中国的“冷和”,也许是拜登政府的救命草,要在明年大选之前,防止与中国关系的恶化。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是外交的基础。美国有这样的内政困境,拜登亟需在外交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