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首次发现“巨型病毒” 直径约200纳米

左图为于韦斯屈莱病毒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右图为于韦斯屈莱病毒的3D架构示意图。(取自于韦斯屈莱大学网站)
(赫尔辛基23日讯)芬兰科学家在当地发现一种巨型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于韦斯屈莱病毒”(Jyvaskylavirus)。
据科技网媒“SciTechDaily”报道,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分离出一种巨型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于韦斯屈莱病毒”。
过去,巨型病毒大多是在欧洲与南美洲被发现,这是首次在芬兰分离出巨型病毒。
研究人员将环境样本与一种名为“卡氏棘阿米巴原虫”(Acanthamoeba castellanii)的培养物混合后,成功分离这个巨型病毒。其病毒颗粒直径约200纳米,体积约为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的2倍。
这个巨型病毒几乎和细菌一样大,在当地生态系统发挥关键作用,但对于它的结构、起源与功能,仍存在许多未知。
研究团队透过跨国合作,成功解析了“于韦斯屈莱病毒”的基因组与结构,并发现这个病毒与先前在法国分离出的“马赛病毒”(Marseilleviruses)有亲缘关系。此外,研究团队也在其他环境样本中也找到新的巨型病毒。
病毒在自然界无所不在,虽然大多数自然产生的病毒对人类不会构成威胁,但在生态系统中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体型和细菌一样大的“巨型病毒”,会感染阿米巴原虫及其他微生物。过去这类巨型病毒大多在欧洲与南美洲被发现,目前对其生命周期和分布模式仍不清楚。
这项发现也证实,这类能感染阿米巴原虫的巨型病毒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分布可能比想像中更加广泛,包含纬度较高的北欧地区。
双边贸易尚未攀顶 芬兰部长访马:潜力巨大

维尔塔威
(吉隆坡21日讯)芬兰放眼深化与马来西亚的经济联系。
重点关注在循环经济、智能和永续能源方案、数字化,及半导体,以强化区域贸易及投资。
对外贸易及发展部长维尔塔威说,该国希望通过双边接触的欧盟自由贸易协定(MEUFTA),强化合作关系。
“我们的良好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马来西亚正发展的许多领域,也是芬兰在发展的领域。“
“我们也希望欧盟与马来西亚自由贸易谈判,能够达成,目前的贸易未达最高水平,因此还有巨大潜力。”
他是今日官访马来西亚,接受马新社访问时,如是说。
关注东盟峰会
他说,目前约有40家芬兰公司在马来西亚运作,包括诺基亚企业等,同时希望更多芬兰公司对马来西亚市场有兴趣,而马来西亚公司在芬兰探索发展机会。
此外,他说,芬兰密切关注第46届东盟峰会,因芬兰公司凭永续科技的专业知识,有能力支持东盟绿色转型。
“我们的公司有很多永续解决方案。因此,我认为,随着洁净科技普及,这些是可努力的方向。”
在官方访问期间,维尔塔威带领由超过20家芬兰公司和组织的代表团,计划在首都及槟城停留。他将于联邦及州政府,当地企业及相关利益者,出席由大马投资发展局主办的商业研讨会。
芬兰驻马来西亚大使安妮说,代表团到有“马来西亚硅谷”之称的槟城,探索起活力科技生态系统,及强化与区域工业领袖的联系。
此芬兰公司和组织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和云计算、物联网、脱碳、绿色建筑和废物管理等领域。
视频推荐 :